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蒿

角蒿

角蒿(學名:Incarvillea sinensis Lam.):紫葳科角蒿屬,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具分枝的莖,高達80厘米;根近木質而分枝。葉互生,不聚生於莖的基部,2-3回羽狀細裂,形態多變異,長4-6厘米,小葉不規則細裂,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具細齒或全緣。頂生總狀花序,疏散,長達20厘米;花梗長1-5毫米;小苞片綠色,線形,長3-5毫米。花萼鍾狀,綠色帶紫紅色,長和寬均約5毫米,萼齒鑽狀,萼齒間皺褶2淺裂。花冠淡玫瑰色或粉紅色,有時帶紫色,花期5-9月,果期10-11月。

基本信息

概述

角蒿角蒿
透骨草始見於《救荒本草》,據所述圖形,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並非本品。《綱目》有名未用中載有透骨草,但形態不詳。《本草原始》的透骨草系指大戟科的地構葉。《綱目拾遺》引《靈秘丹藥箋》云:"風仙花一名透骨草。"即鳳仙花科的鳳仙;所引《醫學指南》的鐵線透骨草,則為毛茛科鐵線蓮屬的透骨草,可見古代藥用的透骨草已非一種。
透骨草的藥材品種比較複雜,除“珍珠透骨草”、“風仙透骨草”兩種使用較廣的兩種外,還有“羊角透骨草”即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另外還有:鐵線透骨草(《醫學指南》)為毛茛種植物黃花鐵線蓮的乾燥全草,產河北、北京。參見"黃花鐵線蓮"條。鐵線透骨草商品中尚有用細葉鐵線蓮的全草者。東北地區尚用豆科植物山野豌豆、廣布野豌豆,假香野豌豆的全草作透骨草。參見"山野豌豆"條。雲南、貴州地區則用杜鵑花科植物雲南白珠樹的枝葉作透骨草。參見"透骨香"條。
角蒿屬一年生草本,高0.3一l米。莖直立。基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2—3回羽狀深裂或全裂,羽片4—7對,下部的羽片再分裂為2對或3對,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被毛,邊緣具短毛;葉柄長1.5—3厘米,疏被短毛。頂生總狀花序,由4一18朵花組成,花梗短,苞片l和2絲狀小苞片;花萼鍾狀、5裂,裂片條狀錐形,長2—3毫米,萼筒長約3.2毫米;花冠紫紅色長漏斗狀,略成唇形,長約3厘米,先端5裂,裂片矩圓形,長與寬約7毫米;雄蕊4,二強,著生於花冠中部以下,花葯2室,兩側平展;子房上位,2室,著生於扁平的花盤上,花柱長1厘米,柱頭扁圓形。蒴果長角狀彎曲,長約10厘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藥品簡述

藥名:角蒿
漢語拼音:jiaohao
英文名:ChineseIncarvillaHerb,HerbofChineseIncarville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nacruilleasinensisLam.[I.UariabilisBatalin;I.sinensisLam.Subsp.Uariabilis(Batalin)Grierson]
別名:角蒿透骨草、羊角蒿、烏格卻、羊角草、羊羝角棵、落豆秧、透骨草、草藤、大力草、野芝麻、老鸛嘴棵、鱉肚草、獨角虎、羊犄角、雞嘴兒、豬牙菜。
蒙藥名:烏蘭一陶拉麻(《蒙藥正典》)
學名:IncarvilleasinensisLam.(紫葳科)
性味:中藥味辛、苦,性溫。蒙藥味苦、微甘,性涼、輕、稀、柔。
歸經:入肺經肝經
功能:中藥: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蒙藥:止咳,止痛,鎮“赫依”,燥“希日烏素”,潤腸,通便。
主治:中藥:治風濕關節痛,筋骨拘攣;外用治濕疹,口瘡,癰瘡腫毒。蒙藥:治慢性氣管炎,肺熱咳嗽,肺膿腫,中耳炎,“希日烏素”病,“脈症”,腹脹,大便乾燥。
用法用量:中藥:5一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燒存性,研末凋敷患處。蒙藥:多入丸散劑。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沙地、河灘、河谷,也散生於田野、撂荒地及路邊,宅旁。
資源分布:嶺東、嶺西、興安南部、遼河平原、科爾沁、燕山北部、呼一錫高原、陰山、陰南丘陵、鄂爾多斯。我國東北、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青海等地。
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
採收儲藏: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

用藥禁忌

(暫缺)

中藥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生物感:角蒿酯鹼(incarvine)A、B、C,角蒿原鹼(incarvilline),角蒿特靈酯鹼(incarvil-lateine)。

藥物配伍

1、配附子,除沉疴,治頑痹尤效。
2、配蒼朮,治風濕痹症,一燥濕偏長,一止痛有功,兩藥相須為用,祛濕止痛,功效大增。
3、配伸筋草,治肝腎不足,筋骨失養,屈伸不利,肢體麻木,筋骨攣縮,有伸筋透骨之效。
4、配雞血藤,補肝益腎,活血止痛,久痹屬虛者最為相宜。
5、配白鮮皮,治療濕疹熱瘡。
6、配桑枝,祛風止痛,治風痹最效。
7、配威靈仙,用治風、寒、濕痹,皆奏奇功。

常用配方

1、治風氣疼痛,不拘遠年近日:透骨草二兩,穿山甲二兩,防風二兩,當歸三兩,白蒺藜四兩,白芍三兩,稀薟四兩(去莖用葉,九蒸九曬),海風藤二兩,生地四兩,廣皮一兩,甘草一兩。以上為末,用豬板油一斤,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錢,酒下。(《周益生家寶方》)
2、治風濕性關節炎,筋骨拘攣:透骨草三錢,制川烏、制草烏各一錢,伸筋草二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3、治腫毒初起:透骨草、漏蘆、防風、地榆等分。煎湯綿蘸,乘熱不住盪之。(《楊誠經驗方》)
4、治陰囊濕疹,瘡瘍腫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蘚皮、艾葉。煎水外洗。(《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幹濕GU諸惡瘡有蟲者。
2、《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乾濕皮疹,陰道滴蟲病,疥瘡,齒齦腐爛及耳瘡,燒灰塗擦。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煎湯熏洗。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全草長30-100cm。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略具細棱或縱紋,光滑無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髓白色。葉多破碎或脫落,莖上部具總狀排列的蒴果,呈羊角狀,長4-9.8cm,直徑0.4-0.6cm,多開裂,內具中隔。種子扁平,具膜質的翅,氣微,味淡。
中藥化學鑑定

理化鑑別

取全草粗粉2g,加入95%乙醇20ml,水浴回流10min,濾過,供下述試驗。
1、取濾液1ml,加入1%三氯化鐵乙醇液數滴,產生綠色。(檢查酚性成分)
2、取濾液1ml,加入濃鹽4-5滴,加少量鎂粉,在水浴上加熱,產生紅色。(檢查黃酮成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