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藥藤

豹藥藤

豹藥藤(藥材),別名:四川白前、西川鵝絨藤,為蘿藦科植物豹藥藤的根。具有祛風,殺蟲,止癢等功效。生長於海拔2000-3500m的山坡、溝谷及路邊的灌木叢中或林中向陽處。資源分布於雲南、四川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豹藥藤豹藥藤
所屬卷:Cynanchum Linn.
所屬科:Asclepiadaceae
中文名:豹藥藤
文獻來源:Cynanchum decipiens Schneid.(1916);
圖鑑(1974)*; Tsiang et P.T.Li(1977)*。

描述欄位

攀援灌木;莖被單列微毛。葉薄紙質,卵圓形,長5—8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微毛,邊緣及葉背脈上被粗硬毛;側脈每邊5—6條;葉柄長1—3厘米,腋內通常有葉狀托葉。傘形狀或傘房狀聚傘花序腋生,長3—15厘米,著花多達25朵;具長總花梗,被微毛;花梗長5—8毫米,被微毛;萼片長圓狀披針形,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或水紅色,內面被微毛,裂片長圓形;副花冠雙輪,外輪圓筒狀,頂端裂片極短,裂片三角形,內輪副花冠為5個卵圓形的肉質舌狀片,隱藏在外輪筒狀副花冠內面;花葯頂端膜片近圓形,內折;花粉塊橢圓形,下垂;子房無毛,柱頭圓錐狀,頂端2裂。蓇葖果線狀披針形,長11厘米,直徑1.2厘米,無毛;種子長圓狀匙形,頂端種毛長2厘米。 花期5—7月,果期7—10月。


分布及生境

產中甸、瀘水等地;生於山地灌木叢中及疏林向陽處。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有毒。

藥用

簡介

【藥名】:豹藥藤
【拼音】:BAOYAOTENG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豹藥藤的根。
【功效】:燥濕解毒。
【主治】:治疥癬。
【性味歸經】:辛、苦,溫。肝經。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撤,調敷或燒煙薰。
【別名】:川白前(《種子植物名稱》)、西川鵝絨藤(《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四川。
【拉丁名】:豹藥藤CynanchumdecipiesSchneid
【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藥理作用】:

抗驚作用

本品及同屬植物西藏牛皮消C.Saccatumw.wangexTsiangetP.T.Li根中提得的總甙有與青陽參類似的中樞作用,對於小鼠最大電休克,本品總甙200mg/kg或西藏牛皮消總甙300mg/kg腹腔注射均未見明顯作用,但均可增強苯巴比妥鈉和苯妥因鈉的抗驚厥作用,分別使苯巴比妥鈉ED50從13.Omg/kg降低至2.4mg/kg和2.Omg/kg,使苯妥因鈉的ED50從4.8mg/kg降低至2.2mg/kg和2.0mg/kg。對於大鼠聲源性驚厥發作(AS),腹腔注射時ED50分別為18.8(11.7~30.1)mg/kg和13.6(7.3-25.5)mg/kg,本品總甙100mg/kg灌服隔日1次連續3次對AS也有明顯拮抗作用。對於大鼠點燃效應,本品100mg/kg灌服1次,或50mg/kg灌服2次均無保護作用,但西藏牛皮消總甙50mg/kg或25mg/kg連眼Zd可明顯減輕發作強度。
鎮靜、鎮痛作用
本品總甙100mg/kg或西藏牛皮消總甙75mg/kg可明顯減少小鼠自發活動;兩者600mg/kg灌服均可顯著提高小鼠對熱板刺激的痛閾。

毒性

本品總甙和西藏牛皮消總甙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分別為496.2(427.3-576.1)mg/kg和327.7(275.0-390.5)則ng/kg,對雄大鼠分別為349.0(270.0-451.7)mg/kg和289.5(225.9-290.9)mg/kg,對雌大鼠分別為265.2(201.0-362.3)mg/kg和241.0(195.2-297.4)mg/kg。主要毒性表現為先輕微抑制,自發活動減少,繼而步態不穩,搖晃並發展為陣攣性驚厥和強直性驚厥,驚厥反覆發作可持續10多小時,並進人驚厥持續狀態而死亡。驚厥發作時動物有嘶叫、大量流涎等[1,2]。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根有毒,可用於毒殺虎豹。毒性作用與青陽參相似。

部分藥用植物(二)

藥用植物,是指人類醫學上用於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藥用或作為製藥工業的原料。廣義而言,可包括用作營養劑、某些嗜好品、調味品、色素添加劑,及農藥和獸醫用藥的植物資源。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其藥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藥的,如:益母草、夏枯草等;部分入藥的,如:人參、曼陀羅、射干、桔梗、滿山紅等;需提煉後入藥的,如:金雞納霜等。

植物之蘿藦科

蘿藦科是雙子葉植物綱,龍膽目的一個科,其模式屬為馬利筋屬(Asclepias)。多年生草本、灌木、藤本、稀為喬木。蘿藦科約有250屬,2000多種中國有44屬,243種,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

台灣娃兒藤
斑膠藤
地梢瓜(原變種)
汶川娃兒藤
紫葉娃兒藤
銹毛鯽魚藤
細梗白前
貴州醉魂藤
少花娃兒藤
海南醉魂藤
絨毛藍葉藤(變種)
廣西醉魂藤
台灣醉魂藤
靈山醉魂藤
貫筋藤(變種)
麗子藤(原變種)
藍葉藤(原變種)
平滑弓果藤
臥莖夜來香
台灣眼樹蓮
鎮江白前
眼樹蓮
短序藍葉藤(變種)
台灣夜來香
毛白前
華寧藤(原變種)
滴錫藤
蔓白前
蔓剪草
變色白前
大麗子藤(變種)
毛脈華寧藤
老瓜頭
寬葉秦嶺藤
海南匙羹藤
荷花柳
崖縣球蘭
太行白前
廣花弓果藤
海島藤
富寧白前(變種)
狹葉荷秋藤(變型)
大理白前(原變種)
荷秋藤(原變型)
紫花合掌消(變種)
華北白前
峨眉牛皮消
潮風草
四川鵝絨藤(原變種)
凌雲弓果藤
白花四川鵝絨藤(變種)
西藏鵝絨藤
浙江乳突果
斑皮鯽魚藤
短柱弓果藤(變種)
狹葉白前
凹葉球蘭(原變種)
寶興藤
海南弓果藤
寶興吊燈花
水白前
通天連
裂瓣球蘭
苦繩(原變種)
厚花球蘭
秦嶺藤

卵葉白前
毛喉牛奶菜
黃冠馬利筋(變種)
狹葉鐵草鞋(變種)
鐵草鞋(原變種)
海南杯冠藤
輪葉白前(原變種)
石棉白前(變種)
康定白前
小葉弓果藤(變種)
圓葉弓果藤
線葉杯冠藤(變種)
海南杯冠藤(原變種)
四川鵝絨藤
黑鰻藤
合掌消(原變種)
木里吊燈花
美冀杯冠藤
狹葉吊燈花
巴東吊燈花
毛弓果藤(原變種)
翅葉牛奶菜(變種)
海南牛奶菜(原變種)
海南牛奶菜
河壩吊燈花
美藍葉藤
台灣牛奶菜
海南娃兒藤
天峨娃兒藤
平伐娃兒藤
宜昌娃兒藤
廣花娃兒藤
假防己
普定娃兒藤
卵葉杯冠藤(變種)
紫花娃兒藤
膜葉娃兒藤
台灣杯冠藤(原變種)
台灣杯冠藤
紫花杯冠藤
輪環娃兒藤
圓葉娃兒藤
湖北娃兒藤
光葉娃兒藤
娃兒藤(原變種)
團花牛奶菜
雀瓢(變種)
金瓜核
華寧藤
古鉤藤
大白藥
百靈草
合掌消
鐵草鞋
海南球蘭
雜色豹皮花
花溪娃兒藤
大豹皮花
娃兒藤
凹葉球蘭
長葉球蘭
匙葉球蘭
鵝絨藤
柳葉白前
七層樓
尖槐藤
肉珊瑚
雲南眼樹蓮
尖葉眼樹蓮
蛇膽草
羊角子草
馬蘭藤
香花球蘭
楔葉南山藤
石蘿藦
天星藤
扒地蜈蚣
廣西杯冠藤
假木通
地梢瓜
青龍藤
牛奶菜
竹靈消
匙羹藤
弓果藤
通脈丹
駝峰藤
白水藤
山球蘭
長葉吊燈花
西藏吊燈花
建水娃兒藤
景東娃兒藤
三分丹
雲南娃兒藤
催乳藤
卷邊球蘭
線葉球蘭
蜂出巢
漾濞牛奶菜
紅肉牛奶菜
會東藤
廣東匙羹藤
須藥藤
多花青蛇藤
黑龍骨
鉸剪藤
短葉秦嶺藤
牛角瓜
翅果杯冠藤
暗消藤
木裏白前
豹藥藤
牛皮消
小葉鵝絨藤
毛弓果藤
銹毛弓果藤
瀾滄弓果藤
箭藥藤
小葉眼樹蓮
怒江球蘭
圓頭牛奶菜
大花藤
釘頭果
青蛇藤
翅果藤
馬蓮鞍
白葉藤
柳葉吊燈花
白馬吊燈花
馬鞍山吊燈花
短序吊燈花
金雀馬尾參
麗江吊燈花
鐮藥藤
小葉娃兒藤
西藏弓果藤
人參娃兒藤
貴州娃兒藤
闊葉娃兒藤
雲南醉魂藤
大花醉魂藤
醉魂藤
心葉醉魂藤
長毛醉魂藤
薈蔓藤
苦繩
麗子藤
南山藤
瀾滄球蘭
薄葉球蘭
荷秋藤
琴葉球蘭
毛球蘭
護耳草
黃花球蘭
凸脈球蘭
金鳳藤
茶藥藤
雲南黑鰻藤
大葉牛奶菜
喙柱牛奶菜
海楓屯
球花牛奶菜
狹花牛奶菜
四川牛奶菜
雲南牛奶菜
假藍葉藤
藍葉藤
華南夜來香
潤肺草
纖冠藤
大葉匙羹藤
雲南匙羹藤
寬葉匙羹藤
華蘿藦
黑水藤
雲南弓果藤
滑藤
昆明杯冠藤
山白前
輪葉白前
催吐白前
大理白前
橢圓葉白前
西藏牛皮消
硃砂藤
麗江牛皮消
白牛皮消
戟葉鵝絨藤
乳突果
催吐鯽魚藤
鯽魚藤
麗江鯽魚藤
吊山桃
須花藤
勐臘藤
老虎鬚
馬利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