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叢子

孔叢子

 《孔叢子》三卷,二十一篇,舊題孔鮒撰。內容主要記敘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即孔鮒)等人的言行,書末又附綴孔臧所著之賦和書上下兩篇,而別名為《連叢》。到宋仁宗嘉祐時,宋鹹曾為該書作注。

《孔叢子》

簡介

現傳《孔叢子》七卷,除卷七為《連叢子》上下篇外,其本書六卷之《嘉言》、《論書》、《記義》、《刑論》、《記問》主要記孔子言行,《雜訓》、《居衛》、《巡守》、《公儀》、《抗志》主要記子思言行,《小爾雅》為訓詁字書,《公孫龍》、《儒服》、《對魏王》主要記子高(孔穿)言行,《陳士義》、《論勢》、《執節》主要記子順言行,《詰墨》、《獨治》、《問軍禮》、《答問》主要記子魚(孔鮒)言行。
關於該書的真偽,歷代學者多有考索。舊題該書為孔鮒所撰,實不足信。按孔鮒為孔子八世孫,秦朝末年曾出任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的博士,不久即死於陳縣(今河南淮陽),他似乎沒有可能坐下來撰寫此書。尤其是該書記述了孔鮒死亡的情形,更顯而易見該書決非孔鮒所撰。《漢書·藝文志》並未著錄該書,表明兩漢時期這部書尚未問世。延至三國時期,魏人王肅在其所著《聖證論》中首次提到《孔叢子》,並且引用了該書的部分內容。而該書中許多故事情節以至語言,又多與王肅所假託的《偽孔傳》、《孔子家語》等書如出一轍,所以,後人幾乎一致認定該書為王肅或其門徒的偽作。又《隋書·經籍志》錄有《孔叢》七卷,注曰:陳勝博士孔鮒撰;馬端臨《文獻通考》,也說《孔叢子》七卷;到清乾隆時重修《四庫全書》時,又稱《孔叢子》三卷。那么,《孔叢子》究竟原有多少卷?究竟怎樣出現了七卷、三卷的不同說法?以及所謂《孔叢》、《孔叢子》究竟是不是同一部書?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考索。
這部書雖為偽作,但其中不少篇敘述引人入勝,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有些篇,例如《小爾雅》,又常為研究中國文字、訓詁學者所引用,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足可參考。

圖書信息

書 名: 孔叢子
作 者:註譯:王鈞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9年10月
ISBN: 9787101070088
開本: 16開
定價: 18.00 元
內容簡介

《孔叢子》是一部相當於“孔家雜記”的書,主要記述從戰國初期到東漢中期十幾位孔子後代子孫的言語行事。時間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內容廣泛而豐富,對於了解漢以前孔子世家的發展、演變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學傳授等等,有著重要的文獻價值。

圖書目錄

卷一
嘉言第一
論書第二
記義第三
卷二
刑論第四
記問第五
雜訓第六
居衛第七
卷三
巡守第八
公儀第九
抗志第十
卷四
公孫龍第十二
儒服第十三
對魏王第十四
卷五
陳士義第十五
論勢第十六
執節第十七
卷六
詰墨第十八
獨治第十九
問軍禮第二十
答問第二十一
卷七
《連叢子上》第二十二
《連叢子下》第二十三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