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典赤瞻思丁

賽典赤瞻思丁

賽典赤瞻思丁是元初大臣。成吉思汗西征時,他率眾投降。中統二年(1261年),任四川、陝西等地行省長官。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雲南省平章政事。在滇6年,政績頗多,置州縣令長,由行省統一管轄;開展屯田,修昆明六河,傳播先進耕種技術,建孔廟等,使雲南日趨安定;立驛站,加強雲南與中原各地的聯繫。

簡介

賽典赤・瞻思丁
(公元1211-1279年),一名烏馬兒,回族人,元代初期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一生的政治活動,對元初社會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作用。尤其是在擔任雲南平章政事(官名,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的六年間,對雲南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建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南行中書省後,派其為雲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賽典赤・瞻思丁在雲南6年中,“興滇之心,事滇之子”興利除弊,大膽改革,深得民從擁戴。至元16年(1279年),賽典赤・瞻思丁死於任上,送葬民眾“號泣震野”。忽必烈聞訊後,“思震典赤之功,詔雲南省臣盡守賽典赤成規。”大德元年(1279年)追贈賽典赤為“上柱國、鹹陽王”。

詳情

賽典赤出生於西域布哈拉(今屬中亞烏茲別克斯坦)。他的父親是個小部族的首領。成吉思汗西征時,賽典赤率千餘騎歸順,被收為宿衛隨同來到蒙古。深受蒙古和元朝統治者的信任,先後在許多地方擔任要職,政績卓著。元世祖統治時期,雲南形勢一度發生動盪。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閏六月,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他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
雲南原來地方政權多由當地豪強掌握。賽典赤到任後,進行許多重要改革,並“詢父老諸生利國便民之要,博採而力行之”。首先建立各級政權機構。下令原有的千戶、萬戶等武職官員一律不得過問民政。分設路、府、州、縣各級政權及各級軍事組織。進而清查戶田,整頓賦役,整理貨幣,改建驛站,賑災恤苦,屯田墾荒,安撫流亡,設立州、縣學堂,提倡儒學。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雲南地區的全面發展。
在農業上,當時雲南不少地方還是刀耕火種,大理、鄯闡(今昆明)附近比較先進些,但作物產量與內地相比仍然很低。為了發展農業生產,賽典赤一方面大力傳播北方先進的耕種技術,另一方面積極“經划水利”,提出了“為陂池,以備水旱”的正確主張,決定把開發滇池水利放到重要地位。
滇池北、東、南三面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雨量豐沛,歷史上就是重要的農業經濟區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公元9?3年),益州(郡治滇池縣,今澄江西)太守文齊,“造起陂池,開通灌溉,墾田二千餘頃”。這是滇池水利開發的最早記載。但滇池地區的水災歷來也很嚴重。唐初的《括地誌》說道,滇池水源廣深,往下逐漸變得淺狹,好似倒流,所以叫滇(顛)池。可見滇池很早就有湮塞不暢的問題。四周群山之水匯聚池中,唯一的排水口海口又淤積嚴重,夏秋多雨季節常常淹沒濱池農田,甚至造成上游盤龍江水遭受頂托無法下泄,漫過昆明城牆的災害。元代以前的三百多年中,統治雲南的南詔和段氏大理國曾“役民夫”修建了春登和雲津二堤,以“捍禦蓄泄,灌溉滋益”,並設定專門機構管理滇池水利。然而在大理國後期,對東南各地基本上失去控制力,鄯闡城的重要性降低,滇池水利無人問津,連年成災。
賽典赤經過周密的調查規劃,決定對滇池進行大規模地整治。他把整個工程分為兩部分進行。一是對海口河的疏浚。賽典赤把久居雲南、熟悉情況的大理等處巡行勸農使(官名,掌巡查荒田,勸農墾種等事務)張立道調來昆明,和他的第三子忽辛一起,率領二千多民夫,疏浚長二十餘里“正途壅底”的河道,挖開河中的雞心、螺殼等數處險灘,使滇池水泄量大增,湖面下降,涸出良田一萬多頃。二是整治盤龍江等河道。盤龍江流經山區,在松華山谷進入昆明壩子。上游江水湍急,挾帶大量沙石,進入壩子後,流速減緩,沙石便沉降下來,使河道宣洩不暢,堤防墮壞,河失主槽。賽典赤親自組織民夫首先疏浚河床並加固堤岸,然後修渠將昆明東北“邵甸九十九泉”的水引入盤龍江。這樣一來,原來因為泉水沒有去路而淹沒的土地可以恢復,引水沿途還可用以灌溉。接著,又在松華山谷新建了松華壩(或作松花壩),一方面抬高盤龍江水位,分水入金汁河灌溉農田,另一方面在汛期又減少了盤龍江泄量,提高防洪效益。同時,對金汁河進行了擴建,並配造小閘10座,涵洞360個,以利“輪序放水,自上潤下”。施工中,還“額立三百六十匹報馬,三百六十名看水余丁”,進行工程管理。規定:工程設施“倘遇崩倒水浸,即時飛報上司,挑補修竣,不容怠緩”。這是雲南水利工程管理的首見記載。為了減輕上游的洪患威脅,他還在“六河”上組織開挖了12道分水支河,72條地下暗溝等輔助設施,用以分泄洪水。
治理工程歷時三年,於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全部完成,滇池水利面貌煥然一新,農業生產和昆明等城鎮也隨之發展和繁榮起來。自那時起,昆明就一直是邊陲雲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謚封

賽典赤於滇池水利工程完工的次年去世,終年六十八歲。元世祖忽必烈追念他的貢獻,封他為鹹陽王,謚“忠惠”,並諭令雲南官員一切按賽典赤成規,不許擅自改動。並讓其子納速剌丁繼為行省長官。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成宗皇帝又追贈守仁佐運安遠濟美功臣。各族人民對他也稱頌不已,稱他是一位“心滇之滇,事滇之事”的好官員,並樹立碑碣,永久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