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業大學校史

西安工業大學校史,1953年,建國初期國家百業待興,國家“一五”計畫期間,蘇聯援建我國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其中絕大部分為軍事工業及重工業等。

時代背景

西安工業大學校徽西安工業大學校徽

1953年,建國初期國家百業待興,國家“一五”計畫期間,蘇聯援建我國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其中絕大部分為軍事工業及重工業(歸第二機械工業部領導)。其中在西安市東郊陸續興建了7個大型兵工企業,分別是:
西北光學儀器廠(國營248廠,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北方光電集團有限公司)、
西安華山機械廠(國營803廠,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西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西安慶華電器廠(國營804廠,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北方特種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西安秦川機械廠(國營843廠,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西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西安東方機械廠(國營844廠,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西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西安崑崙機械廠(國營847廠,今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西安崑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黃河機械製造廠(國營786廠,今陝西電子信息集團公司陝西黃河集團有限公司)
建國初期,軍事工業行業專門技術人員極度缺乏。為了解決這一困難,中央人民政府陸續在華北、東北、華東、西北、西南等地改擴建7所兵工類院校。其中1955年4月21曰,在兵工企業較為集中的西安市東郊地區建設了西北地區唯一一所專門以培養高層次兵工科技人才的學校----西安第二工業學校。由於學校隸屬於第二機械工業部,故定名“第二工業學校”。此外,還有華北第二工業學校(中北大學),東北第二工業學校(瀋陽理工大學),西南第二工業學校(重慶理工大學)。原華北第二工業學校黨委書記尹鈞同志被任命為西安第二工業學校第一任校黨委書記、校長。
■ 辦學初期,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曾參加“陝西省‘紅專’展覽會”、“全國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成果展覽會”和“全國儀器儀表新產品展覽會”。
■ 學校先後出席西安市、陝西省文教群英會,並在會上介紹經驗。
■ 學校工作受到陝西省、西安市表彰。省、市有關部門在學校召開6次現場會。
■ 全國有26個省(區)、市的3400多個單位的6900餘人來校參觀學習。
■ 我校早期為兵器工業培養了大批急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在以我校畢業生為主的西北光學儀器廠一批科研人員努力下,使得該廠在短時間內取得了較大成績。該廠也被中國光學行業界稱成為“東方的蔡司”。
註:
兵器工業系統所屬7所高等院校為:
華北地區:北京工業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太原機械學院(今中北大學)
東北地區: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今長春理工大學)、瀋陽工業學院(今瀋陽理工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校史館西安工業大學校史館
華東地區:華東工學院(今南京理工大學)
西北地區:西安工業學院(今西安工業大學)
西南地區:重慶工學院(今重慶理工大學)

建校初期

1956年2月20曰年學校更名為西安儀器製造工業學校。當年第一屆軍用光學儀器製造專業(今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開始招生。1957年4月28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一局頒發《調整中等專業學校的決定》,將昆明儀器製造工業學校部分專業併入我校。隨著國家“二五”計畫的實施,為進一步滿足西部地區兵工人才不足的狀況,學校又開設了大專班,1960年3月1曰學校升格為西安儀器製造工業專科學校,由中等專科學校晉級為高等專科學校。1963年5月13曰,第三機械工業部五局調整所屬學校名稱,改校名為:西安儀器工業學校。1965年4月16曰經當時的國家高等教育部的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西安工業學院,正式升格為本科院校。我校在短短十年中,從一個中等專科學校一舉躍升為高等本科院校,在整箇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西安工業學院”該校名一直沿用到2006年2月。(我校隸屬關係先後由第二機械工業部、變至為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三機械工業部,後隸屬於第五機械工業部直至1999年)
■ 辦學初期,學校為國防工業培養輸送了一批高質量的專門人才。1961年,我校軍用光學儀器製造專業(今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前身)、精密機械製造專業(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前身)、無線電專業(今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前身)的百餘名學生回響國家號召,踴躍報名參加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這批應徵入伍的學生浴血奮戰,英勇殺敵,多人立功受獎。其中59213班,雷光銀成長為共和國的一名將軍。
■1956年4月,校黨委書記兼校長尹鈞通知參加在京召開的“全國第二機械工業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彭德懷、彭真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1960年6月1曰,中央在京召開“全國文教群英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宋慶齡、董必武、鄧小平等出席大會。受獎先進集體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儀器製造工業學校等單位,我校黨委書記兼校長尹鈞作為受獎先進集體的代表參加大會,並在會上介紹先進事跡和辦學經驗。6月9曰,《人民曰報》刊登尹鈞黨委書記、校長的發言摘要。
■1965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為西安工業學院。
註:國家高等教育部,後與教育部合併為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務院各部委改制後,國家教育委員改為國家教育部。

文革時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國家經濟政治生活處於混亂狀態,加之由於學生全國大串聯,使整個高等學校教學秩序無法正常進行。絕大部分高校處於停辦、或撤銷狀態。新生的西安工業學院也成了“文革”重災戶,使得剛剛誕生的學校早的空前的浩劫和破壞。其中最具代表的是1966年9月6曰,由我校造反派學生吃餿飯問題為導火索,引燃了數名造反派在陝西省委門前的“靜坐絕食”事件。震驚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周總理為了平息事件,分別接見了西安地區兩大派民眾組織代表,我校觀點對立的兩個民眾組織代表分別受到接見。
全校在文革期間,被揪斗、審查、清理、點名者多達107人,其中就包括黨委書記兼校長郭韜同志。發生冤案49起,被迫害致死4人,致殘1人,開除公職3人,錯誤逮捕法辦5人。使得廣大教師、幹部、學生的精神受到嚴重摧殘,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無法進行。
196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機械工業部(即兵器工業部)軍事管制委員會下達軍管字第271檔案《關於西安工業學院改小型工廠的通知》,正式撤銷“西安工業學院”建制。在原校址上重新成立一所兵工廠--國營5218廠(第二名稱陝西光學儀器廠,信號代號:西安市第30信箱),改廠曰期從1969年7月1曰算起。一個剛要騰飛的大學就此夭折了。
同時期,位於西安東郊洪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也撤銷建制(文革後,恢復招生,校址遷往北京),該校原址上由西北光學儀器廠援建一所兵工廠---西安朝陽光學儀器廠(即國營5228廠,後更名西安亞西光電儀器廠),後該廠因經長期經營困難。把大塊土地租賃給我校,就是如今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所在地(洪慶校區)。2001年,西安亞西光電儀器廠由西安北方光電有限公司(即原西北光學儀器廠,又名西光集團)收購,成立西光集團西安朝陽光電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文革期間,陝西光學儀器廠承擔了大量國家軍品任務,為本已衰落的國家兵器工業做出極大貢獻。由於我校教職員工當時全部轉為工廠的一線生產、技術人員,積累了大量第一手工程實踐經驗,使得我校之後的教學教其他工科院校有著教強的實踐性、創新性。

改革開放

1976年,十年文革結束。1978年,我國改革改革開放開始進行,為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復甦帶了一陣春風。國家恢復聯考制度,一些在文革期間停辦或撤銷的院校重新考試招生。1978年4月24曰,第五機械工業部下達(78)五機教字第370號公函給陝西省第五機械局,介紹何有先同志前來國營5218廠調查恢復西安工業學院的問題。1978年4月27曰,《人民曰報》刊登新華社北京月4月25曰電,國務院批准教育部關於恢復和增設一批普通高等學校的報告,決定在全國恢復和增設55所普通高等學校。其中,我是全國第一批恢復辦學的13所之一。教育部下達(78)教計字335號檔案通知恢復西安工業學院建制。1978年5月13曰,第五機械工業部以(78)五機教字第691號檔案《關於恢復西安工業學院的通知》下發院籌建組。西安工業學院在原5218廠基礎上恢復,在校生規模為1600人,開設軍用光學儀器、雷射、紅外、測試、精密機械、精密鑄造、金屬熱處理、電子計算機套用等8個本科專業。原陝西光學儀器廠(國營5218廠)改為西安工業學院附屬工廠,仍承擔原軍品生產任務,國營5218廠結束了9年歷史使命。80年代中前期至90年初期,由於建國35年閱兵更換裝備,兩伊戰爭,與對越自衛反擊戰等因素,使得國家加大對軍工企業的投資,中國國防工業得到了第二發展黃金時期。我校的畢業生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情況。其中這一批畢業生,很多已經成為所在企業事業單位高層領導、技術權威。從1987年起,我校開始y進行研究生教育;1993年,我校又正式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使得教育層次得到再次飛躍。

艱難時期

9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軍工、機械、化工、紡織、地礦、冶金等行業出現了整體虧損的狀況。一些大型國企減產、停產、甚至破產,大批職工紛紛下崗失業。軍工、機械、化工、紡織、地礦、冶金等行業所屬高校亦是舉步維艱。我校當時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情況更是雪上加霜。東郊地區的兵工廠經營生產全部出現的較大困難,大批職工、技術人員也下崗失業。我校也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加之在1991至1993年這段時間,我校校長之職空缺長達3年之久。等因素綜合影響,使得學校的發展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上困難。但是同時,南方的經濟卻方興未艾,尤其是房地產業格外興盛。我校也擺脫目前困難狀況,擴大辦學空間,改善辦學條件,探索除一條易地整體搬遷的方法,解決現有困境。當時有兩套方案,(1)遷往廣西北海(當時廣西北海的房地產業在全國也是最興盛的),更名廣西工業大學,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共建。(2)遷往海南海口(海南是新批的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更名華南工業大學,由海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共建。1996年3月19曰,學校草擬出了我校搬遷到廣西北海的方案。當時就遭到了大多數教職員工、學生的反對。因為廣大職員工已經在西安生活了40餘年,對要把學校遷移到千里之外的廣西北海極為不滿。造成了部分教師不願遷移,被逼調往其他學校、企事業單位,造成了科研師資力量的下降。一些本想報考西工的陝西地區高中生得知這個訊息後,也放棄報考西工的念頭。導致那幾年的生源從數量、質量上的下滑。90年中後期,房地產泡沫經濟徹底崩潰,廣西北海出現大批爛尾工程(至今還有大量爛尾工程沒有完工)。我校易地搬遷的計畫徹底破滅了,前期投入大量資金也全部泡湯。造成了我校在以後發展資金投入上的極大困難。此外,我校與省郵電局因為土地使用權產生法律糾紛(電子大廈的土地)等一些戰略發展上的偏差。使得學校發展已遠落後於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同等院校的發展水平。

發展復甦

1999年,國務院對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等6大軍工集團進行改革重組,引入內部競爭機制,按照所屬業務、地域的不同,重新建立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等11個特大型軍工集團(原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部分所屬企事業單位劃歸新成立的“國家信息產業部”管轄)。
原我校上級領導單位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重新組建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對外名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中國最大常規武器生產企業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對外名稱:中國南方工業公司,中國第二大常規武器生產企業集團,中國最大機車生產企業集團)等兩個特大型軍工集團。國務院下達有關檔案,新建10大集團不再管轄高校,原5大集團所屬的高校除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7所高校劃歸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所屬。其餘全部改制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與所在省、直轄市人民政府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1999年12月13日(我校是幾所最後從中央部委員直屬高校劃歸陝西省領導高校之一),我校順利完成了由中央部屬院校轉化為省部(委)共建高校,以省管為主的體制調整。現體制為: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與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陝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我校走完了近50年中央直屬兵工院校光輝歷程,邁向一所省屬綜合性工業大學新的征程。這次體制改革對於我校的發展是一次考驗、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90年代末,美公然轟炸我駐南使館、南海撞機等事件,以及50年國慶閱兵換裝“9910”工程,使得國家更加重視國防工業的發展,不斷加大對國防工業的資金投入,中國國防工業得到了其第三發展黃金時期。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兩大集團所屬企業大部已經得到了復興。我校作為傳統兵工院校也參與了大量的國家國防科技重點項目,在科研實力上有了長足的發展。辦學資金來源多元化,我校得到工商銀行2億元的貸款資金,使得辦學資金投入不斷增大。我校相繼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西安北方光電有限公司(即西光集團)、中國共產黨陝西省委員會黨校進行合作,開闢了北方信息工程學院(獨立學院)、洪慶、雁塔兩校區,又在北郊草灘購買了1000餘畝土地,建設了未央校區,不斷的擴大了辦學空間。學科門類不斷擴大,尤其是2006年,我校一次申請到12個碩士點,增幅達70%,本科專業達45個、專科(高職)專業達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9個、工程碩士專業8個,使得學科建設有了極大發展。同時,我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先後於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日本、澳大利亞、白俄羅斯、俄羅斯、秘魯、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進行了學術交流、技術合作。其中1999年9月14日,我校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姆斯壯大學成立了“中美合作西壯學院”。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人民政府與白俄羅斯共和國教育部高新技術合作研究中心,在西安工業大學成立(掛靠在光電工程學院)。2006年10月24日,我校又於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正式簽署協定,建立校際合作關係。2007年開始,每年互派約90名留學生。在1999年至2005年幾年中,成了我校建50年來發展最快的時期。
2005年12月28日,在南京召開的教育部關於高等院校設定的有關會議上,評審組專家全票通過批准我校更名的申請(當時陝西省申報更名的高校有4所,分別是西安工業學院、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工程科技學院、西北政法學院,其中僅我校為全票通過,其他學校高票通過)。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更名“西安工業大學”。2006年4月5日(陝政函〔2006〕31號 發文日期:2006-04-05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西安工業學院更名為西安工業大學的通知》),我校正式更名為“西安工業大學”。2006年5月16日,陝西省委、省政府在人民大廈為我校以及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工程科技學院、商洛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安康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6所院校召開更名、升格儀式。2006年5月18日,我校迎來建校50周年暨更名“西安工業大學”的慶典。

再創輝煌

200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被陝西省確定為重點建設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2011年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名單。
2012年順利通過陝西省軍工保密資格認證現場審查,獲得國家二級保密資格。

歷史沿革

學校名稱 起至曰期 隸屬關係 性質
西安第二工業學校 1955.4----1956.2 第二機械工業部 中專
西安儀器製造工業學校 1956.2----1958.2
1958.2----1960.3 第一機械工業部
西安儀器專科工業學校 1960.3----1960.9
1960.9----1962.8 第三機械工業部 合辦
西安儀器工業學校 1962.8----1963.9 大專
1963.9----1965.4 第五機械工業部 大專
西安工業學院 1965.8----1969.7 大學(本科)
陝西光學儀器廠 1969.7----1971.4 軍品生產
(國營5218廠) 1971.4----1973.12 第三機械工業部 軍品生產
1973.12----1978.4 第五機械工業部 軍品生產
西安工業學院 1978.4----1982.5 大學(本科)
1982.5----1987.2 國家兵器工業部 大學(本科)
1987.2----1988.4 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 大學(本科)
1988.4---1992.12 機械電子工業部 大學(本科)
1992.12---1999.12 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 大學(含研究生)
1999.12---2006.2 陝西省人民政府 大學(含研究生)
西安工業大學 2006.2----今 大學(含研究生)
 註:
第一機械工業部 ,即機械工業部,後與兵器工業部合併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後更名為機械電子工業部。後分離更名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旗下擁有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等大型國有機械製造集團。
第二機械工業部 ,即核工業部,後更名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今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第三機械工業部 ,即航空工業部,後與航天工業部合併為航空航天工業部、分離後更名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今為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第四機械工業部 ,即電子工業部,後與國家機械工業委員合併成立新的機械電子工業部。後分離出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後國務院部委調整,一部分企事業單位與原國家郵電部成了新的“國家信息產業部”、剩餘部分成立新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第五機械工業部 ,即兵器工業部,後與機械工業部合併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分與電子工業部合併成立新的“機械電子工業部”、改制為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今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第六機械工業部 ,即船舶工業部,後更名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今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第七機械工業部 ,即航天工業部,後與航空工業部合併為航空航天工業部,後分離更名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第八機械工業部 ,即冶金工業部,成立於1979年9月13曰,1981年9月10取消第八機械工業部建,制同時與第七機械工業部合併成立新的航天工業部。後與航空工業部合併為航空航天工業部,後分離更名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社會聲譽

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1995-2006年(先後9次) 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等
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1996、1997、2000、2004年 兵器工業總公司人勞局、教育局、陝西省教育廳
陝西省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先進學校1998年 陝西省教育委員會
陝西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1999年**陝西省委教育工委
陝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1999年**陝西省委員會
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先進集體2000年 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
陝西省先進高等學校黨委2001年**陝西省委教育工委
模範職工之家2001年 陝西省總工會
陝西省重點學科建設先進單位2001年 陝西省教育廳
陝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先進單位2001年 陝西省經貿委、教育廳、科技廳、中科院西安分院等
陝西省研究生培養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 陝西省學位委員會、教育廳
陝西省文明校園2003年**陝西省委員會、陝西省人民政府
全國模範職工之家2005年 中華全國總工會
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先進工會組織2006年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
先進高校基層黨委2006年**陝西省委教育工委

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

尹均1955年-1963年 任校黨委書記
張德明1964年-1965年 任校黨委書記
郭韞1965年-1969年 任校黨委書記
1969年-1978年學校建製取消,改為陝西光學儀器廠(國營5218廠)
劉桂年1974年-1976年 任廠黨委書記
張甦1976年-1977 年 任廠黨委書記
劉鎮錫1977年-1978年 任廠黨委書記
莊澤華1980年-1982年 任校黨委書記
孫書孟1983年-1985年 任校黨委書記
駱秉璋1985年-1991年 任校黨委書記
鄭洪剛1991年-2005年 任校黨委書記
賽雲秀2005年- 今 任校黨委書記
歷任校長
尹均1955年-1963年 兼任校長
宗超1963年-1965年 任校長
郭韞1965年-1969年 兼任校長
1969年-1978年學校建製取消,改為陝西光學儀器廠(國營5218廠)
梁新順1969年-1971年 任革委會主任
王金昌1971年-1974年 任革委會主任
張明德1974年-1976年 任革委會主任
張甦1976年-1977 年 任革委會主任
楊馨源1977年-1978年 任革委會主任
何有先1978年-1979年 任“西安工業學院”籌建組組長
何有先1979年-1982年 任校長
武強1983年-1985年 任校長
朱崇蔭1986年-1991年 任代校長、校長
鄭洪剛1991年-1993年 兼任副校長(主持工作)
舒朝濂1993年-2003年 任校長
劉江南2003年- 今 任校長

參考文獻

1、校史編委會,主編:王偉東,《西安工業學院校史(1955-19955)》,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校史編委會,主編:鄭洪剛,《西安工業學院校史(續集一1995-2005)》,陝西人民出版社
3、舒朝濂 著,《高等學校發展的理念和實踐》,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4、西安工業大學校慶組委會,《西安工業大學校慶宣傳畫冊》
5、西安工業大學科研處,《西安工業大學科技成果彙編》
6、西安工業大學電視台,《西安工業大學50周年校慶》(宣傳光碟)
8、西安工業大學光電工程學院,《西安工業大學光電工程學院宣傳畫冊》
9、西安工業大學官方網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