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導秀

謝導秀

謝導秀1940年2月25日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周溪村。

簡介

1940年 2月25日 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周溪村,自幼受客家文化的影響,特別喜愛客家山歌、鬧八音等民間音樂形式。五歲就能敲打客家鑼鼓點套路。
◆ 1953年 8月 2日 隨父母遷居廣州,入讀廣州市第十七中學,花了五角錢在街上買了一個京胡自學,以後又學習二胡、揚琴、笛子等民族樂器,是當時學校民族樂隊的主力。
◆ 1960年 8月 考入廣州音樂專科學校民樂系古琴專業,師從著名嶺南古琴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開始了後來數十年的古琴藝術生涯。
◆ 1960年 10月 與黃金城合作的琴簫合奏《關山月》首次登上廣東電視台直播,並多次參加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廣東分會舉辦的古琴音樂欣賞會演出。與楊新倫先生、關慶耀同學師生三人齊奏《漁樵問答〉參加了苜屆羊城音樂花會和廣州音專民族音樂會演出。
◆ 1975年 "十年動亂"即將結束,被認為封資修典型代表的古琴得到"解放",逑時用了全部積蓄四十元買了一張明代古琴"流泉",把荒廢了十多年的琴藝重新拾掇起來。在楊新倫先生的示意和指導下,重新編寫教材,整理《古岡遺譜》收授第一個門徙高欲生,並將其輸送進廣州 (星誨)音樂學院古琴專業,成為專業院校古琴專業的第二代學生。
◆ 1950年 10月24日在廣東省音協的支持下,與楊新倫先生、莫尚德先生一道成立了廣東古琴研究會,身為秘書長的謝導秀擔起了日常一切的琴務工作,如組織定期雅集,交流琴藝心得。八十年代中末期,又有伍翠群、陳磊、陳瑞明加入古琴學習的行列,到後來先後有一百多人學習嶺南古琴,有些還專程從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遠道而來。古琴學生高欲生、伍翠群、謝東笑、李潔婷、林敏君等均在全國古琴比賽中獲獎。
◆ 1982牛8月 2日 廣東電視台電視片《萬紫千紅》第 33輯在南海縣西樵山開拍,謝導秀古琴獨奏《碧澗流泉》被選入節日中並先後在省台和中央電視台播出。
◆ 1983年 4月 赴京參加第二屆全國古琴打譜會,與上海市琴人戴樹紅合作的琴簫合奏《碧澗流泉》被選為優秀節目參加在全國政協禮堂向中央苜長匯報演出,同台演出的有龔一、馬玉濤、姜加鏘等藝術名家。節目還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音製作後在調頻頻道播出。
◆ 1990年 2月 1日 楊新倫先生仙逝,謝導秀接任廣東古琴研究會會長職務,更沉重的擔子壓在了其肩上。
◆ 1993年 10月21日為紀念楊新倫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在廣東省民眾藝術館舉行了"謝導秀師生古琴音樂會"。 1998年10月在江南大酒店 (今珀麗酒店 )會議廳舉行了"紀念楊新倫誕辰一百周年古琴音樂會"。 2004年在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了"慶祝中國古琴入選世遺和紀念楊新倫先生誕辰一百零五周年古琴音樂會",以上三次音樂會均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多家媒體輪番進行了報導。
◆ 1994年 4月 赴京參加"名琴、名曲、名家聚會",同年 10月,與李明忠一道赴港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古琴獨奏音樂會,演奏了《鷗鷺忘機》、《神化引》、《碧澗流泉》、《烏夜啼》等嶺南名琴曲。為傳播嶺南古琴,十多年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
◆ 1995年 首張個人專輯CD《古琴夢》面世, 1997午由台灣任詩傑唱片公司出版古琴專輯《碧澗流泉》,此外還有多張已發行的古琴專輯收錄了謝導秀演奏的琴曲。
◆ 2005年 8月 在北京、青島等地參加中央電視台古琴專題節目錄製,演奏《碧澗流泉》、《水東遊》、《神化引》。在近二十年來,先後有中央、廣東、廣州、中山、無錫、東莞、香港、新加坡等地電視台、電台、報社、雜誌社等媒體作了採訪和專題報導。
◆ 2005年 9月15日 由謝導秀執教的中山大學哲學系古琴班開課,學員有系主任羅筠筠教授、馮煥珍副教授等十多人。嶺南古琴首次進入普通高校。而早在兩年前,越秀區大佛寺也開設了古琴班,每逢盛大節日,大佛寺梵樂團都有古琴節日參加演出。

成果

數十載的辛勤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嶺南古琴如今呈現一派生機繁榮,謝導秀膝下門生高欲生、陳磊、謝東笑等也已能獨當一面,紛紛授徒再傳弟子,嶺南古琴可謂後繼有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