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光杜鵑

變光杜鵑

變光杜鵑是一種植物的名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變光杜鵑變光杜鵑

種中文名:變光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calvescens Balf. F. et Forrest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研究)【not.bot.gard.edinb. 11: 29. 1919】

中國植物志:57(2):096

亞組中文名:漏斗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Selens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約1—2米;小枝粗壯,當年生枝有薄毛被,易脫落;老枝粗糙,有明顯的葉痕和層狀剝落。葉多密生於枝頂,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9厘米,寬3—4厘米,頂端有細尖頭,基部圓形、截形或微心形,兩側常不對稱,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有淡棕色薄毛被,中脈在上面下陷,在下面顯著隆起,側脈12—14對,在兩面均平坦,微現;葉柄長1—1.5厘米,上面平坦有淺溝紋,下面圓柱狀,被稀疏短絨毛。總狀傘形花序,有3—8花;總軸短,圓錐形,長僅3—5毫米;花梗粗短,長約1—1.3厘米,被疏絨毛及腺體;花萼杯狀;萼片5,披針形,長2—3毫米,不等大,基部有腺體,邊緣有睫毛,內面無毛;花冠鍾狀,長3—3.5厘米,玫瑰色,下部有紫色斑紋,5裂,裂片圓形,長約1.5--1.8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0,長1.2--2.5厘米,不等長,花絲基部有絨毛;花葯紫紅色;子房卵球形,長約5毫米,被腺體及短絨毛;花柱粗狀,無毛.蒴果圓柱狀,長2厘米,直徑5毫米,微彎曲。

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產地分布

產於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生於海拔3300米的冷杉、雲杉林下及岩石坡上。

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察隅至雲南德欽間。

本種特點

本種葉片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下面有薄層毛被;葉柄,花梗及幼枝上無長柄腺體等特徵可與其它各種相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