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夢尋

西湖夢尋

《西湖夢尋》是一部風格清新的小品散文,作者系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張岱。全書共五卷,通過追記往日西湖之勝,以寄亡明遺老故國哀思。

基本信息

簡介

西湖夢尋西湖夢尋
《西湖夢尋》是一部風格清新的小品散文,作者系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張岱。全書共五卷,通過追記往日西湖之勝,以寄亡明遺老故國哀思。其中雖有襲用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舊文處,但作者在記錄西湖勝景上自具慧眼,遠遠超過了《西湖遊覽志》,對杭州一帶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總記、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間順序依次寫來,把杭州的古與今展現在讀者面前。尤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則記事之後選錄先賢時人的詩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輝。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就是一部西湖詩文選。在七十二則記事中,有不少有關寺院興廢之事,可以給研究佛教者提供豐富的資料。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自號蝶庵居士,山陰人(今浙江紹興)。生於明萬曆25年(1597),卒於清康熙18年(1679)。

他出身仕宦之家,前半生過著封建士大夫的風流浪漫生活,如他在自作《墓志銘》中說:“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明亡後,避居山中,布衣蔬食,從事著述。

現存張岱著作:《琅嬛文集》、《石匱書後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數種。

全書目錄

自序

卷一西湖總記

明聖二湖

西湖北路

玉蓮亭

昭慶寺

哇哇宕

大佛頭

保俶塔

瑪瑙寺

智果寺

六賢祠

西泠橋

岳王墳

紫雲洞

卷二 西湖西路

玉泉寺

集慶寺

飛來峰

冷泉亭

靈隱寺

北高峰

韜光庵

岣嶁山房

青蓮山房

呼猿洞

三生石

天竺

卷三 西湖中路

秦樓

片石居

十錦塘

孤山

關王廟

蘇小小墓

陸宣公祠

六一泉

葛嶺

蘇公堤

湖心亭

放生池

醉白樓

小青佛舍

卷四 西湖南路

卷五 西湖外景

內容摘錄

原文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嶺,峭拔凝立,形如人狀,雙髻聳然。過嶺為西溪,居民數百家,聚為村市。相傳宋南渡時,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豐厚,欲都之。後得鳳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後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椏,大似黃山松。好事者至其地,買得極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蘆花,明月映之,白如積雪,大是奇景。余謂西湖真江南錦繡之地,入其中者,目厭綺麗,耳厭笙歌,欲尋深溪盤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當以西溪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隱。余以鹿鹿風塵,未能赴之,至今猶有遺恨。

注釋

周回:方圓。

步:古代六尺為一步。

格:枝條

大是:真是

厭:滿目

譯文

粟山高六十二丈,繞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個嶺叫石人嶺,(石人嶺)陡峭挺拔十分穩固地矗立著,形狀和人的形狀相似,(旁邊)類似於髮髻的兩座山峰也是一副聳立的樣子。過了(石人嶺)就是西溪,(這裡)居住著幾百戶村民,(村民)聚集起來成為村落和集市。相傳在北宋南度的時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為這個地方物產豐富,想在這裡建立都城。後來得鳳凰山作為都城,便說:“西溪暫且留下(供定都選用)。”後人於是便用這個名字來給(西溪)命名。

西溪)處地十分偏僻幽靜,有很多古梅,梅花樹枝條短小,枝條彎曲並密集交錯,很像黃山的松樹。喜歡遊玩的人到這個地方,買了些和小的(梅花),栽種在花池或樹盆里,來作為精緻景觀。這個地方有間秋雪庵,(裡面)一片蘆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積的雪一樣,真是奇妙的景觀。我說西湖確實是江南美麗的地方,深入它中間的時候,眼睛就會看厭色彩絢爛的景色,耳朵就會聽厭笙笛奏出的樂曲,想尋找深幽的溪流和迂迴曲繞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樣避讓塵世的地方,應當把西溪當作最好的地方。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房子,邀請我一同歸隱。

我因為留戀於奢靡的塵世,未能趕到那裡,到現在還深感遺憾悔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