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巷芙蓉街

衛巷芙蓉街上小吃是芙蓉街和衛巷的一張“名片”,香噴噴的,上面寫滿了各色名吃,一到飯時,兩條街道熱鬧非凡。

簡介

小吃是芙蓉街衛巷的一張“名片”,香噴噴的,上面寫滿了各色名吃,一到飯時,兩條街道熱鬧非凡。每到黃金周,不光濟南人來,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紛紛來遊覽這最有濟南味的地方。
前不久,衛巷動遷,芙蓉街改造,窄窄的街道堆上沙石泥土,留下斷壁殘垣,人不但沒少反而更多
了。“到衛巷吃吧,拆了就吃不到了。”昨日中午,一對年輕姑娘說著鑽進衛巷,手挽著手在大爐、油鍋間穿過。
不過在衛巷、芙蓉街住的老人會說,從前這裡可不是小吃街,也就是最近10多年,擺攤的人多了,便成了小吃街,這裡面有故事呢。

衛巷:

從理髮一條街到小吃街
在衛巷北頭,有一家小店“衛巷快餐”,每到中午晚上,總有很多人排隊等桌子。而這家小店只有4道招牌菜——炒粉皮、爽口黃瓜、紅燒排骨和炸魷魚圈,但幾乎每個桌上點的都是這四樣,百吃不厭。
這是衛巷為數不多的由濟南人開的店。老闆鄭世珍從小住在衛巷,小店就是原來的住房。9年前下崗後,她和姐姐、嫂子開起了飯店,辛辛苦苦才有今天,招牌菜就是經過改良的家常菜。“我開店的時候,衛巷只有兩家老飯店,四喜居和淺水灣,其他的都是理髮店。自從路西的板房建起來,開飯店的才多起來。”鄭世珍說。
四喜居曾是濟南響噹噹的飯店,四喜丸子尤其出名,不過現在分散成兩個小店,各把守衛巷一頭。衛巷匯聚了各色小吃,鐵板魷魚、羊肉串、餛飩、拉麵,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在這裡做生意,就連濟南傳統的油旋也是一對外地夫婦操持著。
在衛巷南頭,一位大爺在一扇大門裡賣水,他是衛巷的老戶。木質大門沾滿了灰塵,房檐上長出了一簇紫色的野花,門前的鏤空石磚顯示出房子的年齡。“衛巷400多年了,明朝時在這裡設立‘濟南衛’,衛巷由此而來,理髮店、飯店一茬茬地開,這不說拆就快拆了。”大爺看著古舊的房檐說。

芙蓉街:

從富人街到小吃街
從衛巷向北便是芙蓉街,芙蓉街的檔次要比衛巷高一些,老北京飯館、粥館、川菜館建起了仿古牌樓,氣派很多。與衛巷相似,這裡也是各路美食匯聚,幾元錢就能吃一頓美食,四川涼粉萊蕪燒餅羊肉泡饃膠東海鮮福建蒸餃過橋米線等等,這裡種類比衛巷還豐富些。
與衛巷相比,芙蓉街可是“老商人”了。從濟南開埠起,這裡就是有名的商業街。“原來這裡可不是小吃街,這裡家家戶戶經商,是有名的富人街。”芙蓉街的老住戶總是強調。
玉謙旗袍店老闆於仁謙世代住在芙蓉街,已經100多年了,在他的印象中,原來的芙蓉街更像百貨商場,在街上走一遭,家裡用的都能買到。“這條街上服裝店最多,其次是雜貨店,還有書局、鞋店、眼鏡店、濟南最早的照相館、鑲牙館,賣小吃的並不多,只有一家當時最大、最高檔的飯莊中興飯莊。濟南的富人都喜歡到這裡逛街、請客。”
在於仁謙的記憶中,以前芙蓉街最有名的小吃是一個天津人做的糖葫蘆。很多芙蓉街的老人都記得,60多年前,這家糖葫蘆店可牛了,一串糖葫蘆兩個大洋,而一個大洋能買一袋面,糖葫蘆的核去掉,裡面裝上山珍海味、核桃仁等各種餡料,據說餡料要調製半年,普通人家吃不起,老人過壽的時候才能買一串。後來,店主不幹了,手藝就失傳了。
芙蓉街小吃多起來,也是最近10年的事,泉城路改造後尤其火爆,大的飯店、連鎖店也開了進來。最初,濟南的老甜沫、油旋、灌湯包在芙蓉街上都能找得到,現在的地盤則被外地小吃搶占了。
在芙蓉街上居住的濟南人多是老戶,幾代人住在老房子裡,幾乎每家都曾有經商的歷史。三山眼鏡店是濟南最早引進水晶鏡片的眼鏡店,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大成永鞋店曾在濟南赫赫有名,現在已經沒有了。現在的小吃店多是外地人開的,他們能吃苦,成就了現在的芙蓉街。
小吃將芙蓉街與衛巷聯成一體
在衛巷南街口,牆上貼著一則通告:衛巷拆遷將於5月26日進行。看到這則通告,走進衛巷的人心裡不免有一絲不捨。拆遷也成了商戶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
各家小店開始尋覓新的地址。“衛巷快餐”老闆鄭世珍已經找好了新店的位置,就在三聯書店西側的小街上,新店比老店面積大了好幾倍。“新店好,200多平方米,可還是有點捨不得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
也有的小店決定放棄開店了。一家小店的老闆說,開店的地方很難找,覺得哪裡都不如衛巷舒服,如果再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他就不幹了。
衛巷拆了,不少小店都在芙蓉街旁的小巷子裡尋覓新店。芙蓉街旁的芙蓉巷也成了小吃店雲集的地方,不少衛巷的小店將要搬到這裡來。芙蓉街也在改造中,街道內的違規建築將被拆掉,老房子將重新粉刷改造,迎接新商戶的到來,也讓喜歡這裡的顧客吃得更乾淨。
如今,小吃將隔街相望的衛巷、芙蓉街聯繫在了一起。

記者手記

這裡最有濟南味兒
上大學時,最喜歡到芙蓉街擺弄自己新買的相機。坐在街巷裡曬太陽的老人,牆上掛著的乾辣椒,王府池子里游泳的孩子,房頂長草的古老建築……不用刻意構圖,圖像都很有味道。
說起老濟南,思緒自然跑到芙蓉街一帶。逛街的、逛景的累了,總要到芙蓉街里尋摸點吃的。
大學畢業後,和眾女友一起逛芙蓉街“開發”小吃,成了現在的樂趣。“嗨,這家的米線很好吃。”“那家的蓋飯也不錯。”“剛開的那家川菜館火極了,水煮魚特棒。”芙蓉街小吃的一點點變化,總有女友最先察覺,然後廣為傳布。
衛巷是後來獲封的小吃街,泉城路改造後,衛巷街口立了一個“衛巷小吃街”霓虹燈拱門,小吃漸漸多了起來,人氣也漸漸旺了起來。無論早晚,只要是好吃的,總逃不過女性的眼睛。雖說吃多了會發胖,但小吃一下總可以。
小吃不僅可以品嘗,還常常讓人想念。去年冬天一個晚上8點多,一位女友加完班,突然特想吃芙蓉街的米線,愣是打了10元錢的車,跑去吃了碗5元錢的米線。
衛巷要拆了,心中不免有些不捨。當得知這條巷子要拆時,才猛然發現,留戀的其實不只是小吃,還有那巷子獨有的味道和氛圍。好在芙蓉街還在,多少有些安慰。改造後,街道乾淨了,房屋漂亮了,只希望不要失掉那股濟南的味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