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

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

諾瓦克病毒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兒童及成年人均可被諾瓦克病毒感染,可造成流行。1972年,Kapikan等藉助免疫電鏡技術對1968年美國俄亥俄州Norwalk地區流行的急性胃腸炎進行研究,從患者糞便標本中找到致病病毒,稱諾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

基本信息

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
諾瓦克病毒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之一, 由諾瓦克病毒引起的流行占30%~50%。此病全年均可發生,多在寒冷季節發病。潛伏期24~48h。起病急,以腹瀉、嘔吐為主要症狀,常有明顯噁心。腹瀉每天數次或10 多次,水樣便或黃稀便。腹瀉為非血性,可有腹痛,有時腹痛呈劇烈絞痛,伴食慾減退、全身乏力頭痛低熱等。兒童患者先出現嘔吐水樣物,然後出現腹瀉。病程一般3 天,有自限性,老年患者病程較長。

疾病描述

諾瓦克病毒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兒童及成年人均可被諾瓦克病毒感染,可造成流行。1972 年,Kapikan 等藉助免疫電鏡技術對1968 年美國俄亥俄州Norwalk 地區流行的急性胃腸炎進行研究,從患者糞便標本中找到致病病毒,稱諾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此後,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起類似流行,將找到的病毒依發病地點命名,如夏威夷馬林雪山札幌病毒等,這些病毒稱諾瓦克樣病毒。其形態與諾瓦克病毒相似,基因組結構也相似,但抗原性不同。

症狀體徵

潛伏期24~48h。起病急,以腹瀉、嘔吐為主要症狀,常有明顯噁心。腹瀉每天數次或10 多次,水樣便或黃稀便。腹瀉為非血性,可有腹痛,有時腹痛呈劇烈絞痛,伴食慾減退、全身乏力、頭痛、低熱等。兒童患者先出現嘔吐水樣物,然後出現腹瀉。病程一般3 天,有自限性,老年患者病程較長。

疾病病因

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胺基酸分子式
諾瓦克病毒呈球形,直徑27nm 左右。無包膜,為單股正鏈RNA,在宿主細胞核中複製。其基因組包括3 個開放讀碼框架(ORF),ORF1 編碼具有RNA多聚酶性質的非結構蛋白前體,ORF2 編碼一種相對分子量約為57kD 的衣殼蛋白。此蛋白有抗原性,也能產生抗體。ORF3 編碼一種分子量約22.5kD 的蛋白質,其作用尚不清楚。目前,諾瓦克病毒和諾瓦克樣病毒沒有系統的分類和命名,諾瓦克病毒為這類病毒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開始歸類於小圓結構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edviruses,SRSVs),因為顆粒直徑均為30nm 左右,而且彼此形態上不能區分,臨床情況相似。但是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該病毒在基因組結構、編碼蛋白及病毒的形態結構上都與杯狀病毒最相似,故在病毒分類上已經歸於杯狀病毒科(Calieiviridae)。目前,根據RNA 多聚酶區的核苷酸序列或其所編碼胺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將諾瓦克樣病毒至少分為3 個基因組,各組代表株分別為NV、SMA 和Sapporo 組分。其中SMA 基因組可分為兩個亞組,SMA 和HWA 為一亞組,另一亞組包括MXV、Minireovirus、Oth-25 和Bristol virus。3 個基因組中的Sapporo 組在形態上更似杯狀病毒,在核苷酸序列上也更接近於動物杯狀病毒,而與其他兩組病毒相似性低。諾瓦克樣病毒的分型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該病毒耐酸、耐乙醚,對熱穩定,60℃ 30min 不能完全滅活,在pH 2.7 的環境中可存活3h,在氮化銫中的浮力密度為1.36~1.4lg/cm3。

病理生理

諾瓦克病毒感染部位主要在小腸近端黏膜,在細胞核中複製。由於病毒的感染侵襲。使上皮細胞酶活性發生改變,引起糖類及脂類吸收障礙,導致腸腔內滲透壓增高,體液進入腸道,從而出現腹瀉和嘔吐症狀。病理組織檢查,可見腸黏膜上皮細胞的絨毛變粗變短,細胞內線粒體腫脹變形,未見細胞壞死,腸壁固有層有單核細胞浸潤,但未發現病毒顆粒。胃和大腸不發生病變。

診斷檢查

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白細胞
診斷:
1.流行病學 主要了解接觸史,發病季節,所在地區有無類似疾病流行。
2.臨床表現病程短暫的水樣腹瀉及
3.實驗室檢查與其他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 白細胞大多數正常或稍高,亦有少數白細胞計數降低。
2.糞便檢查 大便鏡檢多無異常,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3.免疫電鏡 病後24h 的糞便可用免疫電鏡檢測病毒,常因病毒量少而難以發現。
4.放射免疫(RIA)方法 檢測糞便中的病毒抗原,敏感性比免疫電鏡高,但諾瓦克病毒抗原與抗血清較難獲得。
5.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 斑點雜交法檢測病毒RNA,或RT-PCR 法擴增標本中的病毒RNA,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好。

實驗表明,敏感性最高的RT-PCR 法用於諾瓦克病毒感染的實際檢測工作中不像檢測其他某些病毒那樣能獲得很高的陽性率。這可能是由於不同毒株間基因組的變異較大所致。使用多對引物和(或)使用針對病毒基因更保守區域的引物可能會提高PCR 方法的檢測陽性率,但這還需進一步探索。

其他輔助檢查:
特異性診斷實驗:
1.取發病後24~48h 大便作免疫電鏡檢查,可見病毒顆粒。
2.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檢測急性期糞便濾液中的病毒抗原。
3.用放射免疫法等方法測定血清特異性抗體,雙份血清抗體效價顯著上升者則有助診斷。

鑑別診斷

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與細菌性、寄生蟲性腹瀉不難鑑別;與其他病毒性胃腸炎的鑑別主要根據特異性診斷實驗。

治療方案

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無特效療法。處理以對症及支持治療為主,注意糾正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輕度脫水一般可用口服補液(ORS)的方法糾正,中至重度脫水則需靜脈輸液治療。十六角蒙脫石(思密達)為腸道黏膜保護劑,能覆蓋消化道黏膜,對細菌、病毒及其毒素起吸附作用,能縮短腹瀉時間,減少排便次數,同時證明該藥不影響ORS 的治療和正常餵養,且無副作用。經過試用效果良好。NLV 與嬰幼兒腹瀉由於小腸功能受損,一般以清淡飲食為宜。

預防預後

預後:病變可在1~2 周內完全恢復。
預防:重點注意食品與飲水衛生的管理,保持個人衛生及良好生活習慣,重視貝類水產品的消毒,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用來預防諾瓦克病毒的感染。

併發症狀

少數重症可並發脫水和休克。

流行病學

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病毒
諾瓦克病毒感染流行地區較廣。有人估計急性非細菌性胃腸炎中。由諾瓦克病毒引起的流行占30%~50%。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全年均可發生,多在寒冷季節發病。傳染源為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糞-口為主要傳播途徑。患者病後3~4 天內排出病毒。病程較長和病情較重者,其排病毒期也較長。患者的吐泄物污染食物和水源常引起暴發流行。水產品貝類,特別是牡蠣為食物型暴發流行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接觸傳播也很重要,家庭內也可發生繼發性接觸傳播。呼吸道能否傳播尚未完全證實。病毒感染多見於成年人和大齡兒童。感染諾瓦克病毒後,血清特異性抗體水平上升,通常在第3 周達高峰,維持到第6 周左右下降。研究表明,血清中抗體水平與年齡有關。低齡兒童抗體陽性率低,大齡兒童及成年人的抗體陽性率較高。諾瓦克病毒抗體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感染者可被再次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