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還陽參

西伯利亞還陽參

西伯利亞還陽參,是菊科還陽參屬的植物,分布於中國新疆、內蒙古,國外分布於俄羅斯(歐洲部分、西伯利亞)以及哈薩克斯坦、蒙古、中歐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西伯利亞還陽參
種拉丁名:CrepissibiricaLinn.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還陽參屬
屬拉丁名:Crepis 國內分布:分布內蒙古(昭烏達盟克什克騰旗、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及西烏珠穆沁旗)、新疆(富蘊、阿勒泰、布爾津、福海、塔城、托里、察布查爾、新源、昭蘇、特克斯)。生於山坡、山頂或山腳林緣、林下、林間草地及灌叢中,海拔1000—2680米。
國外分布:俄羅斯(歐洲部分、西伯利亞)以及哈薩克斯坦、蒙古、中歐地區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西伯利亞。
海拔:1000-2680
命名來源:[Sp.P1:807.1753]
中國植物志:80(1):106

植物形態

西伯利亞還陽參(圖1、2、3)西伯利亞還陽參(圖1、2、3)
西伯利亞還陽參,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一150厘米,根狀莖粗壯,平臥或斜升,生多數粗厚的不定根。莖直立,單生,粗壯,基部直徑約7毫米,上部傘房狀分枝,分枝粗狀,極少不分枝,全部莖枝覆葉,被稠密的或稀疏的黑色、褐色或白色的長硬毛,上部雜以蛛絲狀毛。基生葉及下部莖葉長圓狀橢圓形、長圓狀卵形、卵形或橢圓形,長16—20厘米,寬5.5一lO厘米,基部平截,常突然收窄,極少逐漸收窄成寬翼柄,翼柄長6—15厘米或更長,邊緣大鋸齒狀或羽狀淺裂狀;中部莖葉卵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較基生葉及下部莖葉為小,基部收窄成寬而短的翼柄,柄基半抱莖;上部莖葉更小,卵形、心形或披針形,基部半抱莖;最上部及接頭狀花序下部的葉最小,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全緣,基部半抱莖;全部莖葉頂端急尖至漸尖,上面無毛,下面粗糙,沿脈被白色糙硬毛或長硬毛,邊緣有糙硬毛。頭狀花序較大,少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傘房花序,極少頭狀花序l枚而單生莖頂或植株含2個頭狀花序,頭狀花序並不成明顯的花序式排列,花序梗粗壯。總苞鍾狀,長1.5厘米,果期黑綠色;總苞片3—4層,外層及最外層短,卵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5—6毫米,寬2毫米,頂端急尖或鈍,內層及最內層長,長橢圓形或長橢狀披針形,長約1.5厘米,寬約3毫米,頂端稍急尖,內面無毛,全部總苞片外面,特別是沿中脈被相當稠密的長硬毛。舌狀小花黃色,花冠管被稀疏或稠密的長柔毛。瘦果深褐色或紅褐色,紡錘狀,長約9.5毫米,微彎,向頂漸收窄,無喙,有20條近等粗的細縱肋,縱肋不達果頂,無小刺毛。冠毛白色或淡黃白色,長8毫米,微粗糙。花果期5—9月。

菊科·還陽參屬植物

還陽參屬(Crepis L. ),菊科,約200種,分布於北溫帶至熱帶和南非,我國約有25種,產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其中雲貴還陽參(萬丈深)C.lignea(Vant. )Babc. 根入藥,能清熱解毒。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常羽狀深裂,頂端一裂片最大:頭狀花序同性,具梗,單生或排成各式的圓錐花序式;總苞片2至多列;花全部舌狀;花序托禿裸;瘦果圓柱形或紡錘形,有明顯的縱肋,有短喙或喙不明顯,頂冠以白色的冠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