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菊

訪菊

《訪菊》是清代詩人曹雪芹著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信息

【名稱】《訪菊》
【年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訪菊
閒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藥盞莫淹留
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杖頭。

作品注釋

⑴淹留:滯留住。這句說,不必為了飲酒或身體病弱而留在家中。
⑵何處秋:即何處花,修辭說法。“誰家”、“何處”都為了寫“訪”。
⑶蠟屐: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蠟。語用《世說新語》阮禹“自吹火蠟屐”事。表示曠怡閒適。又古代有閒階級多著木屐遊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時方言。
⑷冷吟:在寒秋季節吟詠。
⑸解:懂得,能夠。
⑹“休負”句:不要辜負我今天的乘興游訪。掛杖頭,語用《世說新語》阮修“以百錢掛杖頭,至店,便獨醉酣暢”事。這裡取其興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陽有飲菊花酒的習俗。

作品簡析

此詩為曹雪芹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中海棠詩社菊花詩中的一首,為賈寶玉所作。此詩寫得好的是首尾兩聯。首聯寫出了詩人訪菊的興奮心情。如此明朗的秋天,正是訪菊的最佳時機,任何事都不能妨礙詩人訪菊的興致。一揚一抑,詩人訪菊前的內心波瀾顯露無遺。尾聯與首聯相呼應,把詩人訪菊的痴情推向高潮,一腔熱情傾瀉而出。

作者簡介

曹雪芹像
曹雪芹
(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