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

調經

調經 治療學術語。指治療月經病的法則。《婦人大全良方》卷一:“凡醫婦人,先須調經,故以為初。”如因先病而後經不調者,當先治病,病癒則經自調;若因經不調而後生病者,必先調經,經調則病自愈。婦女要調經究竟應怎樣補才好呢?其實,應視體質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藥膳食用。以下就各種體質可食用的藥膳及注意事項逐一說明。氣虛型月經周期易提前,經量增多,易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常伴有腸胃消化功能不好或易腹瀉的情形。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調經調經
調經 治療學術語。指治療月經病的法則。《婦人大全良方》卷一:“凡醫婦人,先須調經,故以為初。”如因先病而後經不調者,當先治病,病癒則經自調;若因經不調而後生病者,必先調經,經調則病自愈。

分類

前言

婦女要調經究竟應怎樣補才好呢?其實,應視體質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藥膳食用。以下就各種體質可食用的藥膳及注意事項逐一說明。

氣虛型

月經周期易提前,經量增多,易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常伴有腸胃消化功能不好或易腹瀉的情形。臉色蒼白,舌質淡白,脈弱。治療時宜補益肺氣,並適度運動,鍛鍊體能。

補氣山藥湯--黃耆、黨參各30(布包)、淮山30克、大棗30克,加水同煮熟,鹽適量調味。去藥包,飲湯,淮山、大棗皆可食用。

血虛型

此種體質的女性多患有貧血,經色較淡,質地較稀,臉色蒼白或萎黃,容易疲倦、頭暈、心悸,舌質淡白,苔薄白,脈細弱。平時應多吃瘦肉、紅鳳菜或菠菜、蕃薯葉等綠色蔬菜或蘋果、櫻桃、葡萄等富含鐵質的食物。治療宜補氣、養血。

四物烏骨雞--熟地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烏骨雞半隻、生薑3片,加水適量燉熟,再加入蔥白數段後食用。

血瘀型

月經易延後,經量過少或有血塊,經血顏色紫或暗黑,月經來潮時小腹疼痛,血塊排出後疼痛稍微減輕,嚴重者甚至不孕,常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治療時宜活血化瘀。

益母草蛋--益母草15克、雞蛋1個,加水同煮。熟雞蛋去殼,吃蛋飲湯。治月經延後或痛經。

宮寒型

這種體質常發生於愛吃冰冷食物的女性。月經較易延後,經量較少或顏色較暗,有些在月經來前或來潮時小腹冷痛,劇烈時甚至臉色發青,四肢冰冷,熱敷則疼痛可稍微減輕。診察時,常可發現舌質顏色較淡,舌苔白,脈沈緊。治宜溫經散寒,並應忌吃生冷的食品。

艾葉生薑蛋--艾葉10克、生薑15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雞蛋1個去殼攪拌,放入湯內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葉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會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

血熱型

月經易提前,經量較多,質地較黏稠,平時容易心煩口渴,臉色易發紅,白帶黃稠有異味,舌質偏紅,舌苔黃。除了遺傳因素外,此種體質可因長期晚睡、熬夜,或平時情緒過度激動,或愛吃辛辣的食物所造成。治療時宜涼血固經。可多食用芹菜、蓮藕、絲瓜等清涼性的食物,忌吃油炸、辛辣、刺激物,並宜於晚上11點鐘前就寢。

蓮藕湯--以蓮藕250克,洗淨切碎,加水煮熟,油鹽調味,常服食。

痰濕型

體態多較肥胖,胸口悶脹,月經較易延後或經量少,常伴有白帶較多的情形。宜多食白蘿蔔、海帶、荸薺、冬瓜、海參、海哲皮等祛痰消脂的食物,少吃肥肉油炸等助長痰濕的食物。肥胖者宜少吃多動,減輕體重。

山楂荷葉飲--山楂、陳皮、荷葉各10克,加水煎湯,取汁代茶飲。

肝鬱型

月經周期較不規則,月經來潮前易多愁善感、煩躁易怒或情緒不穩定,乳房易脹痛。舌邊暗,苔薄白或薄黃,脈弦。常見於經前緊張症候群。治療宜疏肝解郁。

香附清蒸鯊魚--鯊魚一片洗淨,香附拍破,與薑絲鋪在魚肉上,抹鹽,入蒸鍋隔水蒸約40分鐘(體內燥熱者不宜食用)。

腎虛型

常發生於先天體質虛弱,青春期發育未完全成熟時,或年屆更年期,有月經周期紊亂、腰酸足軟、頭暈耳鳴等情形,臨床上又分為“腎陰虛”及“腎陽虛”兩型:

1、腎陰虛型

經血色較鮮紅、質黏稠,兩顴午後潮紅,手足心熱,易便秘,舌質紅,脈細數。可多食白木耳、桑椹、梨子、楊桃、烏梅等滋潤的食物。

銀耳羹--銀耳10克、枸杞10克、百合10克、紅棗12枚,冰糖適量,加清水燉煮服食。

2、腎陽虛型

除上述症狀外,還伴有畏寒,手腳冰冷,頻尿且夜間尿多等情形。可多食韭菜、胡桃等溫熱性食物。

蓯蓉羊肉粥--肉蓯蓉10克(布包)、羊肉60克、粳米60克,加油鹽少許,蔥白2段,生薑3片共煮成粥常服(肉蓯蓉有潤腸的功能,故腹瀉者不適用)。

現代醫學觀點:

一般女性月經不調的原因主要在血液,因為月經血液和子宮內壁的剝脫物構成的,其中是25%靜脈血和75%的動脈血,因此,正常的月經是鮮紅色的,因為動脈血含養豐富而呈鮮紅色,靜脈血因含二氧化碳豐富而成暗紅色。通過月經的顏色可以判斷血液的質量,若顏色暗紅說明血液中含氧量少。氧氣是細胞代謝必不可少的東西,生命的一切能量都需要氧氣的常與,若供應卵巢的血液含氧減少,勢必影響卵巢細胞分泌激素,月經的周期和量都是受激素控制的,因此,月經不調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有激素水平的失常,若可以排除卵巢的器質性病變,那么就基本可以肯定月經不調的根源在血液。需要養血,但要注意養血和平常說的補血有區別。

常用中成藥

常用到的調理月經的中成藥:

1、當歸丸:養血補氣,調經止痛。用於血虛症引起的月經不調。

2、七制香附丸:開郁順氣,調經養血。主治月經錯後,胸肋脹痛,白帶量多。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注意,陰虛發熱著慎用。

3、益母草:活血調經,用於月經量少,產後腹痛。

4、加味逍遙丸:舒肝清熱、健胃養血。用於兩肋脹痛,倦怠食少,月經提前。注意,忌食生冷油膩,切忌氣惱勞碌。

5、烏雞白鳳丸: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用於氣血兩虛,月經不調,腰腿酸軟,白帶量多。

中醫

簡介

調經調經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體觀相似觀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依據,具有樸素的系統論、控制論,分形論和資訊理論內容。 中醫一般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中國其他傳統醫學,如藏醫、蒙醫、苗醫等等則被稱為民族醫學。

日本的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朝鮮稱的高麗醫學、越南的東醫學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現今世界的醫療體系中,中醫學被歸類為替代醫學中的一支。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藥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此外,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

傳統的中醫學思維模式與源於歐洲的現代科學並不相容,然而,當今之科學期刊已多有論文研究之,並試圖用現代醫學的角度分析中醫中的部分現象和治療機理。

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定義“完整醫藥體系”這個概念時提到中醫學:“NCCAM(美國國家補充與另類醫學中心)把完整醫藥體系描述為涉及‘完整醫藥體系是與對抗療法(常規)醫學獨立地或平行地演變的完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這些可能反映了獨特的文化體系,比如中醫學和印度的阿輸吠陀醫學(英文)。完整醫藥體系都有一些共同的元素,相信機體有自愈的能力,這種自愈可能涉及到了套用情緒、身體和精神的治療方法。”

活血調經用月季

月季花有活血調經的作用,主治肝鬱不舒、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胸腹脹痛、煩悶嘔吐等不適。可用新鮮花朵直接使用,也可在夏、秋季採摘半開放的花朵,曬乾、陰乾或烘乾以備用。

方法:取鮮月季花瓣100克、麵粉400克、雞蛋3個、牛奶200克、白糖100克、精鹽一撮、沙拉油50克、發酵粉適量。在雞蛋中加入糖、牛奶,攪勻後加入麵粉、油、鹽及發酵粉,攪成麵漿,花瓣加糖浸半小時,和入面醬,在五成熱的油中炸酥。長期食用可疏肝解郁、活血調經,適用於因瘀血所致的經期延長等。此外,月季花、益母草各9克,水煎服,可緩解痛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