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腔

詔安腔

台灣詔安腔是客家方言系之一,有屬於福建籍客家群。

福建客群的原鄉

台灣詔安腔

台灣省的客家方言屬於客家方言系的粵台片,其中又包括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饒平腔、永定腔、汀州腔、詔安腔等,其中詔安腔、永定腔、汀州腔屬於福建籍客家群。
詔安屬福建漳州府。說詔安腔的地區主要是雲林的侖背一帶。它也是有六個聲調。它的音韻系統和其他地方的客家話相差比較大,約有五成能溝通。由於在大陸上詔安就屬於福建省,在台灣侖背的四周又都是說閩南語的區域,所以詔安腔客家話受閩南語的影響很大。
詔安腔客家話中有許多的s聲母或無聲母念為f聲母,例如船(fin11),水(fi31)。還有v變成b聲母,如烏(bu11)。有些b聲母的字不和四縣對應,如員(bin53),夫(bu11)。四縣的h變為kh,如汽(khi55)、客(kha24)。
在韻母上詔安客語入聲韻-k消失。例如石(shia55)、赤(tshia55)。ii和u有對應,如子(tsu31)、梳(su11)。ai和e對應,如鞋(he53)。an和en對應,如慢(men55)。ien和en對應,如天(then11)。ien和in對應,如眼(ngin31)、面(min55)。u與ui或i對應,如豬(tsi11)、狐(fui11)。eu和io對應,如燒(sio11)。on和an對應,如碗(ban31)。
用詞上也有很多不同。例如今天早上說「今日清早(kin11 ngit2 tshin11 tso31)」、那裡(vun55 ka31)、他們(kui31 ngin53)、你的(賢介hen53 kai31)、你們(賢大家hen53 thai55 ka11)、忘了(them11 phiong55)、打瞌睡(啄睡tu55 fe55)。
調值:陰平11、陽平53、上31、去55、陰入24、陽入5。陽平還有55的變調。
台灣的客家電視台(Hakka TV)的客家語,以海陸腔、四縣腔為主,多元腔、詔安腔為輔。

台灣汀漳客群

台灣汀漳客家
台灣省的福建籍客家,稱為台灣福建客群,或稱汀漳客群。主要包括三個口音,即詔安腔、永定腔、汀州腔。詔安語腔的客家人原籍福建省漳州府,以詔安縣為主,也包括來自雲霄、平和、南靖、華安等縣者。永定語腔的客家人原籍福建省汀州府(今龍巖地區),以永定縣為主,也包括來自上杭、武南、龍巖州等地者。汀州語腔的客家人原籍福建省汀州府(龍巖/三明),以長汀縣為主,也包括來自連城、武北、寧化、清流、明溪等縣者。事實上永定腔與汀州腔都源於汀州府
來台漳州人的閩、客情結
漳州來台開墾的祖先,有一半是漳州的客家人、一半是漳州的閩南人,這些漳州客家人所說的客家話是屬於閩西系統的客家話,不但與漳州、泉州的閩南話完全不通,甚至與梅州、惠州的客家話也不能通,從族譜的研究所得,他們主要分布在今宜蘭縣、基隆市、台北縣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台中縣市、雲林縣、嘉義縣、高雄縣等地。漳州的客家話與泉州閩南話、漳州閩南話不通,漳州客家話也與梅州客家話、惠州客家話不通,漳洲的客家人從來不知道自己說的是客家話,也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一直以為自己是漳州人,講另外一種不同的漳州話自居。這種漳州話與沿海一帶的漳州話不一樣、更與泉州話不一樣。
來自漳州府的漳州客、來自汀州府的閩西客,以及來自潮州府的饒平客,幾乎被人遺忘,因為他們現在大都不會講客家話了,而且大都不承認他們是客家人。尤其漳州府的客家人占漳州來台人數一半以上,但因為漳州、泉州以閩南語為主,漳州客家人所講的客家話屬閩西系統,與梅州、海陸的客家話不能互通,所以誤以為閩西所講的客家話是閩南語的一支,他們也從不知道自己講的是客家話,久而久之這些客家人通通講閩南話了,今天台南、嘉義、雲林、彰化、台中、桃園、宜蘭等縣都有許多漳州客變成只會說閩南話的福佬客。直到日據時代,仍以為福建來的稱福建人,且都講福建話(即閩南話);廣東來的稱廣東人,且都講廣東話(即客家話),殊不知福建來的有許多是講客家話的,廣東來的並非講廣東話(粵語廣府話)而是講客家話(粵東語)。福建移民之中不僅有閩南福佬、汀漳客家,還有不講福建話(閩南語),而是講省城話(閩東語福州話)的。

台灣客家簡介

大陸客家分片更多
 客家人的遷台可以分五個部分來看:(一)康熙年間來自汀州府的閩西客(包括永定、上杭、武平、長汀、寧化)、(二)康、乾年間來自漳州府的漳州客(包括南靖、平和、詔安、雲霄、漳浦)、(三)乾隆年間來自梅州的四縣客(包括鎮平、興寧、長樂、平遠)、(四)乾隆年間來自惠州的海陸客(包括海豐、陸豐、惠東)、(五)康、乾年間來自潮州府的饒平客(包括饒平、大埔、豐順、揭陽、普寧)。
一、嘉應客群
四縣腔
主要為祖籍廣東嘉應州的蕉嶺縣,其次也有來自蕉嶺周邊嘉應州(今梅州)的鎮平(今蕉嶺)、平遠、五華(今長樂)、興寧的移民。大陸一般稱粵台片程鄉小片,屬嘉應客群。在台灣客家移民中,以嘉應州(今梅州)的人數最多,約占全省客家人數的三分之二。分布在南部的高屏地區,和北部苗栗、桃園一帶。
二、惠州客群
海陸腔
主要為祖籍廣東惠州府的海豐縣、陸豐縣,其次也有來自海陸周邊的普寧、陸河、和平、龍川、紫金、河源、連平。大陸一般稱粵台片海陸小片,屬新惠客群,又分入半山客類。惠州府的客家移民,台灣一般認為統一僅使用海陸腔。惠州府來的移民,占客家移民總數的第二位。新竹縣竹東、湖口、新豐、新埔、關西、芎林、橫山、北埔、峨眉、寶山和桃園縣的新屋、觀音一帶最為集中。
三、潮州客群
1、大埔腔
主要為祖籍廣東潮州府大埔縣,此外也有一部分來自周邊的豐順潭江鎮、砂田鎮。集中分布於台中東勢、石岡、新社一帶。
2、饒平腔
主要為祖籍廣東潮州府饒平縣,與大埔腔、豐順腔共同構成台灣客家原籍的第三位——潮州府裔。大陸一般稱為粵台片半山客類。苗栗卓蘭、彰化員林、永靖、田尾等地及少數參雜。
四、福建客群
1、永定腔
2、汀州腔
3、詔安腔
台灣客家實際上可以歸納為三大類,即屬閩客片、粵台片、東江片。其中福建客群的汀州腔、永定腔、詔安腔屬閩客片,嘉應客群、潮州客群均屬粵台片,惠州客群(海陸腔)屬東江片。在祖國大陸,客家方言包含粵台片、閩客片、於桂片(於都/ 桂東)、寧龍片(寧都/ 龍南)、銅鼓片、梅嶺片(南雄始興翁源)、東江片(惠州小片/粵中小片)等7個大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