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灣鄉

西北灣鄉

西北灣鄉位於奇台縣城西北部,距縣城1公里,東鄰西地鎮,西接吉木薩爾縣,南靠奇台縣縣城,北與庫爾班通古鄉特大沙漠相接壤。

基本信息

西北灣鄉位於奇台縣城西北部,距縣城1公里,東鄰西地鎮,西接吉木薩爾縣,南靠奇台縣縣城,北與庫爾班通古

西北灣鄉西北灣鄉
特大沙漠相接壤。總人口20498人,其中農業人口19712人;有漢、維、回、哈、蒙、烏孜別克等7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25.5%。

鄉情概況

全鄉總種植面積103000畝,西北灣鄉屬純井水灌溉區,共有電井400多眼,水資源豐富。2006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2.886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188億元,同比增長14.8%;二三產業產值698萬元,同比增長8.3%;實現畜牧業產值1.10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5%;畜牧業人均純收入1931元,占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38%。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5016元,較上年增加414元。2007年預計實現鄉域生產總值3.2705億元,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507億元,增長14.6%;二三產業產值0.7635億元,增長9.3%。實現畜牧業產值1.306億元,占大農業總產值的52%。畜牧業人均純收入2211元,占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40.6%以上,較2006年增加28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16元以上,較上年增加500元以上。

近幾年來,西北灣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縣委各級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科技為動力,緊緊圍繞縣委確定的農業農村工作“四大突破、四大基地”以及“五大舉措”工作措施,結合實際,“強畜牧、興瓜菜,增制種、促轉移、建基地、抓招商”,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著力轉變經濟成長方式,重點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鄉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西北灣鄉黨委連續五年被評為縣級奔小康先進黨委。2000年被命名為州級奔小康先進黨委。2001年,被州黨委命名為六好鄉鎮黨委,2002年,被州政府授予昌吉州養殖業先進鄉鎮稱號,同年還獲得了自治區科技進步鄉鎮的稱號。2006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論壇,把西北灣鄉被評為中國民族地區畜牧之鄉,從而更好地帶動了西部經濟的快速增長。

農業發展

西北灣鄉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水以及地緣等自然優勢,鄉黨委、政府圍繞市場、因地制宜,在繼續鞏固高產作物種植優勢的同時,推進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新階段,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抓示範,以西灣村科技示範園區為依託,著力引進優質高效作物新品種,擴大“千元效益田”種植面積,加快新技術、新模式示範推廣,輻射帶動全鄉其它各村向高新科技示範村轉化。穩常規,做好品種比較效益分析的宣傳工作,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加大品種改良力度,大力推廣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提高畝均效益。建基地,圍繞農業特色,繼續發展制種、早熟土豆甜菜大棚蔬菜等基地建設,促進農業項目發展,提高種植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樹品牌,積極打造農業品牌,繼續申報辣椒、土豆等農產品的綠色認證,以品牌促規模,以品牌拓市場。增制種,利用西北灣鄉制種戶多年來在發展制種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優勢,引領和指導適合發展制種片區的農戶共同致富,

2007年全鄉有西瓜、甜瓜、玉米以及各類蔬菜制種1.3萬畝。抓間套復播,合理安排種植結構,兼顧復播安排正播,優選品種,大力推廣節水、增產、高效的種植模式,結合畜牧業的科學飼喂,提高間套復播作物經濟效益,

2007年,全鄉間套復播面積3.9萬畝。促延伸,依託生態比較優勢,繼續開發糧食、蔬菜等資源,走發展一產,帶動二三產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子,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強改造,加快設施農業調整改造步伐,引導和扶持村組、農戶對溫棚、冷藏庫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利用國家科技示範入戶工程,大力培育農民技術員,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科技興鄉”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在項目建設上取得新突破。今年,為提升城郊特色產業規模效益,提高農牧民人均收入,西北灣鄉以市場定品種,不斷擴大特色產業,實行“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實施方案”,壯大特色產業,不斷提高特色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知名度,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連線起來,提升農民的市場組織化程度。

西北灣鄉屬城郊鄉,根據這一特殊地理位置,多年來,西北灣鄉黨委、政府一直狠抓菜藍子工程不放,使蔬菜種植達到了一定規模。在蔬菜種植中,西北灣鄉形成了一些品質好、效益高的優勢作物,如菜園子村的毛芹,三屯村的白筍,西灣的早熟土豆、頭屯村的半春蘿蔔等,西灣村、小屯村生產的四平頭辣椒及甜辣椒已經遠銷烏市、哈密等地,成為我鄉農作物中的拳頭產品,特別是小屯村種植的四平頭晚熟辣椒更是享譽區內各大市場,成為我鄉蔬菜產業中的佼佼者。

西北灣鄉菜園子村是全縣及至東三縣最大的蔬菜種植和批發基地,建有日光大棚3000餘座,總占地面積1300多畝。目前已經形成了以菜園子村為主,輻射西灣村和頭屯村,並帶動其他各村共同發展的格局。西北灣鄉日光大棚主要種植品種有芹菜、辣子、茄子、小白菜、番茄等各種蔬菜,銷路輻射東三縣。並在發展大棚蔬菜中採用穴盤育苗技術,它屬於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現代化農業,技術含量高。省工、省力、節能,效率高,成本低,便於規範化管理,因此,發展大棚種植業,為西北灣鄉農民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大棚每畝年收入達1.1萬元,溫棚每畝年收入達8千元,小拱棚每畝年收入達到1萬元。2007年,我鄉計畫集中發展高標準連片溫棚60座。

畜牧業

西北灣鄉是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城郊鄉。近年來,我鄉依託種植業豐富的農作物結桿、玉米等飼草料資源,立足城郊鄉的優勢,把畜牧業作為我鄉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來抓,大力發展草原畜牧業和城效畜牧業,使種養結合,互相拉動,形成良好的畜牧業發展勢頭。在發展上,堅持“擴量與重質”並舉,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和“長草短餵、增加總量,反季節育肥、增加效益”的工作要求,推動畜牧業規模化養殖、產業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把糧食轉化作為推動畜牧業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進配方飼料育肥。以舍飼圈養為抓手,增加適齡母畜存欄數,大力推行長草短餵技術,縮短育肥周期。以育肥協會為載體,抓住信用社大力支持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時機以及世行貸款、國家興邊富民項目,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著力打造牛羊育肥和奶業基地,穩定發展牧區畜牧業,加快畜種改良,特別是牧業村畜種改良力度,最佳化畜群畜種結構,並著手開展畜產品無公害、綠色品牌認證工作,提高知名度,打造特色畜產品品牌。同時,我鄉還把養殖小區建設作為推動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做好養殖小區水、電、路等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充分發揮養殖大戶的示範作用,在“大戶帶小區,小區帶周邊”的基礎上,形成“家家有牲畜,戶戶進小區”的養殖格局。積極培育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牧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現全鄉建有養殖小區8個。進一步完善鄉、村、組三級防疫網路,落實“五強制”措施,做好牲畜疫病防治工作。2007年預計實現牲畜最高飼養量26.5萬頭(只),其中牛2.45萬頭,羊12.41萬隻,豬11.64萬口。計畫育肥牛0.62萬頭,羊5.6萬隻,完成牛羊育肥重點村3個,牛羊育肥重點戶236戶。西北灣鄉現已成為為奇台縣提供牛羊肉最多的鄉鎮之一,每年為全縣、全疆乃至全國提供牛肉2200餘噸,羊肉1600餘噸。使西北灣鄉真正成為了全縣人民生活中的菜藍子、肉案子和面袋子。

今年,我鄉引進了奇台縣私營企業主相東元建立的新牛公司來該鄉發展奶牛養殖業。新牛公司位於西北灣鄉西北部,距鄉政府4公里。該公司於2006年9月1日正式成立。現有員工9名,廠房占地28畝。該公司總投資100萬元,其中:購買奶牛77萬元;擁有流動資金300萬元。2006年,該公司售出育肥牛31頭,獲純收入14000元;目前存欄奶牛99頭,其中:正在產奶的牛35頭,孕牛24頭,牛犢40頭,日產奶量450公斤,收入720元,每天開支1500元。該公司承包了林場的700畝地,其中苜蓿地175畝,並在老奇台榆樹溝建有2200畝的草料基地。目前,新牛公司有部分奶牛產奶量低,需要進一步更新品種,2007年,該公司計畫購進奶牛100頭,提高畜牧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從而推動我鄉畜牧業的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西北灣鄉依託當地豐富的水草資源,大力發展駱駝、驢、鴕鳥等特色養殖業。由於政策優惠,技術服務到位,市場前景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發展特色養殖業的積極性,使特色養殖業種類、規模、數量逐年增加,養殖區域進一步擴大,不斷輻射到周邊的古城、西地、坎爾孜等鄉鎮,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一項主要產業。今年,全鄉發展特色養殖的養殖戶已有100多戶,養殖駱駝1000多峰、驢1000多頭、鴕鳥150多隻,各種草雞100多萬隻,全鄉實現收入270萬元,占畜牧業收入的13.9%。特色養殖已成為該鄉農牧民增收的有效渠道。

勞動力轉移

加大勞動力轉移工作的組織化程度和領導力度,拓寬輸出渠道,積極動員外出從業的優秀人員引導和帶動鄉域內剩餘勞動力轉移;全力實施“陽光工程”培訓項目。2007年,在創新培訓方式、提高技能培訓力度和水平、拓寬就業領域、提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層次的同時,計畫建立專業打工隊46個,新增轉移勞動力680人。

專業協會

2007年我鄉要繼續加強政府與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之間的溝通,加大同他們的聯繫和交流,支持發展農業專業協會,規範商業行為,保障廣大農民的利益。進一步規範市場信息服務工作,充分利用鄉信息服務中心,培植農民經紀人,發展農業信息員,引導、鼓勵農民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壯大農產品行銷隊伍,使之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力量,形成鄉村兩級行銷網路。

二三產業

西北灣鄉地處城郊,交通便利,鄉黨委、政府大力提倡發展“農家樂”型田園風光旅遊業,積極引進外地客商,投資建設高標準集休閒、娛樂、飲食、遊覽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度假村,促進旅遊業和餐飲業的共同發展。現鄉域範圍內有農家樂炕吧、葡萄園、高老莊、菜園子四季度假村等6個旅遊休閒度假村,其中菜園子村四季度假村已達到三星級標準。西北灣鄉還依託牧場村地處沙漠邊緣的自然優勢,建有奇台縣的蜃海公園。此外,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最佳化投資與發展環境。實施政策招商、資源招商、環境招商戰略,緊緊圍繞經濟發展,以農業綜合開發、鄉村道路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科技支撐項目為重點,拓寬項目和引資渠道,積極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以烏昌融合發展為契機,主動加強與相關龍頭企業的聯繫,及時掌握企業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爭取項目和招商引資,大力營造“親商、重商、護商”的氛圍,提高項目引進的成功率。目前全鄉共引進項目5個,到位資金560.6萬元。其中,引進新亞皮革廠投資120萬元,塑膠廠投資350萬元,方正石材廠投資45.6萬元,玉新麵粉廠融資項目投資45萬元,使麵粉生產線日產量達到了200噸。此外還利用其城郊優勢和蔬菜種植優勢,引進寧夏石嘴山市多來香食品有限公司,在西灣村投資160萬元新建脫水蔬菜廠。通過引進脫水蔬菜,擴大了本鄉蔬菜訂單種植面積,帶動了更多農戶種植蔬菜的積極性,推動鄉域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

植樹造林

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按照“以水定林,適地適樹,全程管理,確保成活”的要求,在重點抓好農田防護林建設的同時,抓好居民點綠化工程,以農田防護林為重點,抓好林網化建設。加大治沙造林力度,切實搞好退牧還草工作,擴大退耕還林規模,改善生態環境。落實林權,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調動造林積極性,鼓勵開發性造林,推動林業快速發展。2007年計畫完成造林任務720畝。

科技興農

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業科技、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體系,加強科技隊伍建設,把科技服務貫穿於農牧業生產的全過程,面向生產第一線切實搞好農業、畜牧業技術推廣和科技服務工作。利用“科技之冬”、綠色證書班等有效形式,通過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有針對性地向農牧民普及推廣實用技術,努力提高廣大農牧民的科技素質和種養水平,積極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加大對農民的文化、科技、衛生、法律培訓,引導農牧民民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發展,多途徑幫助提高生產自救能力,加快培養和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形成持續推動建設新農村的力量源泉。繼續實施西灣村高新科技示範村工程,狠抓科技示範村、示範戶、示範田建設,積極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科技新模式,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扶持培育一批農村各行業的科技致富典型,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2007年,計畫實現示範村達8個,示範戶360戶,示範田45塊。

鄉風文明

2007年我鄉要認真落實國家政策,利用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農牧民文化生活。利用節假日,組織農民業餘文藝演出隊,開展各類文藝演出,組織各類比賽活動,並組織各村演出隊交叉進行演出,把農民自編自演的節目送到田間地頭;完善各村的文體娛樂設施,購買籃球架,配齊桌球案等,同時要大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引導農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風易俗,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06年,在柳樹河子村建成了全疆首家楹聯村,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反映生產生活的對聯,富裕起來的村民們積極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平日吹拉彈唱琴棋書畫、秧歌戲曲不斷,民眾文化非常活躍。

環境衛生

2007年我鄉在環境治理方面一是要不斷加大宣傳,讓廣大的農牧民民眾養成好的衛生習慣,充分發揮“三老”人員的作用,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並在每個村劃分農戶環境衛生責任區,黨員段,領導片,建立示範組,示範巷道,進行劃片管理,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同時爭取資金,藉助外力,對菜園子村北門市場進行擴建改造,進一步豐富經營內容,拓展市場壯大規模,提升整體競爭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