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量瀛

謝量瀛

謝量瀛,城市鐵道工程專家。參加並主持了北京捷運西單、王府井、東腳踏車站及區間等大型城市捷運工程建設項目,運用和發展了淺埋暗挖“雙眼鏡”工法,並組織創新開發了“地下洞樁支撐”工法,綜合運用大管棚護頂、格柵支撐、掛網噴錨、化學注漿、圍岩量測等5項技術,提供了城市捷運施工建設成功的經驗和樣板,為城市捷運施工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家庭背景

謝量瀛 謝量瀛

謝量瀛,1931年2月11日出生於湖南省益陽縣(今益陽市)。父親謝春初是益陽縣沙頭鎮有名的私塾先生,教書育人,桃李滿園。母親王淑貞相夫教子,賢惠善良。書香門第的謝量瀛自幼聰慧好學,知書達理,小時候隨父親讀過4年私塾,6歲時隨父母逃難到鄉下,五年級開始在鄉下一所高小讀書,直至畢業。

教育背景

1945年9月至1951年7月在益陽縣信義中學(今益陽市一中)讀書,這是一所教會學校(基督教),校長及英語老師是早期留美學生,語文、物理老師是西南聯大的高材生,思想進步,學識淵博。受他們的教育和影響,謝量瀛崇尚科學、酷愛學習,為人正直善良,且學習成績優秀,尤其數理化始終在全年級名列前茅。在高中三年級上學期,因品學兼優,曾獲得學校一擔半穀子的獎勵。1951年9月,謝量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大學期間他選擇了橋隧專業,把詹天佑、茅以升當作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立志做一名鋪路架橋的土木工程師,讓中國人不再受“洋人、洋技術”的欺負。

實習生活

1954 年5月到8月是謝量瀛大學畢業前的實習階段,他來到由鐵道兵團負責施工的武漢漢水鐵路橋工地實習,工地領導熱情接待了這位新中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大學生,向他介紹了大橋的施工方案,教他如何看圖紙,鋼筋工教他如何綁紮鋼筋,木工教他如何立模型板。隨後他又來到武漢長江大橋8號墩工地實習,見識了萬里長江“天塹變通途”宏偉壯觀的施工景象。之後又分別到北京豐臺橋樑廠、山海關橋樑廠了解我國鐵路鋼筋混凝土梁、鋼樑的製造工藝,到鐵道專業設計院學習鐵路專業設計知識……短短4個月的實習,使他和鐵道兵、鐵道建設結下了不解之緣。

職業生涯

1955年7月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工程系橋隧專業的謝量瀛服從組織分配來到鐵道兵第十一師,歷任工區技術員、營主管工程師、團副總工程師、師作戰科副科長、總工程師、副師長等職,期間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3月作為鐵道兵代表參加全國科技大會。1984年1月,隨鐵道兵集體轉業,並人鐵道部,改任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副局長。

社會成就

1992 年被評為“提高工資待遇的高級工程師”,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0多年來,謝量瀛先後參加了鷹廈、外福、樂德、永坪、襄渝、沙通、大秦、雙懷等鐵路工程建設,天津引灤入津引水工程建設,以及北京、廣州、上海、青島等城市的捷運工程建設。他不僅在工程施工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在學術研究活動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國內、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他還注重國際、國內同行業間的學術交流,促進合作。擔任中國施工企業協會理事,中國岩石力學工程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和副理事長,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中國組個人會員,中國岩石錨固與注漿技術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常務副主任、資深委員,中國岩石錨固與注漿技術協作網主任。因貢獻突出,榮獲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鐵道部“優秀知識分子”等光榮稱號,1993年獲英國劍橋傳記中心授予的“1992年至1993 年度國際名人”稱號,並載入傳記。

謝量瀛主持和參加研究的“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淺埋暗挖大跨雙層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獲1996年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初期支護系統綜合技術”獲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1992年科技進步特等獎;“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大管棚超前支護技術”、“正洞二次襯砌(拱樑柱及節點結構)設計與施工”分別獲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1992年科技進步一等獎。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戎馬倥傯

1955年7月,大學畢業的謝量瀛愉快地選擇了鐵道兵部隊。在北京解放軍總政治部報到以後,一紙命令他被分配到了鐵道兵部隊,通過集訓後他來到了鐵道兵第十一師54團施工技術股。當時部隊正在福建搶建鷹廈鐵路,技術人員非常缺乏,團技術股負責所屬5個工區的技術指導,每個工區僅有兩到三名技術幹部。謝量瀛一上任,領導就讓他分管一個工區,負責7公里的線路施工,如此一乾就是兩年。由於他完成任務突出,1957年被調到師技術處負責外(洋)福(州)鐵路線福州車站編組站的測量工作,他套用“各型號道岔群”的測量要素進行分析,成功解決了施工放樣的難題。隨後在大睦埕大橋的搶建中,他大膽提出了用600公斤的串心錘打樁,擴大底層、增加樁數、換算承載力的最佳方案,操作方便快速,極大地提高了工效,最終趕在洪水到來之前完成了大睦埕大橋的深水樁基礎施工,為確保按期鋪通贏得了時間。1959年,謝量瀛因成績突出榮記二等功,並作為軍隊先進模範人物出席了福建省、福州軍區在福州市舉行的盛大國慶慶典活動。

1960年,他被調到師作戰科任參謀,負責擬制福州軍區閩贛兩省鐵路重點目標的戰備搶修方案。其中萊州大橋是鷹廈、外福鐵路的交通咽喉,江西贛江大橋是浙贛線的交通命脈,鷹廈線上的大禾山隧道、鷹潭樞紐工程,以及後方倉庫的選點等都是當時的鐵路重點目標。根據戰備要求,他做出了令鐵路局、鐵道兵、福州軍區領導滿意的搶修、迂迴等一系列方案。1963年福建九龍江洪水泛濫,地處漳州的九龍江中橋被衝垮,地方組織一個工務段擔負搶修任務,準備了一個星期,尚無搶修行動,於是福州軍區領導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鐵道兵第十一師。十一師派出了一個加強連,由時任作戰參謀的謝量瀛帶隊,要求他務必在5天之內把長80多米的中橋搶修通。危急關頭,謝量瀛帶領隊伍邊勘察現場、設計搶修方案,邊調集搶修物資,連續三天三夜沒合眼,並不顧個人安危,親自測量定位,隻身下到水底探明水下情況,提出“木籠片石基礎,木排架組合墩,工字鋼組合梁,枕木垛橋台”的搶修方案,經過日夜奮戰、快速搶修,在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部隊不到5天時間就把該橋搶修通了。當第一列機車駛來,謝量瀛毫不猶豫地登上機車,負責任地陪伴司機駕駛機車隆隆駛過該橋,安全到達彼岸,如此的膽識和責任感贏得了全體搶修人員、當地政府領導和民眾的喝彩,稱讚他“藝高人膽大”!由於工作努力,完成任務突出,謝量瀛在1968年被評為鐵道兵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1969年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時期,謝量瀛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免去作戰科副科長職務,作為一名工程師下放到營部鍛鍊。這並沒有動搖他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他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白天和戰士們一同在工地施工,夜晚則拿出《地質學》、《隧道學》、《橋樑學》不斷學習,反覆研究,結合施工實際,寫出了大量的心得筆記。在此期間,他成功地套用了栓焊梁長跨度懸臂拖拉技術,出色地指揮完成了襄渝線月河大橋施工與鋼樑拼裝架設的任務。

鐵道情深

1978年3月全國科技大會召開,他被選為鐵道兵先進科技代表出席大會,代表們受到鄧小平同志的接見,之後他被任命為鐵十一師53團副總工程師,1979年4月又被提為師總工程師。謝量瀛的人生伴隨著整個時代春天的到來而展現出勃勃的生機。

1980年至1981年,謝量瀛到江西永坪鐵路支線負責信江公鐵兩用大橋的施工,他和陸鶴亭、何報成等工程師,根據信江水深、洪水期長的特點,提出利用浮船在水上做薄壁沉井,浮運就位、浮吊下沉的橋基圍堰方案,使大橋施工進展順利,按期建成。他關於此項工程具體施工方案的論文《信江公鐵兩用橋深水樁基礎的施工方案》,對國內外類似工程的施工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1983年,他被任命為鐵十一師副師長,主抓沙通、雙懷以及引灤入津等重難點工程。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大潮在整箇中國大地上涌動著。1984年1月,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關於鐵道兵併入鐵道部的決定》,鐵十一師隨鐵道兵集體轉業,併入鐵道部,更名為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謝量瀛被任命為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副局長,主抓大(同)秦(皇島)鐵路一期工程陽(原)張(家灣)段工程施工。

大秦鐵路是我國第一條重載電氣化雙線鐵路幹線,全長653公里,是解決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陽張段是全線重難點工程最多最集中的管段,地質構造複雜,有和尚坪、大團尖、栗家灣、趙家1號、趙家2號、西坪等隧道群通過,合計長度26.1公里,工程艱巨,施工難度極大。從1983年底到1986年2月,謝量瀛主管陽張段工程的兩年零三個月時間裡,三件事他功不可沒:一是在鐵道部工程指揮部領導的安排下,由他帶領有關人員出國考察,購置了近二千萬美元的先進設備,培訓了一大批相應的管理和操作人員;二是制定了一份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對隊伍部署,水、風、電的選點都做了科學合理的安排;三是把隧道施工列為全線的重點,按照“長隧短打”的方案,並根據新奧法原理,採用全斷面開挖、光面爆破、噴錨支護、圍岩量測等新技術、新工藝,為日後的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是對大團尖隧道平導出現大量湧水提出改線要求時,他經過科學分析,做出了“不能改線”的果斷決策,並親自帶領隊伍按既定線路打到目的地,避免了改線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和對工期的重大延誤。當西坪隧道出現大塌方時,他支持科研人員採用“眼鏡法”施工闖過難關,趙家1號、2號隧道石質破碎,施工嚴重受阻,他就吃住在工地,引導職工嚴格施工程式,幫助基層培訓錨桿工,把噴錨支護落到實處,使施工安全、質量、進度都得到了保證。1988年12月28日,大秦鐵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李鵬總理親自為通車典禮剪彩,謝量瀛也得到總理的親切接見。

精心組織捷運施工

曾經有一位採訪過謝量瀛的報社記者送給他一副對聯,上聯是:“修捷運北京城廣州城南京城無城不曉”,下聯是:“建車站西單口東山口新街口有口皆碑”,橫批是:“捷運建設的國家隊主力軍”,稱讚十六局這支兵改工的國家大型一級企業把捷運從北京修到了廣州、上海、南京,而這支隊伍的領軍人就是謝量瀛。說起謝量瀛,人們就會想起由他指揮修建起來的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也正是國內首次用“淺埋暗挖”工法修建的捷運西腳踏車站成就了謝量瀛。

隨著北京經濟的飛速發展,北京的人口也大幅度增長,交通擁擠狀況日甚,因此加速首都捷運建設,緩解地面交通擁擠狀況已成為北京城市建設的當務之急。1988年底,十六局黨委決定躋身北京捷運市場,參加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工程的投標工作,並聽取了謝量瀛關於要聯合一個設計單位組成設計施工聯合體,才有足夠的力量戰勝競爭對手的建議,與建設大秦鐵路時曾並肩戰鬥過的鐵道部第三勘察設計院組成聯合體,參與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的投標工作。從此,謝量瀛作為這個聯合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和捷運施工結下了不解之緣。

關於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乃至捷運復(興門)八(王墳)線繁華市區地段採用什麼施工方法修建的探討和爭論由來已久。1988年底,北京市捷運建設指揮部做出了西單捷運車站採用暗挖法施工的決定。然而暗挖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如台階法、單眼鏡法、中隔壁法、雙眼鏡法等,最終採用何種暗挖方法,要視具體的工程環境、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結構規模等因素而定。西腳踏車站位於長安街西單路口,地面車水馬龍,又是外賓必經之道;地下管網密布,整座車站設計長260米,寬26米,高13.5米,地層為沙土,覆蓋厚度僅6米,其間埋設有20餘條市政管線,最大污水管直徑達1.64米,地表沉陷量不允許超過30毫米。甲方要求設計施工必須做到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絕對安全。方案要經濟,工期要合理。必須保證不出現塌方,控制地表沉陷的技術措施要穩妥可靠。方案要充分體現暗挖法用地拆遷少,地下管道改建少,對環境和市容、交通干擾少的優點。

身負重任的謝量瀛十分清楚:十六局、鐵三院聯合體要想中標,不僅要滿足甲方的要求,而且要有超出對手的“高招”。謝量瀛帶領十六局和鐵三院聯合體的技術人員,就西單站的設計施工方案進行了殫精竭慮的研究,收集了國外30多個暗挖捷運車站和國內一些暗挖工程實例,結合西單捷運車站各方面實際情況,憑藉幾十年的地下工程理論根底和豐富的施工實踐經驗,深思熟慮、集思廣益,與鐵三院共同研究出5種方案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同時做理論檢算和模擬實驗。在“淺埋暗挖”的諸多方案中,謝量瀛果斷決策,優選出具有重要突破創新意義的“雙眼鏡法”方案,同時採用短台階開挖、噴錨支護、鋼格柵支撐等新技術以及大管棚超前護頂、小導管注漿固結地層兩大輔助工法的綜合運用。

北京市捷運建設指揮部招標委員會組織召開評標會時,謝量瀛對整個工程的設計施工早已爛熟於心,對專家評審的提問他對答如流,頭頭是道,合情合理。謝量瀛的精彩答辯征服了在場的專家評審們,為十六局、鐵三院聯合體中標贏得了優勢。

創新開發捷運技術

1989年7月15日,捷運西單站舉行前期工程開工典禮,根據甲方要求,謝量瀛出任捷運西腳踏車站工程施工指揮長。他從全局挑選了近百名精兵強將,其中有高級工程師,中青年專業技術骨幹,以及測量、量測、注漿、噴錨、大小管棚等專業技術人員,還有剛分來的大學生一起組成捷運工程指揮部。在他的主持下,經常召開專題研討會統一認識,明確任務,使這些骨幹力量在各自的崗位上做著最實際的工作,以保證“雙眼鏡工法”在實施中不走樣,以及各項技術工藝一一落到實處。1990年1月,西腳踏車站開始正洞主體施工;1992年6月15日完成主體土建工程;9月25日前完成設備安裝、調試與站廳裝修,達到運行條件;10月10日舉行了竣工典禮;12日正式投入運營。總工期1117天,與國外同類工程建設工期相比縮短了一年左右。

1992年10月,北京捷運復八線東進工程開工,鐵十六局負責王府井、東單、建國門車站及區間的施工。謝量瀛繼續擔任捷運工程施工指揮長,王府井、東單、建國門站和西腳踏車站雖然都同屬於永定河沖洪積扇的脊部地帶,但越往東地下水位越高,施工難度越大,如果把地下水抽乾再施工,地面建築物難免下沉開裂,而且北京市是嚴重缺水城市,也不允許把大量的地下水抽掉或污染。對地下水硬排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怎樣才能保證施工安全,地面不沉陷,地下又便於施工呢?謝量瀛提出了“因地制宜,去弊存利,保護環境,技術可行”的十六字令,制定了“地下洞樁支撐法”施工方案。實踐證明,“柱樁支撐法修建淺埋暗挖大跨度捷運工法”在王府井、東腳踏車站施工行之有效。

1993年5月13日,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組對捷運西單站工程進行了項目建設後評價,建設部總工程師、專家組組長許溶烈宣布了專家組評審結論意見:鐵十六局和鐵三院聯合體經過充分的科學論證,結合國內外的經驗,以及自己的經驗和機械設備,開發了淺埋暗挖“雙眼鏡法”,輔以大管棚與小導管注漿相結合的超前支護技術,採用恰當的初期支護、二次襯砌以及拱、梁、柱及節點結構,形成了一整套設計施工技術體系,有效地解決了在鬆軟地層中開發龐大洞群的多方位、多層次、多作業面施工引起的複雜應力變化的轉換與平衡問題,充分發揮了各種支護結構的承載能力,控制了地面沉降,確保了圍土和洞體結構的穩定。工程實踐證明,這一套設計施工技術體系科學合理、實用性強,對大跨、淺埋、鬆軟地層的地下工程施工,是一項可供選用的先進適用技術體系。施工技術措施(即五大技術)是緊密結合西腳踏車站工程實際需要所採用或研究開發的,並經綜合配套,完善提高,實現了先進適用和科學合理的結合,在許多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不僅為成功的建成捷運西腳踏車站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而且為今後類似的地下工程建設開創了先例,具有推廣運用價值。

1994年10月,十六局負責施工的廣州捷運1號線東山口車站暨東(山口)楊(箕)區間隧道工程開工,工程指揮長仍然是謝量瀛,這段工程由於建設單位在評標中採用了以他為主提出的變更該站圍護結構的投標施工方案而一舉中標。廣州捷運建設總公司為是否將該市捷運盾構施工方案改為礦山法施工,召開專題研究專家諮詢會,特聘請謝量瀛任該專題研討會專家組組長。經過全面的分析和多方面論證,他提出了科學的主導意見,得到與會專家們的贊同和當地政府的採納,將原設計盾構施工的近4公里地段改用礦山法施工,節約了大量資金。受到廣州捷運公司的歡迎。

繼廣州捷運之後,謝量瀛還先後被邀請到南京、上海、青島、武漢等城市以捷運施工技術專家的身份幫助他們進行捷運建設的可行性研究、論證、審報工作,對捷運施工進行技術性指導,並根據不同地點、不同地質結構、不同設計方案,總結不同施工方法,發表了數十篇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論文,為我國城市捷運施工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注重學術技術交流

謝量瀛在領導捷運指揮部完成捷運施工任務中,既堅持獨立負責,又十分注重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誠懇徵求和聽取各方面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以檢驗和完善自己重大技術方案、措施的理論正確性和實踐可行性;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的施工方案和工法,乃至先進的理念,力圖增強中國城市捷運建設隊伍的國際競爭力,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時代的挑戰。

原國際隧協執委、我國著名地下工程專家、西南交大教授高渠清在捷運西單站考察以後說:“這裡採用的‘雙眼鏡工法’是對新奧法原理的獨特運用,西單捷運車站實踐證明,中國的地下工程技術並不落後,是堪稱世界一流的。”

1990年9月國際隧協第十六屆年會在成都召開。謝量瀛應邀參加,通過專題交流發言、幻燈演示和舉辦《建設中的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圖片展覽,首次把西單捷運車站介紹給了與會的35個國家和地區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同行。隨後,美、英、法、德、意、日、韓、俄、泰、瑞典等國家和台灣地區的一百多名地下工程專家、學者來到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工地參觀考察。義大利隧協主席科倫先生率團參觀後非常高興的與工人留影,還把一枚意國隧協徽章送給謝量瀛,稱讚捷運西腳踏車站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

謝量瀛十分重視專業學術團體、學會的作用,與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岩石錨固與注漿技術專業委員會等高層專家建立並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經常請他們就捷運車站工程的設計施工發表意見;還和隧道與地下工程學會共同組辦了該學會第七屆年會暨西單捷運車站工程討論會,請與會的400 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留下了寶貴意見。他還與總參工程兵第四研究設計院地下工程專家梁炯鋆、中科院廣州化學研究所總工程師熊厚金、總參工程兵第三研究所總工程師任輝啟等人積極活動,成立了中國岩石錨固與注漿技術專業委員會,積極開展了岩石錨固與注漿技術學術領域內的各項交流、套用、諮詢、服務活動。他參與組織召開了三次大型學術技術研討會,編譯出版了日本VSL錨固協會編寫的《VSL錨固施工法設計施工規範》,國際岩石力學學會、注漿專業委員會主席R·維德曼的《世界最新注漿技術總結報告》,英文版《國際錨固與灌漿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以及《中國錨固與注漿工程實錄選》等6種專集及文獻。

培養鍛鍊捷運人才

謝量瀛一直著力於培養年輕有為的捷運施工技術人才,為中國城市捷運施工技術的發展努力做人才儲備,他們即將或已經成長為整個行業的中堅力量,其中有些人已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貢獻。當人們稱讚他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捷運施工技術專家時,他總是說:“是他們趕上了好時機,是他們自身努力學習,努力實踐的結果。”1996年他退休後,有的捷運建設公司準備用高薪聘請他當顧問,他總是說:“單位還需要我,我們的年輕人還需要我帶一帶。”這樣淡泊名利的心態和長遠的目光,顯現出他對整個行業高瞻遠矚的姿態。

謝量瀛對自己在捷運施工領域和學術界取得的成果非常坦誠,非常謙虛,他常說:“我沒有什麼創造發明,只不過是綜合運用。”然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是理論的泉水,還是思考的陽光,最終還是要用來結出實踐的果實,我們的事業才能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向著目標邁進。謝量瀛用一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實踐,將國內外先進的觀念與工藝融會貫通、取利除弊、靈活運用,探索出了捷運工程施工領域“理論與實踐如何相結合”的新路子,這種“綜合方法論”的“發明創造”,這種思維方式上的創新,在某種程度上比起具體某一項工藝發明更為重要,且尤顯寶貴。

簡歷

1931年2月11日(農曆) 生於湖南省益陽縣(今益陽市)。

1951-1955年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系橋隧專業學習並畢業。

1955-1959年鐵道兵第十一師技術員。

1959-1966年 鐵道兵第十一師作戰科參謀。

1966-1969年 鐵道兵第十一師作戰科副科長。

1969-1977年 鐵道兵第十一師五十三團四營工程師。

1977-1979年 鐵道兵第十一師五十三團副總工程師。

1979-1983年 鐵道兵第十一師總工程師。

1983-1984年 鐵道兵第十一師副師長。

1984-1996年 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副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6-現在 退休。國際岩石力學學會個人會員(終身會員),鐵十六局專家組顧問,先後出任深圳捷運1號2號線工程總監理工程師,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鄭州黃河頂管工程項目部顧問。

主要論著

[1] 謝量瀛.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施工方案比選與輔助施工方案的選擇.北京: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1989.

[2] 謝量瀛,黃長江,胡萬毅.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工程的系統分析與決策.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以下簡稱“年會·論文集”),1992:45-57.

[3] 謝量瀛,胡萬毅,范明貴等.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工程的系統控制.年會·論文集,1992:58-64.

[4] 謝量瀛,胡繼洲,廖美煥,許文學.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梁、板、柱結構的設計與施工.年會·論文集,1992:85-89.

[5] 謝量瀛,胡發甫,傅強,肖德成,趙國平.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工程綜合防水技術.年會·論文集,1992:100-106.

[6] 謝量瀛.廖美煥.韓少光.胡萬毅.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立體交叉結構設計與施工.年會·論文集,1992:114-123

[7] 謝量瀛,胡萬毅.北京繁華鬧市區淺埋暗挖法修建大型捷運車站所遵循的原則.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公共工程組,1993:64-73.

[8] 謝量瀛,黃長江.北京捷運西腳踏車站工程的環境維護.城市捷運施工技術與管理報告會報告文集.廣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主辦,1993:51-6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