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鰨

豹鰨

豹鰨(Pardachirus pavoninus),鰈形目魚類,體平扁,呈卵圓形;口小,兩眼同在右側。魚體黃褐色,特徵是有眼側具淡色不規則圓斑,圓斑內深色點。尾柄明顯,尾鰭圓形。主要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及北部海域。習性:生活於2~40公尺海域,大多停棲於珊瑚礁外緣的沙地上,能隨環境改變體色,游泳能力不佳。克拉克女士說,當一條鯊魚游近一條被拴住的比目魚時,它張大長滿利齒的大嘴,一口咬住戰利品。這種乳狀毒液四處散發,形成10多厘米厚的防護圈,環繞於身體周圍,毒液的效果可以維持28小時以上。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豹鰨豹鰨

豹鰨(Pardachirus pavoninus )

分類:鰈形目

特徵:體平扁,呈卵圓形;口小,兩眼同在右側。魚體黃褐色,特徵是有眼側具淡色不規則圓斑,圓斑內深色點。尾柄明顯,尾鰭圓形。

習性:生活於2~40公尺海域,大多停棲於珊瑚礁外緣的沙地上,能隨環境改變體色,游泳能力不佳。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主。

分布: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及北部海域。

分類

鰈形目。

習性

生活於2~40公尺海域,大多停棲於珊瑚礁外緣的沙地上,能隨環境改變體色,游泳能力不佳。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主。

分布

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及北部海域。

附記

豹鰨豹鰨

背鰭、腹鰭等軟條基部具毒囊,受刺激時會釋放出毒液,20分鐘內即可毒死周圍的魚類;人類若誤食表皮

的黏液亦會中毒。

鯊魚是海洋里的“魔王”。當它追逐魚群時,能一下子吞掉幾十條小魚,就連鯨這類海洋中的龐然大物也難以逃生。特別是臭名昭著的噬人鯊,不僅捕食頭足類動物、較大的魚類、海豚和海豹,而且還有襲擊漁船和吃人的記錄,因而得了一個“噬人鯊”的惡名,令人不寒而慄。然而,這個海洋里的“凶神惡煞”,卻不得不屈服於比目魚。

美國著名生物學家、人稱“鯊魚女士”的尤金妮婭·克拉克,在1964年~1975年間,對紅海進行了一系列考察,詳細研究了這種令鯊魚望而生畏的紅海魚。這種魚學名叫豹鰨。身上長滿像豹子一樣的斑點,是比目魚家族的一種,以色列人稱之為“摩西鰨”。

克拉克女士說,當一條鯊魚游近一條被拴住的比目魚時,它張大長滿利齒的大嘴,一口咬住戰利品。誰知,鯊魚卻痙攣般地閃到了一邊,雙眼緊閉,下巴張得很大,像凍僵了似的,再也合不攏了。緊接著,這條鯊魚瘋狂地搖擺著頭,在水中痛苦地跳躍著,轉著圈,不顧一切地四處狂奔,直到合上嘴巴,才安靜下來。

據傳說,當年的先知摩西把紅海海水分開,讓以色列人逃脫了埃及人的追趕。恰巧有一條小魚正在其中,一下子把這條魚分為兩半,變為兩條比目魚。這種身體扁平的魚,生活在紅海東北部的亞喀巴灣,平時總是悠閒地躺在海底,用身上那沙岩一樣的顏色和黑點隱藏起來,而誰會料到它竟然是鯊魚的“剋星”呢?

經過解剖發現,豹鰨共有240個毒腺,這些毒腺分布在它的背鰭和臀鰭基部,每個腺體都有一個小開口,乳狀的毒液就從這裡分泌出來。一旦受到威脅,豹鰨能在敵人咬它之前,迅速分泌出致命的毒液來。這種乳狀毒液四處散發,形成10多厘米厚的防護圈,環繞於身體周圍,毒液的效果可以維持28小時以上。科學家還發現,這種毒液即使稀釋5000倍,也足以使軟體動物、海膽、海星和小魚在幾分鐘內死亡。把0.2毫升的毒液注射到老鼠體內,老鼠先是痛苦地抽搐著,兩分鐘後,就會一命嗚呼。

美國生物學家曾把一條豹鰨放進養有兩條長鰭真鯊的水池中,試驗豹鰨的防鯊性能。一條鯊魚立即猛衝過來,張開血盆大口去咬豹鰨。突然,它使勁地搖著頭,扭動著身體,樣子痛苦萬分。原來,鯊魚被豹鰨分泌的乳白色毒液麻痹了,張著大嘴無法閉上。

儘管鯊魚兇猛無比,但對這種紅海豹鰨也只能望而卻步。

盤點海洋魚類之三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此外,在體型結構、繁殖生長、攝食營養、運動等方面都有其特點。本期盤點三棘魨科鰨科擬三棘魨科、舌鰨等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