螠蟲動物門

螠蟲動物門

螠蟲動物門(學名Echiura)是動物界的一個小門,是一類生活中海洋中的底棲動物,主要生活在淺海的泥沙中、岩石縫中以及珊瑚礁或貝殼中穴居。目前已知的種類約有150種。

基本信息

簡介

代表種 綠叉螠代表種 綠叉螠

螠蟲全部是海產底棲動物,分布在各海域,從潮間帶到幾千米的深海均可發現,但主要在淺海海底泥沙中、岩石縫隙及珊瑚礁中、或腹足類或海膽的空殼中穴居。目前已報導的種類約有100種左右。

螠蟲動物門(Echiura) 動物界的1個小門,屬真體腔海生原口動物。體長10厘米左右,兩側對稱,形似囊狀或紡錘狀,身體柔軟,無體節,也無疣足。口在前端,肛門在後端。口前有軟而細長的吻,能伸縮,可幫助攝食。近口處的腹面生有一對鉤狀剛毛,有輔助行動和挖泥沙的功能。體腔很大,但無隔膜。消化道很長,通常是體長的數倍。腎管數目不等。雌雄異體,發育過程中有擔輪幼蟲期,幼蟲期有分節現象。營底棲穴居生活。廣布於各海洋,全世界約100種,中國沿海約有十幾種。

螠蟲動物在海洋中分布很廣,垂直分布可達10 000米的超深淵底。自寒帶至熱帶海都有生長,但以溫海生活的種類較多。螠蟲為雜食動物,多以泥沙中腐爛的有機物小型底棲生物為食。

可用作釣餌,有幾種也可食用。中國北方沿海居民冬春兩季大量挖掘單環棘螠,俗名海腸子,在市場出售,滋味鮮美。

形態結構

螠類體長在15mm—500mm之間,多數不超過10cm,呈柱形或長囊形,身體由吻及軀幹部組成,如螠(Echiurus)。吻是身體前端的扁平形突出物,實際是其頭葉,與環節動物的口前葉同源。吻不能縮回軀幹內,其邊緣向腹面捲曲,中央形成一口道(gutter),表面具纖毛。吻的基部邊緣癒合,圍繞口形成一漏斗形。吻的端部呈鏟狀,但有的種吻端部呈雙叉型,如叉螠(Bonellia)。吻的長度變化很大,一般短於軀幹的1/2,但有的種吻極長,如叉螠軀幹長8cm,而其吻可長達1m,一種日本螠(Ikeda)體長40cm,而其吻長1.5m,吻用以取食。  

螠蟲動物螠蟲動物

身體一般呈淡灰色或褐色,某些種呈綠色、玫瑰色、或呈透明狀。軀幹部呈圓柱形,表面光滑,或散布有大量的乳突,或乳突成環狀排列。乳突分泌的粘液可形成穴道。軀幹部前端腹面具有二枚大的彎曲的剛毛,有的種尾端也有1—2圈小剛毛,這些剛毛也來自剛毛囊,並有肌肉控制其運動,用這些剛毛固著身體及清潔穴道。

消化系統 消化道長而迂迴,為體長的數倍。包括食道嗉囊中腸直腸排泄腔、肛門等。中腸部分最長,長約100厘米,縱貫體腔呈3個環形曲折、其腹面附有縱行的纖毛溝和細管狀的副腸。直腸較寬,壁厚,由體前直伸向體後,終於排泄腔,末端開口即肛門。中腸和直腸的腸壁上生有多條固腸肌,與體壁相連。
循環系統 多數種是閉管式的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背血管腹血管環血管等。心臟位於食道或胃的背面,有收縮能力。自心臟向前伸出背血管,通向前端;向後分出2支環血管,包繞胃部,繞向腹面,向前行,合而為一支腸血管,再向前又分為兩支腹血管,一支沿神經索的背面伸向後部,另一支較粗,向前通向吻的基部。
排泄系統 體前端腹神經索的兩側著生體節器,又稱前腎管,兼生殖管,數目不等,種間有異。多數種在前腎管的基部,生有1對附屬器官,呈螺鏇狀捲曲,故稱螺鏇管。在蟲體後端,自排泄腔向前伸出1對體節器,稱肛門囊,又稱後腎管,為長囊狀的盲管,末端尖細,基部通向排泄腔,表面著生許多纖毛漏斗,向體腔開口,其主要功能為排泄。
生殖和發生 雌雄異體,形狀相似,體外受精後螠科(Bonelliidae)則是雌雄異形,雄體退化,呈渦蟲狀,寄生在雌體內部或外部。生殖腺生於神經索上面的系膜和圍繞排泄腔的系膜上,非生殖期不易觀察到。生殖細胞成熟後先落於體腔,再由前腎管排出體外。發育過程有擔輪幼蟲期,幼蟲期有分節現象,腹神經索也出現似神經節的膨大部分。

體壁體腔

已完成螠蟲

螠蟲的體壁結構相似於環節動物,體表有薄的角質層(溝中沒有),上皮細胞基部有色素顆粒,肌肉排列成片狀或束狀,其縱肌纖維發達。

體壁由表皮層、結締組織、縱肌、斜肌和環肌構成。各層肌肉排列順序的不同是分類的依據之一。體前端的腹面有兩個小剛毛囊,位於咽部的下方。每囊內有一剛毛,其尖端伸向體外,呈鉤狀彎曲,即前棘。剛毛囊的周圍有輻射狀肌肉纖維連線體壁。兩囊之間也有肌肉纖維相連。體腔很大,無隔膜,腔內充有體腔液。少數類別如棘螠屬體內無血管,紅血球分布在體腔中,體腔液有血液作用。

體腔發達,位於軀幹部形成一寬闊的腔,周圍有體腔膜,吻部有一些管或腔隙,與軀幹部的體腔有隔板相分,但體腔液是相通的。從發生上看,吻部的腔隙來自胚胎期的囊胚腔,而軀幹部的體腔來自中胚層形成的真體腔。體腔液中含有球形的體腔細胞,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或色素顆粒。

取食方式

大多數的螠是沉積取食者,其取食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取食時吻由穴道內伸出,腹面向上,其表面的粘液粘著食物顆粒,再進入口道內,沿纖毛溝送入口內;另一種取食方式相似於多毛類的毛翼蟲,如刺螠(Urechis),具有一U形穴道,它的吻很短,取食時軀幹前端剛毛之後的一圈粘液乳突與管壁接觸,不斷分泌粘液,身體不斷向後移動,結果圍繞身體前端形成一粘液漏斗網,軀幹部的擺動引起水流不斷通過穴道,水中的食物顆粒粘著在漏斗網上,當食物積累到一定數量之後,網脫離,用吻將之裹成食物球後再行吞嚥。消化道很長,口位於吻的基部,經食道、胃之後為腸,腸高度盤鏇,經直腸以肛門開口在身體末端。

螠蟲螠蟲

除了刺螠,螠類都有一密閉的循環系統,在身體腹面中央有一條腹血管,前行到吻的基部開始雙分叉,然後匯合成一背血管後行,再經過圍腸血管後與腹血管相連。血液無色,其中含有少量變形細胞。體腔液含有許多體腔細胞,有的體腔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可能協助完成循環作用。

螠類用體表進行氣體交換。排泄器官後腎,呈囊狀。腎的數目因種而異,叉螠一對,螠2對,日本螠可多到100對。如果僅1—2對,腎孔開口在腹面剛毛之後。螠類在直腸末端有一肛門囊(anal sac),其表面有許多成束的纖毛漏斗,一端開口到體腔,相似於腎口,一端進入直腸。一般認為它是改變了的後腎,具排泄機能,但其代謝產物的排出是經過肛門而非腎孔。

神經系統主要為腹神經索,進入吻後形成環狀,無腦,由神經索沿途給出側神經,側神經向背行,形成一環狀進入體壁,僅在上皮細胞中特別是吻處存在觸覺及化學感覺細胞。

繁殖方式

螠蟲螠蟲

螠類均為雌雄異體,生殖細胞來自體腔膜,在體腔中成熟,配子通過腎囊排出體外,一般卵在海水中受精,但叉螠的卵在雌性腎囊中受精。叉螠為雌雄異形,例如綠叉螠(Bonellia Viridis)雌性軀幹部長8cm,雄性的僅1—3mm,雄性生活在雌性的腎囊或體腔中。雄性體表披有纖毛,沒有吻,沒有消化及循環系統,僅留有生殖結構。其雌雄性別是由幼蟲的生活環境所決定的。如果初孵幼蟲接觸到成年的雌性,受其雌性激素的影響則發育成雄蟲。幼蟲先接觸雌蟲的吻,數日後由口進入腎囊中,發育1—2周后發育成雄蟲,每個腎囊中可含有20個左右。如果幼蟲未與成年雌蟲接觸則發育成雌蟲,一年後性成熟。  

卵受精後經螺鏇卵裂,發育成自由游泳的擔輪幼蟲,在發育過程中出現分節的胚層帶以及10對按節排列的體腔囊,相應地神經、循環及後腎也都出現暫時的分節現象,也形成環節動物相似的體壁結構。這些都說明螠類與環節動物的親緣關係,所以一般認為螠類是來自早期的祖先多毛類,或是在出現分節之後再分出螠類這一支。

分類進化

1898年英國動物學家A.塞奇威克把螠蟲動物從橋蟲類中分出,作為環節動物門中的一個綱(見星蟲動物門)。1939年裡基茨和卡爾文建議將此綱提為螠蟲動物門。目前關於螠蟲動物的系統發生,一般認為它與環節動物同樣起源於擔輪動物,與多毛綱的血緣關係最近,應是多毛綱的退化類型。
螠蟲螠蟲

螠蟲動物分布於中國海域的十幾種,分隸於1綱,2目,3科,6屬:
螠綱(Echiurida)
螠目(Echiuroinea)
螠科(Echiuridae)
無吻螠屬(Arhynchite)
鏟莢螠屬(Listriolobus)
管口螠屬(Ochetostoma)
池田螠屬(Ikedosoma)
後螠科(Bonelliidae)
後螠屬(Bonellia)
無管螠目(Xenopneusta)
棘螠科(Urechidae)
棘螠屬(Urechis)

動物界三十四門

冠輪動物總門

冠輪動物(學名Lophotrochozoa)是動物界中的一大支,屬於兩側對稱動物,與蛻皮動物(Ecdysozoa)組成原口動物。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Deuterostomia)並列為兩側對稱動物的兩個分支。本詞由觸手冠動物(Lophophorata)和擔輪動物(Trochozoa)兩詞縮合而成。
星蟲動物門軟舌螺動物門紐形動物門帚蟲動物門外肛動物門內肛動物門腕足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螠蟲動物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