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是唐代著名詩人、畫家王維題贈給其堂弟的詩作。該詩表達了詩人對仕途的厭倦,流露出了他欲辭官歸隱之意。

作品原文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少年識事淺,強學乾名利①。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②。
即事豈徒言③,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④。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一何駛。

注釋譯文

①乾:追求,追逐。
②出人智:超出常人的智慧。
③徒言:空話;說空話。《孔叢子·抗志》:“欲報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聽也。”
④遺世:遺棄人世之事。常說明人的離世隱居,修仙學道,有時也用作死亡的婉辭。這裡作離世隱居講。孫綽《游天台山賦》:“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之者烏能輕舉而宅之?”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言志詩篇,寫作年間為安史之亂前,張九齡罷相,王維對政治熱情退減,這一段時期也是他生涯中一大轉折點,是他後半生過上半官半隱生活的關鍵。該詩借勸誡從弟之詞,近乎直抒胸臆,卻又寓意於境,心靈與自然相通,極富藝術感染力。
詩篇前八句直抒感慨,亦是對詩人前半生仕途的總結。少年氣盛之時,不諳世事,盡力苦學只為求取功名利祿。行至途中,回首走過的仕途,卻是那般苦不堪言。“強學”、“徒聞”、“苦無”、“豈徒言”、“累官”、“寡”、“恐遭”,這一連串如瀉閘之水般噴涌而出的用詞,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苦悶之情。在這開門見山的暢吐背後,不難想像出詩人仕途跋涉中的艱辛與煩惱,那苦不堪言的心情,身心俱碎的狀態。然處在這樣的仕途漩渦里,又是豈能奈何得了的。想要“遂性歡”,卻又害怕遭來“負時累”。面對世俗紛繁的厭倦,對現實世界的進退維谷,矛盾交織的內心掙扎,低首徘徊的他,究竟又該何去何從。前八句一瀉而下的傾訴,將詩人的內心世界展現得遺漏無疑,在讀者面前勾畫出一位茫然徘徊,為人生追求而苦悶的仕者形象。
該詩的後八句,詩人筆鋒一轉,轉而描繪出一幅清新高渺、晶瑩剔透的畫面,壓抑沉重的氛圍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煥然一新的畫面,清冬的遠山,清晰可見,晶瑩的雪花,將蒼翠的山林覆蓋,天地間一片白雪皚皚的景象,幾許透亮,幾許靜穆。如此心曠神怡之境,將塵世的繁雜與詩人內心的苦悶化為烏有,這才是他真正渴望追求的境界。“皓然出東林,發我遺事意。”這是此番自然景象給詩人的啟迪,亦是詩人內心最深的夙願。末兩句是勸誡堂弟之語,堂弟素來追求高雅之趣,早年極言追求“塵外”之意,卻仍陷世俗之中,詩人想與堂弟攜手共同隱退而居,卻怎奈世俗紛擾,仍有故得延緩歸期,然時光卻轉瞬即逝,匆匆而過。末句看似對堂弟的規勸,實則也是對自己進退兩難境地的慨嘆。
這首詩的開篇,乾脆利索,開門見山,一氣呵成,將詩人內心憤懣苦惱的矛盾心理悉數展現在讀者眼前。前後部分的巧妙轉折,是一個詩人心靈與自然對話的過程,自然的開闊之境將他從苦悶之際釋放出來。

作者簡介

王維像王維像
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家蒲州(今山西永濟)。721年(開元九年)進士,因通音律授大樂丞。後歷任濟州司倉參軍、右拾遺、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
王維的作品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對自然美的感受獨特而細緻入微,筆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韻,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長,色彩鮮明優美,極有畫意。其詩作現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他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