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緣鴉雀

褐翅緣鴉雀

褐翅緣鴉雀Paradoxornis brunneus(Anderson) ,又名大毛雞、毛雞、紅毛雞紅鵓、黃蜂、綠結雞、落谷。在國外見於印度、緬甸、斯里蘭卡、中南半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地。中國南方的常見留鳥,上至海拔800米。在我國分布於浙江、江蘇、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雲南、貴州、海南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學名褐翅鴉鵑。中型的鳥類,體長為40—52厘米,體重250—392克。黑色的嘴較為粗厚,尾羽呈長而寬的凸狀。雄鳥和雌鳥的羽色很相似,通體除翅和肩部外全為黑色,頭、頸和胸部閃耀紫藍色的光澤,胸、腹、尾部等逐漸轉為綠色的光澤。兩翅為栗褐色,肩和肩的內側為栗色。模式產地為雲南騰衝。

物種信息

褐翅緣鴉鵑褐翅緣鴉鵑

  中文學名: 褐翅鴉鵑

模式產地: 雲南騰衝

英文學名:Paradoxornis brunneus(Anderson)
中文目名: 鵑形目
中文科名: 鴉鵑科
中文屬名: 鴉鵑屬
同物異名: Polophilus sinensis Stephens, 1815, 
中文俗名: 大毛雞 毛雞 紅毛雞 紅鵓 黃蜂 綠結雞 落谷
拉丁文目名: CUCULIFORMES
拉丁文科名: Centropodidae
拉丁文屬名: Centropus
拉丁文種名: sinensi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Stephens, 1815)
英文俗名: Greater Coucal

形態

中型的鳥類,體長為40—52厘米,體重250—392克。黑色的嘴較為粗厚,尾羽呈長而寬的凸狀。雄鳥和雌鳥的羽色很相似,通體除翅和肩部外全為黑色,頭、頸和胸部閃耀紫藍色的光澤,胸、腹、尾部等逐漸轉為綠色的光澤。兩翅為栗褐色,肩和肩的內側為栗色。

分布

褐翅緣鴉鵑在國外見於印度緬甸斯里蘭卡、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中國南方的常見留鳥,上至海拔800米。在我國分布於浙江、江蘇、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雲南、貴州、海南等地。

習性

褐翅緣鴉鵑主要棲息於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地區的林緣灌叢、稀樹草坡、河谷灌叢、草叢和蘆葦叢中,也出現於靠近水源的村邊灌叢和竹叢等地方,但很少出現在開闊的地帶。喜歡單個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平時多在地面活動,休息時也棲息於小樹枝椏,或在蘆葦頂上曬太陽,尤其在雨後。它善於隱蔽,遇到干擾或有危險的時候就很快藏在地上草叢或灌叢中,也善於在地面行走,跳躍取食,行動十分迅速,還常把尾、翅展成扇形,上下急扭。飛行時急撲雙翅,尾羽張開,上下擺動,速度不快,通常飛不多遠又降落在矮樹上。它的鳴聲連續不斷,從單調低沉到響亮,其聲似“嗷,嗷”聲,好像遠處的狗吠聲,數里之外都能聽見,尤以早晨和傍晚鳴叫頻繁。
褐翅鴉鵑的食性較雜,主要以毛蟲蝗蟲蚱蜢、象甲、蜚蠊、蟻和蜂等昆蟲為食,也吃蜈蚣、蟹、螺、蚯蚓、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其它無脊椎動物,以及蜥蜴、鼠類、鳥卵和雛鳥等脊椎動物,有時還吃一些雜草種子和果實等植物性食物。但在它的食物中,害蟲和害獸的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被譽為“農林衛士”。
叫聲:一連串深沉的boop聲,開始時慢,漸升速而降調;復又音調上升,速度下降至一長連串音高相等的或縮短的四聲boop叫聲。又作突然的plunk聲。

繁殖

每年3月雄鳥就開始求偶了,它們全身的羽毛蓬鬆,兩翅低垂,尾呈扇狀展開,跳著盤鏇的舞蹈,圍繞和追逐雌鳥,同時也用鳴聲來吸引雌鳥。這時的雌鳥也常鳴叫,叫聲好像母雞的“咯,咯”聲。交尾以後,就在草叢、灌木叢、蘆葦、竹林以及攀緣植物中等處營巢,距地面的高度為1—7米不等。巢由細枝、草莖、草葉等構成,有時只用其中的一種材料。巢的結構較為粗糙,形狀為球形,開口於側面的上方,孵卵的親鳥的尾羽常常露在巢的外邊。每窩產卵3—5枚。卵的顏色為白色,有時有淡黃色的光澤,但在孵化時很快消退。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雛鳥孵出後就能在地上蹣跚而行,有危險時便鑽入草叢之中,一周以後便能離巢試飛了。

藥用

褐翅鴉鵑的個體較大,外形略似家雞,所以在我國南方俗稱為毛雞、大毛雞或紅毛雞等。馳名中外的婦科良藥毛雞酒就是用褐翅鴉鵑的去內臟的鮮體或乾燥全體,配入黨參川芎白芷龍骨肉蓯蓉桂圓肉黃精、大棗等浸泡而成的。毛雞酒呈赭紅色,味香醇,有驅血活血、調經通乳、去瘀生新、舒筋活絡之功效,能治婦女產前產後虛弱、風濕頭痛、手腳麻痹、跌打損傷、面黃腳浮腫等疾病。

瀕危等級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瀕危因素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此鳥為傳統毛雞酒的原料,可治療婦科疾病。以前數量較多,近幾年來,各地組織專業隊伍捕捉,使野外數量銳減,現已處於瀕危狀態。
過度捕獵:褐翅鴉鵑是我國的重要經濟鳥類資源,在50—60年代,廣東,廣西等地每年的獵捕量多達數十萬隻。但由於獵捕過量,以及生境破壞等原因,野外種群數量銳減。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中醫傳統理認為褐色鴉鵑論認為除去內臟的乾燥全體或鮮體,有滋補養血調經通乳、祛風濕的功能。因此被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