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毛益法

貢獻毛益法

貢獻毛益法是經濟學上的專有名詞,指的是多種產品決策時,以邊際貢獻最大者作為決策方案的一種評價方法。

解釋

貢獻毛益法:多種產品決策時,以邊際貢獻最大者作為決策方案的一種評價方法

下面給一個例子 具體算算
預計的收入與費用關係如下:
每單位占銷售總額
銷售價格$0.50100%
每項的變動成本0.4080%
售價減去變動成本$0.10$20%
每月固定成本
租金$1000
添貨及服務的工資4500
其它固定費用500
每月總固定費用$6,000
接下去我們將用這些數據說明貢獻毛益法的運用。
1.貢獻毛益法
考慮下面一望而知的算術方法:每賣一個單位產品獲得一個單位貢獻毛益或邊際收益,它是每單位產品的售價減去變動成本所得。回到“自動售貨機”的這個例子上去,每單位產品的貢獻毛益為$0.10:
每單位產品售價$0.50
每單位產品變動成本0.40
抵補固定成本及淨收益的單位貢獻毛益$0.10
何時達到盈虧平衡點呢?當賣掉足夠多的產品所產生的貢獻毛益(產品銷售數量X單位產品貢獻毛益)等於固定成本總額時。用固定成本$6,000除以單位貢獻毛益$0.10,那么為了保本必出售的產品數量為:$6,000除以$0.10=60,000份,盈虧平衡點的銷售收入為:60,000份X$0.50/份=$30,000
試分析快餐食品的貢獻毛益。每賣一份食品會獲得額外的$0.50的收入並發生額外的$0.40的成本。固定成本不受影響。若一份也沒賣,則會損失$6,000的固定成本。每賣一份會使損失減少$0.10直到達到盈虧平衡點,60,000件。過了這一點,則每賣一份會使利潤增加(或貢獻)$0.10。
在盈虧平衡點的簡化的損益表如下表所示:
總計每單位百分比
數量60,000
銷售額$30,000$0.50100%
變動成本24,0000.4080%
貢獻毛益$6,000$0.1020%
固定成本6,000
淨收益$0
貢獻毛益:銷售額減去變動成本
有時候每單位售價和每單位變動成本不確定,這在那些銷售不只一種產品的公司里是經常發生的,因為沒有一個單一個的銷售價格或變動成本適用於所有的產品。例如,一個雜貨店銷售上百種貨物,價格各異,盈虧平衡點銷售量是沒有意義的。這時,可用銷售收入總額和變動成本總額算出變動成本占每一美元銷售額的百分比。
回到“自動售貨機”的那個例子:
銷售價格100%
變動費用占銷售額的百分比(變動成本率)80%
貢獻毛益率20%
因此,每一美元銷售額的20%可用於彌補固定成本並產生淨收益:銷售額為$6,000除以0.20=$30000才能盈虧平衡。貢獻毛益率是以銷售額為基礎的,通常用比率表示。利用貢獻毛益率,不需確定保本銷售量即可算出盈虧平衡時的銷售額。
令X。=盈虧平衡時的銷售數量,在“自動食品售貨機”的例子中:
$0.50X。-$0.40X。-$6,000=0
X。=60,000份
等式中銷售總額是“價格乘以數量”的關係,在例子中用$0.50N表示。要得出銷售額,則用60,000乘以$0•50,得出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為$30.000。
從這些等式中,我們可得出以下幾個基本公式:
盈虧平衡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貢獻邊際
盈虧平衡點銷售額=固定成本/貢獻邊際率
等式法和貢獻毛益法用哪種?兩者都可,可根據自己的偏好或計算方便進行選擇

相關詞條

利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