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之妻謝氏傳

謝道韞

東晉女詩人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生卒年不詳。謝奕之女,王凝之之妻,聰慧有才辯。曾在家遇雪,叔父謝安召集眾子侄論文義,俄而雪驟,安問:“何所似也?”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答:“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為稱賞。後世因稱女子的文學才能為“詠絮才”。又有一次,凝之弟獻之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在青綾屏障後參加談論,發揮獻之前議,賓客不能折屈。她風韻高邁,謝安稱她有“雅人深致”,時人評論她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她的《登山》詩寫道:“峨峨東嶽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發自然。”描寫東嶽景象,頗得自然之趣;《擬嵇中散詠松》則仍帶有玄言習氣,表現出從“莊老告退”到“山水方滋”之間的演化。 謝道韞所著詩、賦、頌、誄原集為兩卷,已佚。今存文1篇、詩2首,收入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謝道韞-人物經歷

謝道韞
謝道韞,陳郡陽夏(今太康)人,東晉著名女詩人。她是東晉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謝安侄女,左將軍王凝之妻。謝道韞素有雄才,文思敏銳,兼長於書法。原來詩文2卷,可惜早已散佚,現僅存《登山》、《擬稽中散詠松》等詩。謝道韞(349—409),東晉女詩人,著名才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她出身於晉代王、謝兩大家族中的謝家,成人後又是王家的媳婦。謝道韞是東晉後期打敗苻堅的百萬大軍的一代名將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聰慧有才辯,被後人稱之為絕代才女、奇女。
在謝家眾多的兒女中,歷史上所說的“謝家風範”,在謝道韞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因此,謝道韞的才情倍受伯父謝安的欣賞。有一次,謝安問謝道韞:“《毛詩》中哪首詩寫得最好?”謝道韞輕鬆地回答道:“周朝賢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國的尹吉甫寫的《民》一詩最好,其詩‘詞清句麗,穆如春風’。”謝安與自己的這位侄女也有著同樣的感覺。但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謝道韞對《詩經》也讀得如此之熟。謝安當即稱讚謝道韞頗有“雅人的深致”。
還有一年冬天,天空中雪花紛紛揚揚,謝家子弟正圍坐在火爐旁談詩論文。雪越下越大,謝安笑了笑問在座的侄兒侄女們:“白雪紛紛何所似(大雪紛紛而下像什麼樣子)?” 謝朗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像是空中撒下的一把白花花的鹽)。”謝朗是謝安的二哥謝據的兒子,謝安聽了侄兒的回答後,沒置可否,只是默不作聲。謝道韞隨即答道:“未若柳絮因風起(滿天飛舞的雪花就像春天隨風起舞的柳絮)。”聽了謝道韞的回答,謝安一面鼓掌,一面口中對謝道韞的文學才華讚賞不已。此後,人們稱有文學才能的女子為“詠絮之才”。
從此謝安心中一直在暗自盤算,一定要給自己的這位侄女物色一位才華相配的丈夫。時下人們都知道王家子弟個個才華出眾,謝安自然也想到在王家子弟中挑選一個。謝安最初的意思是想將侄女許配給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不久得知王徽之“雪夜訪戴”一事以後,謝安擔心王徽之是一個辦事隨心所欲,不能始終如一的人。因而選擇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他的侄女婿。
王凝之字叔平,為人稟性忠厚,行止端方。有較深厚的文學造詣,工草隸。歷任江州刺史、左將軍及會稽內史。
謝道韞15歲時嫁到王家後,恪盡婦道,受到王家老少的一致好評,都認為她是一位難得的好媳婦。晉代清談之風盛行,文人雅士,經常圍坐在一起,一杯茶,一壺酒,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連大家閨秀也常常參與其中,發表各種高見,不過女子參加其中的討論,則先要設定 好“青綾幕幢”,然後,端坐其中,使那些與之對談的男性士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謝道韞
有一次,凝之的弟弟獻之與友人討論詩文,正被友人說得理屈詞窮,處於尷尬境地之時,被從這兒經過的他的嫂嫂謝道韞聽到了。謝道韞二話沒說,立即躲到屏風后面參加了討論。謝道韞接著獻之的話說下去,並在他的基礎上引經據典,大加發揮,講得條條有理,使友人無言以對,只好甘拜下風。在座的人對謝道韞的才華無不折服。
不過謝道韞嫁給凝之後,對她的這位丈夫還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一次,謝道韞的叔父問她:“王郎(指王凝之),逸少(王羲之)子,不惡,汝何恨也?”道韞回答說:“一門叔父則有阿大(指謝安),中郎(指謝萬),群從兄弟復有封(謝韶的小名),胡(謝郎的小名),羯(謝玄的小名),末(謝川的小名),不意天壤之間乃有王郎!”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丈夫王凝之比起她的眾位叔父及各個兄弟那要差得多。謝道韞對丈夫王凝之的評價是正確的。
其後,以海盜起家的匪盜孫恩作亂,並率兵進攻會稽。時任會稽內史的王凝之,手握軍政大權。面對強敵的進攻,部下勸他早作準備,而一味相信道教的他卻居然相信道祖能保佑一郡百姓不遭塗炭,於是閉門祈禱,然後告訴部下說:“吾已請大道,許鬼兵相助,賊自破矣。”致使賊兵一到城下,便長驅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賊兵殺害。
謝道韞目睹丈夫和兒女蒙難的慘狀,怒火萬丈,於是手持兵器帶著家中的女僕向賊兵衝去。謝道韞殺死賊兵數人。然而終因寡不敵眾,被賊兵俘虜,此時她還抱著只有3歲的外孫劉濤。孫恩以為謝道韞抱的這個孩子就是王家的後代,隨即下令部下將這孩子殺死。謝道韞面對劊子手,正氣凜然地對孫恩厲聲喊道:“事涉王門,何關他族?這個孩子是我的外孫劉濤,你們一定要殺他,那就先殺了我吧!”
孫恩早已聽說過謝道韞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女子,今日又見她義正詞嚴,毫不畏懼的樣子,不免也被她所折服,於是改容相待,不但沒有殺死她的外孫劉濤,而且也沒有加害於謝道韞,還派人將她和她的外孫劉濤一起送回會稽。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直至離開人世。
孫恩之亂平定之後不久,新任會稽郡守的劉柳前來拜訪過謝道韞。事後,劉柳常對人誇獎謝道韞說:“內史夫人風致高遠,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論,受惠無窮。” 謝道韞所著詩、文集原有兩卷,後散佚,今存文1篇,詩2首。 謝道韞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蘊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後嫁給庾氏。據《晉書?烈女傳》記載,謝道韞的子女在孫恩之亂中全部遇難。

謝道韞-人物傳說

謝道韞臨事不亂
晉代王、謝兩族,世代替纓,朝廷倚之為柱石。既有所謂“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又有所謂“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盪晉書”的說法。而“舊
謝道韞
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則又狀寫出人事滄桑,令人不勝感慨。
謝道韞是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謝家風範,在她身上表露無遺,長大後嫁給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門當戶對,傳為佳話。
“袒腹東床”就是王羲之的故事。太傅郗鑒在晉室東渡以後,派遣門人到丞相王導府中為女兒都璿提親,對王氏子弟來說,這是一個婚嬅高門的難得機會,一個個神氣端肅,扭捏作態,唯獨王羲之毫不在乎依舊袒腹而臥在東窗床上,不料郗鑒選中的就是這個“袒腹東床”的少年郎,從而為後人留下“東床快婿”的佳話。王羲之的夫人為他生下了七子一女,一個個都成了東晉社會的名流。王羲之更以書法冠絕古今,稱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傳其衣缽,功力雖然略遜其父也頗得真諦,後世合稱“二王”。
謝道韞叔父就是“淝水之戰”中東晉政權中,措國家如磐石的謝安。晉室東渡之初,謝安與王羲之同寓居在風光明媚的會稽,游山眺水,飲酒賦詩,放情丘壑,興寄煙霞。謝安在謝氏諸子弟中,似乎特別欣賞侄女謝道溫的聰穎與才情。有一天謝安問她:“毛詩何句最佳?”謝道溫答道:“吉甫作誦,穆如清風。”吉甫就是周朝的賢臣尹吉甫。“吉甫作誦”是指的尹吉甫寫的“丞民之詩”,這詩讚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幫助周宣王成就中興之治。詩,辭清句麗,傳誦不衰。謝安也不無同感,稱讚謝道溫頗有雅人深致。還有一次,在北風怒吼,雪花紛飛的寒冷冬天,一家人圍爐閒談,謝安問大家:“大雪紛紛而下,象是什麼樣子?”謝朗應聲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溫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為之擊掌讚嘆,因此在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為她找到一個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為侄女擇婿,最理想的對象當然是王家的兒子。最初本來頗為屬意王羲之的長子王徽之的卓爾不群。但王徽之的一件事使謝安打消了這個念頭。在一個雪夜,王徽之獨自飲酒,突然渴望會一會老朋友戴逮,於是立即泛舟刻溪,到半途意興闌珊,又立即駕舟回府。有人問起,答道:“乘興而來,興盡而去,何必見怪!”謝安認為他恐怕不是那種貫徹始終的人,因而選擇了他的弟弟王凝之。
書法
王凝之稟性忠厚,文學造詣極深,草書隸書也寫得很好,篤信道教,行止端方。當時王羲之正擔任會稽內史的職務,全家大小都住在這個遠離戰火,風光秀美的地方。正所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春暖花開的時候,名流雅集。在一次蘭亭集會中,大家即景賦詩為文,王羲之留下著名的《蘭亭集序》 ,大大地感嘆人生,發出“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的哀嘆,這篇序文關健還在字美。據傳唐太宗將它隨葬,後來唐太宗墓被盜,就此失傳。
謝道溫嫁到王家以後,克盡婦道,溫、良、恭、儉、讓,樣樣做到,王羲之全家都認為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媳婦。魏晉時代,清談之風大熾,一炷香,一盞清,一杯醇酒,便可以海闊天空地談論不休,大家閨秀有時也參加討論,由於漢代以來儒家地位獨尊,當時男女授受不親的禮防也漸受重視,所以大家閨秀參與清談,常張設青綾幕幢以自蔽,使對談的男性客人,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嬌面。
有一次丈夫的小弟弟王獻之與友人談論詩文,正處在下風,被經過的謝道溫聽到了。她躲在屏風后聽了一會,然後叫婢女告訴王獻之,她願出來為小叔子解圍,王獻之與客人異口同聲表示願意聆聽的她的高論。謝道溫端坐在青綾幕樟之後,將王獻之的前議加以肯定,然而引經據典圍繞主題進一步發揮,立意高遠,頭頭是道,客人詞窮而甘拜下風。臨危不亂,從容不迫,理直氣壯,但然處之,常能使艱難困苦的局面化險為夷,這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剛毅氣質,謝道韞是受到她叔父謝安極大的影響,謝安的臨危不懼是很有名的。肥水之戰時,他端坐家中與人下棋,前方捷報已到,也一直端坐把棋下完。晉穆帝永和三年,桓溫鎮守長江上游,曾在藍田大敗秦兵,後又收復京師洛陽,可惜都因後繼不足而功敗垂成,留下:“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滄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浩嘆。
書法
溫兵多將廣,這年他率兵入朝,當時都城沸沸揚揚,相率猜疑,都說桓溫無故入朝,不是來廢幼主,就是來誅王、謝巨族。當時謝安、王坦之都在朝為官,奉朝命赴新亭迎接桓溫,百官隨行出都,個個惶驚不已。桓溫在新亭大陳兵衛,延見朝士,百官惟恐得罪,都只敢向桓溫遙拜。謝安這時是吏部尚書,從容走到桓溫面前,謝安見到帳後羅列甲士,坐定後即對桓溫說:“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帳後置甲士乎?”桓溫只好答道:“恐有猝變,不得不然。”於是揮退甲士,掬誠歡談多時,方才動身,同入建康。謝道溫深受叔父謝安的薰陶,在不久之後的會稽城破時,就表現出臨危不亂的豪雄氣勢,贏得一致稱讚。
王凝之在謝安的保薦下,曾出任過江州刺史、左將軍,一直作到主管一郡軍政大權的會稽內史。一年,海盜起家的匪首孫恩率眾攻打會稽,書呆子氣十足而又相信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設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靈,每天閉門默禱,第二天對諸將佐說:“我已請得道祖允諾,派遣天兵天將相助,城池可保無虞,賊兵一定會自取滅亡。”這樣,由於毫無防備,賊兵長驅直入,王凝之及諸子都被賊兵殺害,謝道韞舉措鎮定,命令婢僕執刀仗劍,組成一支小小的突擊隊伍,乘亂突圍出城,她橫刀在手,乘肩輿而出,來到大街,賊兵如潮水般湧來,終於成為賊兵的俘虜,謝道韞抱著小外孫被送到孫恩的面前,孫恩看到這個剛剛三歲的小孩兒,以為是王氏子孫,即命令左右將他殺死。謝道韞厲聲說:“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小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孫恩早聽說謝道韞的才名,及見她義正辭嚴,毫不為眼前的態勢而有畏懼之意,不免大為心折,於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殺她的小外孫,而且命屬下為善加保護,送她安返故居。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
會稽文風鼎盛,莘莘學子時常前來向謝道溫請教。此時她已逾知命之年,曾在堂上設一素色簾幃,端坐其中,款款而談,雖然未曾設帳授徒,但實質上從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學子不計其數,都以師道尊稱她。孫恩之亂既平,新到太守劉柳素拜訪謝道韞。事後劉柳素常對人說:“內史夫人風致高遠,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論,受惠無窮。”
能夠與謝道韞相提並論的在當時只有同郡的張彤雲,張彤雲是張玄的妹妹,論家世自然不及謝家,論才情卻差堪比擬,張彤雲嫁到顧家。朱、張、顧、陸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張玄也常常自誇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謝道韞。有一個叫濟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顧兩家,存人間濟尼,謝道韞與張彤雲誰更好一些,濟尼說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風;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有閨房之秀。”二人各有所長,大家都認為還算公允。“縉無文章,唯《歸去來兮辭》而已”。西晉因“八王之亂”而國力大傷,東晉更 因外頻頻而搖搖欲墜。兩晉人物醉生夢死,過著有了今天沒有明天的頹廢生活,使謝道韞的情致和事跡更力出色無比。在離亂交織的晉代,謝道韞稱得上是一個“人中之風”式的人物。
謝道韞的才辯
魏晉時期,清談之風盛行。謝道韞是在這個風氣影響之下的一個才女。她的父親是晉安西將軍謝奕,丈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她自幼聰識,有才辯
書法
叔父謝安曾問《毛詩》中何句最佳,道韞稱:“吉甫作頌,穆如青風,仲山甫永懷,以謂其心。”謝安說她有雅人深致。
一次,家人們聚在一起,天上下起雪來。謝安便問大家,這雪象什麼?有人回答說,象在空中撒鹽。道韞說,不對,象柳絮迎風起。謝安聽了很是高興。凝之的弟弟獻之,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讓婢女告知獻之說,欲為小郎解圍。她施青綾步鄣自蔽,參與談議,客不能屈。
晚年,道韞嫠居會稽。太守劉柳久聞其名,請與談議。道韞素知劉柳之名,也不推辭。她“簪髻素褥坐於帳中,柳束脩整帶造於別榻”道韞丰韻高邁,敘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劉柳大為嘆服,說,他從未見過這樣使人心服的人。一千多年來,謝道韞和蔡文姬一直是流傳很廣的人物。
才女謝道韞
謝道韞身出名門,系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謝世家,在魏晉南北朝那是響噹噹的字號。即使在門閥林立的東晉,王謝兩門也自視極高,婚嫁除了入宮攀龍附鳳以外,都只在兩族之內進行。他們兩家在晉朝消亡之後仍是風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大梟雄侯景向兩族求婚被拒絕遂視此為平生恨事,最後造反時順便將王謝兩族徹底誅絕。王謝的數代風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劉禹錫的一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後人懷詠。
謝道韞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就相當了得。一次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雲,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大讚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這一贊,謝安何等樣人,不說他在淝水之戰中的鎮定氣度,也不說他權謀機變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歸隱的澹泊心態,只說後世的詩仙李太白向來眼高於頂,有著天子呼來不上來的狂氣,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這個東山不出的謝安石。其時天下號稱名士的何止千萬,能得謝安一贊幾乎可以藉此榮耀終身。另一則故事就更經典了,一次冬日謝氏家族聚會,正趕上大雪鵝毛般片片落下,謝安於溫酒賞雪之餘,雅興大發,問在座的謝氏後輩,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韞的堂哥謝明接口:“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風起。”簡單一句,謝道韞的詩情才氣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謝安大聲稱善,誇獎道韞敏慧過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