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屬性

計量屬性

計量屬性:被計量客體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在財務會計中,計量屬性是指資產、負債等可用財務形式定量方面,即能用貨幣單位計量的方面。經濟交易或事項因可從多個方面予以貨幣定量而有不同的計量屬性。

基本信息

簡介

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報於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企業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相關金額。從會計角度,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公允價值等。不同的計量屬性,會使相同的會計要素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量。被計量客體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在財務會計中,計量屬性是指資產負債等可用財務形式定量方面,即能用貨幣單位計量的方面。經濟交易或事項因可從多個方面予以貨幣定量而有不同的計量屬性。

會計要素的計量屬性

基本準則第四十一條規定: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報於會計報表及其附註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規定會計要素在計量時可供選擇的計量屬性包括:
1.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是指資產取得或構建是發生的實際成本。本準則規定,在歷史成本計量下,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是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承擔現時義務的契約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也成為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期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
3.可變現淨值
可變現淨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淨值。
可變現淨值是在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情況下,計量資產在正常生產經營中可帶來的預期淨現金流入或流出。可變現淨值通常套用於存貨資產在減值情況下的後續計量。
可變現淨值計量僅適用於資產計量,不適用於負債的計量。
4.現值
現值是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的價值。
5.公允價值
我國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易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2014年7月23日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
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資產或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負債的現時成本或現時價值。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

計量屬性分析

在會計理論界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84年發表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企業財務報表的確認與計量”中所表述的五種計量屬性:

近計量資產

計量屬性計量屬性

近計量資產是一條重要的基本原則。成本原則是會計計量中的最重要、最基本和最普遍採用的屬性。當價格變化較小時,它可用以提供相關、可靠而有用的會計信息,且信息成本較2低;否則,在價格變動明顯時,相關信息的質量就會大大降低。

現行成本

現行成本又稱重置成本或現實投入成本,是假定在某期取得相同或類似資產時將支出的現金數額或其他等值物。如:重新購置或製造同類新資產或具有相同生產能力的資產的市場價格或成本。其優點是:

①可以避免在價格變動時虛計收益,能確切反映企業維護再生產能力所需生產耗費的補償;

②期末財務報表提供以現行成本為基礎的現時信息,而非過去的歷史信息;

③以現行成本與現行收入相事具有邏輯上的統一性,可增強期間收入費用配比決定收益的可比性與可靠性;

④便於區分企業的經營收益與持有收益,有助於正確評價管理當局的經營成就。其缺點則主要體現在現行成本確定的難度較大,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且它不能消除貨幣,購買力變動的影響,財務報表項目之間將因此而缺乏可比性。此外,若將“持有收益”反映於收益表,便不能保證已消耗生產能力得到補償和更新,即無法解決資本保持問題。

現行市價

現行市價又稱脫手價值, 指在正常清算情況下,銷售資產時可望獲得的現金或其他等值物。其特點是:

①在企業決定是否持有資產甚至是否持續經營時,可為其提供資產潛在變現價值(在此種狀態下,是一種機會成本)這一重要信息;

②可用於提供評估企業財務應變能力和變現價值的相關信息;

③可用以對資本性支出項目(如固定資產)進行較客觀的評估,以消除費用攤配上的主觀隨意性。其缺點是:在理論上以變現價值進行計量,有悖於持續經營假設;不適應於對企業預期使用的資產(與變現價值無關)和某些不存在變現價值的資產或負債(如無形資產、專用設備或廠房等)進行計量;它未考慮一般購買力的變動,也不能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可實現淨值

可實現淨值又稱預期脫手價值,是資產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可帶來的未來現金流入或將要支付的現金流出。它考慮了資產能導致經營性收入或支出這一資源特徵,但只適應於計畫未來銷售的資產或未來清償既定數額的負債,且未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因而其適應範圍無法囊括全部資產。

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計量屬性計量屬性

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又稱資本化價值,指資產在正常經營性使用中可望帶來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或貼現值)減去為實現這一流放所需的現金流出的現值後的淨額,以它以資產作為預期未來經濟利益的依據,考慮了現金流量的時間分布以及貨幣的時間價值等因素,在理論上較 全面,但確定性差,且計算過程較為繁鎖,因而在實際中較少運用。

這五種計量屬性各有優劣,但並不完全排斥,往往可以在會計計量時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屬性,以加大會計信息組合的有用性。計量屬性的選擇,應當從特定計量對象、計量內容和計量目的的出發。例如物價變動會計所要計量的對象,包括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以及物價變動對這些經濟業務的影響。所要計量的內容,包括會計主體的一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計量的目的,是反映和消除物價變動對計量對象及計量內容的影響。由於計量對象和計量內容的複雜性,選擇單一的計量屬性有時不能夠達到計量的目的。因此,就需要恰當的結合採用各種計量屬性。但儘管如此,企業仍必須有一個主要的或基本的計量屬性。一般說來,主要的或基本的計量屬性的選擇應當以物價變動對企業主要資產的影響程式以及企業主要資產的特點為依據。如果物價變動 要資產的影響嚴重,這就必須埏的價變動會計。如果這時企業的主要資產具有持續智囊團的特點(如商業企業),就應當考慮將現行重置團成本作為主要計量屬性。 現行會計實務中,編制企業財務報表最常用的計量屬性是原始成本。但原始成本屬性常常也與其他計量屬性結合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