赤水村

赤水村

赤水村是一個地理名稱,我國有多個赤水村,分別是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紅岩鎮赤水村、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章水鎮赤水村、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赤水村、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上堡鄉赤水村、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青塘鎮赤水村、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赤水村。

基本信息

赤水村赤水村一貌

廣東省普寧市流沙西街道赤水村

通轄區,玉華路、廣達東路縱向連線以赤水村村委政府樓上兩道,村交通便捷。村道全部水泥化,排灌溝硬度化,轄區面積約2.6平方公里;總戶數2449戶,人口11569人。村現已建成6000平方米中心廣場,配套戲台、球場、小花園;配套完善了老年人活動中心等一批文化活動設施;建成占地46畝,建築面積15000多平方米,配套齊全,構築新穎,蔚為壯觀的赤水學校;改建了2400平方米的村政辦公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普寧二中實驗學校、粵東菸草物流中心、普寧藥品街、尚堤中央花園高檔住宅區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投資建設。赤水村成為普寧新的發展區域之一。

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紅岩鎮赤水村

該行政村隸屬彌渡縣紅岩鎮,地處鎮的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50公里,到鎮的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5公里。東鄰東山,南鄰史進,西鄰良種場,北鄰紅岩。轄1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76戶,
有鄉村人口3766人,其中農業人口3744人,勞動力33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54人。全村國土面積5.30平方公里,海拔1710米,年平均氣溫16.9℃,年降水量79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菸、大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220畝,人均耕地0.9畝,林地1073.2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章水鎮赤水村

章水鎮赤水村地處鄞西四明山區,平均海拔450米,轄三個自然村(翻身、年泥墩、天雷坑),四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308戶,村民748人,有黨員36人,村民代表28人。全村有山林面積6200畝,其中茶園面積3200畝,耕地面積486畝,茶葉是村的主導產業,其次有花卉、毛竹及貝母。2006年人均收入2500元,有村辦集體茶廠一家,個人初制茶廠57家,是鄞州區茶葉專業村。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赤水村

面積:2000平方米

人口:600

政府駐地:岐嶺鎮皇華中學附近

郵編:514469

區號:0753

民族:漢

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上堡鄉赤水村

該村有1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84人,總戶數424戶,耕地面積2032畝,總產量699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328元。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青塘鎮赤水村

位於青塘鎮西部,距圩鎮6里。一個黨支部和村委會。轄16個村民小組,3980人,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以豐富礦產資源為特色,目前有硫磺礦、螢石礦、煤礦、鎢礦。臍橙種植面積居全鎮第一,有贛州規模最大的臍橙園一個。並且利用稻田養魚,已形成特色。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赤水村

赤水村隸屬於安溪縣西坪鎮,歷史上為清溪縣崇信里碧水鄉,原名“拆水”,延改“碧水”,清朝後改赤水,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南14公里,海拔750-840米,在菡萏峰與大寶山兩山之間,與留山、寶山、赤石、雙格、高村、上堯、松岩、內山、寶潭、大壠格等村相鄰。

村落與村民

全村總人口2626人,有王、鄭、楊、詹四姓,其中赤水角落鄭姓1007人,王姓21人,三垵角落楊姓768人,馬踏石角落詹姓830人,轄有16個村民小組,分為9個自然角落:六斗、三垵、赤水寨、加壟、烏石墘、坷田、許竹畲、下堀。村民有不少人遷移外地謀生,鄭氏在泉州市蔡州3800多人,廈門200多人,澎台28000多人,僑居異邦約1000多人,詹氏在台約2000多人,遷往台灣、涉海出洋僑居異邦均是在明清年間。 

歷史人文

宋慶二年,敕封天子師,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兼御史大夫,上柱國、侯王鄭威公派系守義、守智,於明成化(1465)年間從龍巖肇基到赤水,建發祥祖基“當格祖祠”傳衍,至今已有21世。赤水村人鄭可宜,大學士,其時日寇侵擾福建沿海各州縣,縣內鄰里七社任“七社會長”,於菡萏峰建“峰火台”防禦日寇之侵擾。長子國耀,進士,次子國輝,國子太學士,必及貢生,乾隆欽賜“懿行足欽”金匾,拔進雍正年間進士,任廣東省潮州知府等職。

嘉靖年間(1529)年楊姓由三洋開基赤水三垵角落,詹姓崇輝派系約於1607年間由祥華鄉多卿開基赤水馬踏石。自然和建築景觀

菡萏峰位於西坪鎮西南部,在虎邱高村與赤水村之間,海拔1270米,山勢形同巨龍起伏歡舞,山上岩石林立,形態各異,有雞母石、石洞厝、大石船、天然巨大石觀音。主峰西南麓,山勢陡峭,名謂“跌死虎”,其岩石均有“馬蹄”,自古流傳“菡萏山前一片石,菡萏山後‘馬踏石’”,西北麓一大片比較平坦開闊馬鞍形地段,名謂“上洋”,東邊有好多岩石縫隙溝眼,時刻沁趵出清澈冰涼的甘泉。赤水寨即忠和寨始建宋代,重修建清代,寨北之水流入藍溪,匯入晉江支流西溪,寨南之水流向九龍江,溪水在此分流,故稱“拆水”。 

物產經濟

赤水村經濟以茶為主,村民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歷代各姓以德為鄰,和睦相處,共同繼承中原先進文化,發揚中華民族之頑強開拓、勤樸創業精神,在菡萏峰、大寶山麓、大坪山披荊斬刺,搬石築墾園地,種植烏龍茶,建造美麗富饒的家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