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豬

體內有囊蟲寄生的豬。因囊蟲為黃豆大小的囊泡,所以叫豆豬。

簡介

豆豬是解放初期大家對患囊蟲病的豬一種叫法,後來基本上都叫米豬了.這種豬殺了後的肉就是我們常說的米豬肉了.
豆豬即患囊蟲病的豬。這種肉對人體危害很大,不能食用。識別時主要是“看”,“米”豬肉一般不鮮亮,肥肉瘦肉及五臟、器官上都有或多或少米粒狀的囊包。囊包蟲呈石榴籽狀,寄生在肌纖維 ( 瘦肉 ) 中,腰肌是囊包蟲寄生最多的地方。用刀子在肌肉上切,一般厚度 1 厘米,長度 20 厘米,每隔 1 厘米切一刀,切 4 - 5 刀後,在切面上仔細看,如發現肌肉上附有石榴籽一般大小的水泡,即是囊包蟲。這種豬肉即是米豬肉。
===========================米豬肉是含有寄生蟲幼蟲的病豬肉。瘦肉中有呈黃豆樣大小不等,乳白色,半透明水泡。象是肉中夾著米粒,故稱米豬肉。人吃了米豬肉會得兩種病。一種是絛蟲病,會在小腸長出長達2 一4米的絛蟲,在糞便中排出一節節的白蟲子,叫寸白蟲。另一種是囊蟲病,誤食了囊蟲後,蟲卵在胃液,腸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幼蟲,鑽入腸壁組織,經血液帶到全身,在肌肉里長出一個個象米粒一樣的囊腫,囊蟲可寄生在人的心臟,大腦,眼睛。長在眼睛就失明,長在大腦引發癲癇。治療相當困難。
人若吃了未經煮熟的“米豬肉”,即受感染囊尾蚴可固著在人的腸壁上,逐漸發育成成蟲,長期寄生於腸內,通過糞便不斷排出節片或卵,此時稱絛蟲病。節片或卵通過污染的手或蔬菜被人食入經消化作用,孵出幼蟲(囊尾蚴),進入腸壁,通過血流在肌肉、皮下組織、腦、眼等處寄生,此時稱為囊尾蚴病。凡在40平方厘米的肌肉上發現囊尾鈾或鈣化的蟲體3個以內者,可用冷凍或鹽醃法處理。如40平方厘米內有4~5個囊尾蚴,則高溫處理。、

其他相關領域

文化 科技 人文 烹飪 釣魚 休閒 娛樂 計算機 網路 軍事 國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