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學名:Paradoxornis heudei),珍稀鳥種,有“鳥中熊貓”之稱。為鶲科鴉雀屬的鳥類,有震旦鴉雀指名亞種和震旦鴉雀黑龍江亞種。體長約18厘米,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長江下游、黑龍江等地,常見於江邊的蘆葦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江蘇南京。

基本信息

簡介

震旦鴉雀震旦鴉

震旦鴉雀,一種體型長約18cm的中型鴉雀。體積嬌小,活動區域在蘆葦叢中。

震旦鴉雀生來好動,飛時迅速,黃色的嘴很像鸚鵡。夏秋時吃昆蟲,春冬時吃葦稈里的蟲子。

震旦鴉雀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是在中國南京,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震旦”梵語為“中國”的意思。 歷史上分布於中國東部及東北至西伯利亞東南部,已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為全球性近危鳥類。截至2012年其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游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

亞種

震旦鴉雀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指名亞種

震旦鴉雀指名亞種(學名:Paradoxornis heudei heudei),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長江下游自江西至江蘇浙江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江蘇南京。

震旦鴉雀黑龍江亞種

震旦鴉雀黑龍江亞種(學名:Paradoxornis heudei polivanovi)。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東北興凱湖

形態特徵

震旦鴉雀震旦鴉雀

中等體型,體長約18厘米。黃色的嘴帶很大的嘴鉤,黑色眉紋顯著,額、頭頂及頸背灰色,黑色眉紋上緣黃褐而下緣白色。上背黃褐,通常具黑色縱紋;下背黃褐。有狹窄的白色眼圈。中央尾羽沙褐,其餘黑而羽端白。頦、喉及腹中心近白,兩脅黃褐。翼上肩部濃黃褐色,飛羽較淡,三級飛羽近黑。腳為粉黃色。

震旦鴉雀叫聲急促而連貫,有時會展翅鳴叫,可是力度並不大,但扇翅膀的頻率比較高。


生活習性

震旦鴉雀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性活潑,結小群棲於蘆葦地。

作為留鳥,震旦鴉雀在其分布區內嚴重依賴蘆葦生境生存,沒有蘆葦,它就會失去生存空間。震旦鴉雀的主要食物是蘆葦莖內、莖表、葉表上面移動能力較差的小蟲以及介殼蟲等,食源單一,很少離開蘆葦叢覓食生活。

在人類靠近的情況下,震旦鴉雀個體或者集群會採取逃逸、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或這些行為的組合做出反應,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常常伴隨出現,人類接近時,出現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的個體和集群的比例呈現明顯的月變化。在繁殖季節(4—9月),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出現的平均比例遠低於非繁殖季節(10月—次年3月),出現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的集群比例隨著集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

震旦鴉雀的集群大小呈現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繁殖季節以單只和較小集群為主,而非繁殖季節以較大集群為主。

生育繁殖

震旦鴉雀震旦鴉雀

震旦鴉雀是鳥類中的“模範夫妻”。在長江口地區,它們每年4月開始築巢,雌雄共同築巢。它們會用堅硬的嘴巴撕裂蘆葦葉,以葉片中纖維為建材,將纖維絲纏繞在2~5根蘆葦上,然後一圈一圈地繞成巢樣。

震旦鴉雀每窩產2~5枚卵,當中能孵出雛鳥2~4隻。哺育初生兒的時間大概在9~11天,由雌雄共同承擔。雛鳥剛離巢時不能飛行,必須藉助密集的蘆葦稈攀爬、跳躍。小雛鳥還不會主動覓食,離巢後必須由爸媽帶著餵養十多天,之後,它們才會由爸媽遞食變成爸媽搜尋食物、雛鳥啄取。

現狀

保護情況

震旦鴉雀,是全球性瀕危鳥類,被稱為“鳥中熊貓”,被列入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上世紀80年代中國曾有記錄,而後就消失了。

目前在中國分布

其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游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河北衡水、山東濟寧、山東東營、上海、黑龍江大慶等地近年也出現了比較可觀的震旦鴉雀種群,標誌著這一物種數量的發展壯大。

最新發現

震旦鴉雀震旦鴉雀

商丘“故道鳥語環保俱樂部”成員,常年拍攝各種野生鳥類,商丘境內134公里長的黃河故道就是他們拍攝野生鳥類的樂園。在一次採風活動中,有色友在黃河故道孫福集鄉境內的一片蘆葦盪里,拍攝到一種從未見過的小鳥,它的身軀加上長長的尾巴還不足20厘米,黃色的小嘴很像鸚鵡。回來以後他們查資料進行對照,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這種鳥叫震旦鴉雀,為全球性瀕危鳥類,被譽為“鳥中熊貓”,已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可現有資料上從未有過震旦鴉雀在中原一帶棲息的記錄。將信將疑的“故道鳥語環保俱樂部”色友將圖片發給省內外有關專家,專家證實,他們拍到的果真是震旦鴉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