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敏度

視敏度是指人的視覺器官辯認外界物體的敏銳程度。影響視敏度的因素很多。視象離視網膜中央凹越近視敏度越高,中央凹的視敏度最高。物體的照明水平提高,視敏度也增加。在一定照明水平上,物體與背景的對比度增加,視敏度也隨之提高。

視敏度

正文

人的視覺器官辯認外界物體的敏銳程度。在臨床醫學中又叫視力,它表示視覺分辨物體細節的能力。一個人能辯認物體細節的尺寸越小,視敏度越高;反之視敏度就低。
視敏度由物體的視角所決定,它等於視覺所能分辨的以角度分為單位的視角的倒數。所謂視角,是指物體最邊沿兩點與眼睛的角膜所形成的夾角。按照透視原理,細小的或遠處的物體構成的視角小,反之則視角大。因此,能分辨物體的視角越小,視覺的敏銳度就越高。在臨床醫學上是以觀察一定距離處的視力表上的視標(“E”或藍道環“C”的開口)來確定視力的。如果一個人能在5米遠的標準距離處分辨一個在5米時形成1分視角的視標開口,則其視力為1.0,並將其定為正常視力的標準;如果在同樣距離能分辨2分視角的視標開口,則其視力為0.5,低於正常視力。在實驗研究中視標還可採用黑白相間的柵條圖形及圓盤等。在大多數國家,視力低於0.5者不允許開車,視力低於0.05者在法律上被認為是盲人。
影響視敏度的因素很多。視象離視網膜中央凹越近視敏度越高,中央凹的視敏度最高。物體的照明水平提高,視敏度也增加。在一定照明水平上,物體與背景的對比度增加,視敏度也隨之提高。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