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馬兜鈴

變色馬兜鈴

變色馬兜鈴,所屬植物界,中馬兜鈴科中馬兜鈴屬內的物種之一,產於西雙版納(模式產地)、麻栗坡、西疇、臨滄、隴川、盈江、昭通、曲靖、玉溪等地。

基本信息

變色馬兜鈴

雙齒護蒴苔變色馬兜鈴
所屬卷:Aristolochia L.
所屬科:Aristolochi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變色馬兜鈴
其它中文名:白金古欖、苦涼藤、青藤香、山總管(廣西)。
文獻來源:Aristolochia versicolor S.M.Hwang(1981);雲南種子植物名錄(1984);Phuoh.(1985),(1987);中國植物志(1988)*;J.S.Ma(1989).
A.westiandii auct.non Hemsl.:C.F.Liang(1975);圖鑑補編(1982)*,in clavi;新華本草綱要(1988);中國植物志(1989),p.p.quoad pl.Sicgour).

描述欄位

高大木質藤本,長達數米,莖粗約10—18厘米;塊根肥大,直徑約15厘米,外面黃褐色,剖面白色或淡黃色;嫩枝纖細,被柔毛。葉革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4—20厘米,寬3—6.5厘米,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收縮成耳形,全緣,葉面無毛,背面葉脈疏被長柔毛,老時毛漸脫落,粉綠色,基出脈3條,側脈每邊8—12條,網脈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1—2厘米,常扭曲,微被毛。花深紫色,1—2朵腋生,花梗長3—5厘米,被淡黃色柔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彎曲,下部長3—4厘米,直徑6—8毫米,黃綠色,有縱脈,外面密被絲質長柔毛,內面無毛,檐部盤狀,近圓形,直徑4—6厘米,花蕾時黃色,開花後紫紅色,無斑紋,有網狀脈紋,內面無毛,外面密被棕色絲質長柔毛,邊緣淺3裂,裂片近等大;喉部半圓形,直徑約5毫米,稍具環狀突起;花葯長圓形,成對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1厘米,6棱,密被棕色長柔毛;合蕊柱頂端3裂,裂片頂端鈍,邊緣向下延伸,並有乳頭狀突起。蒴果、橢圓狀,長5—8厘米,直徑1.5—2厘米,淡綠色,6棱,自頂端向下開裂;種子卵狀三角形,長約6毫米,寬約4毫米,背面平凸,腹面凹入,暗褐色。花期4—6月,果期8—11月。

分布及生境

產西雙版納(模式產地)、麻栗坡、西疇、臨滄、隴川、盈江、昭通、曲靖、玉溪;生於海拔500—1 500米的石灰岩山坡林中及山地陰濕地。分布於廣東、廣西。泰國也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