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秦艽

西藏秦艽

西藏秦艽(學名:Gentiana tibetica King ex Hook. f.)多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全株光滑無毛,基部被枯存的纖維狀葉鞘包裹。產中國西藏南部。生於地邊、路旁、灌叢及林緣,海拔2100-4200米。尼泊爾、錫金、不丹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西藏秦艽
拉丁學名:GentianatibeticaKingexHook.f
別稱:西藏龍膽秦艽薊芥
西藏秦艽墨線圖西藏秦艽墨線圖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目:龍膽目Gentianales
科:龍膽科Gentianaceae
亞科:龍膽亞科SubFam.Gentianoideae
族:龍膽族Trib.Gentianeae
屬:龍膽屬Gentiana
種:西藏秦艽

形態特徵

西藏秦艽鬚根數條,粘結成一個粗大、圓柱形的根。枝少數叢生,直立,黃綠色,近圓形。蓮座叢葉卵狀橢圓形,長9-16厘米,寬4-5.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微粗糙,葉脈7-9條,在兩面均明顯,並在下面突起,葉柄寬,長5-7厘米,包被於枯存的纖維狀葉鞘中;莖生葉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8-13厘米,寬3-4厘米,先端漸尖至急尖,基部鈍,邊緣微粗糙,葉脈3-5條,在兩面均明顯,並在下面突起,無葉柄至葉柄長達3.5厘米,愈向莖上部葉愈大,柄愈短,至最上部葉密集呈苞葉狀包被花序。花多數,無花梗,簇生枝頂呈頭狀,或腋生作輪狀;花萼筒膜質,黃綠色,長7-8毫米,一側開裂呈佛焰苞狀,先端截形或圓形,萼齒5-6個,甚小,錐形,長0.5毫米;花冠內面淡黃色或黃綠色,冠檐外面帶紫褐色,寬筒形,長(2.2)2.6-2.8厘米,裂片卵形,長4-5毫米,先端鈍,全緣,褶偏斜,三角形,長0.5-1.5毫米,邊緣有少數不整齊齒或截形;雄蕊著生於冠筒中部,整齊,花絲線狀鑽形,長7-9毫米,花葯狹矩圓形,長1.5-2毫米;子房無柄,狹橢圓形,長10-12毫米,先端漸尖,花柱線形,長2.5-3毫米,柱頭2裂,裂片矩圓形。蒴果內藏,無柄,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8-22毫米;種子淡褐色,橢圓形,長1.3-1.5毫米,表面具細網紋。花果期6-8月。

種植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質地疏鬆的砂質壤土,於春季或秋季進行耕翻,耕深30厘米左右,揀去石塊或樹根;並結合耕翻施足堆肥,每畝約2000-2500公斤,整平耙細,作畦或打壠,待播。

種植方法

西藏秦艽用種子繁殖。一般選擇成熟飽滿的種子,於早春在整好的地上開溝,溝距24厘米,溝深1-2厘米,條播或穴播,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溝內,然後覆土,略加鎮壓,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覆蓋一層草,進行保墒遮陰,以促進種子萌發,一般從播種到種子發芽大約30天左右。

田間管理

1、間苗播種後1個月左右出苗,當苗高6-10厘米時,按株距12-15厘米進行苗定苗,間苗後要適當澆水與追肥。
2、中耕除草一般於5月中、下旬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此時苗幼,必須操作細緻。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再進行1次除草。

3、追肥每次中耕、除草結合進行追肥,每畝施人糞尿1500-2000公斤,或腐熟油餅50-100公斤,加水1500公斤,以後視苗株長勢情況,進行追肥。

龍膽屬植物(四)

Gentiana L. 龍膽屬,龍膽科,約500種,廣布於溫帶地區和熱帶高山上,我國有230種以上,各地均產之,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大部供觀賞用,有些入藥,如龍膽G.scabra Bunge有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之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