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甲腹繭蜂

體長6-7毫米。體黑色,雌蜂腹背近基部兩側各有一矩形白斑(大小有變化)。前、後翅帶煤煙色,基部和翅痣基部下方半透明;翅痣及翅脈黑褐色。足黑色,前、中足腿節末端、前足脛節和跗節淡紅褐色;中後足暗褐色,脛節近基部及跗基節基半淡黃色;距淡黃色。頭部密布細皺,頭頂後方和上頰皺紋帶線形;後頭光滑,向內凹入,雌蜂觸角比體稍短,在中央以後稍扁寬;雄蜂的比體長,完全絲形。胸部密布粗糙網狀皺紋;盾縱溝為寬的凹痕,在後方連結處略成凹漥,小盾片近正三角形,側方有光滑的寬邊;並胸腹節後側角有一齒形突起,並有一皺狀橫脊相連,橫脊後方陡斜。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長6-7毫米。體黑色,雌蜂腹背近基部兩側各有一矩形白斑(大小有變化)。前、後翅帶煤煙色,基部和翅痣基部下方半透明;翅痣及翅脈黑褐色。足黑色,前、中足腿節末端、前足脛節和跗節淡紅褐色;中後足暗褐色,脛節近基部及跗基節基半淡黃色;距淡黃色。頭部密布細皺,頭頂後方和上頰皺紋帶線形;後頭光滑,向內凹入,雌蜂觸角比體稍短,在中央以後稍扁寬;雄蜂的比體長,完全絲形。胸部密布粗糙網狀皺紋;盾縱溝為寬的凹痕,在後方連結處略成凹漥,小盾片近正三角形,側方有光滑的寬邊;並胸腹節後側角有一齒形突起,並有一皺狀橫脊相連,橫脊後方陡斜。前翅翅痣長於徑室上緣,肘脈第一段消失。腹部背板僅見1節,呈盾甲形,末端鈍圓,表面密布網狀皺紋,在基部的皺紋粗糙且略成縱列,至端部不明顯。產卵器極短,背面不見。
繭圓筒形,長7-8毫米,徑2.5-3毫米,兩端較平,繭薄,白色,日久變淡黃色。

物學特性

該種寄生於二化螟二點螟(粟灰螟),單寄生。寄生情況較為特殊,為卵-幼蟲跨期寄生蜂。蜂廣卵於螟卵內,寄主卵的發育未受影響,仍可照常孵化為蟻螟,此時可透見體內有甲腹繭蜂已發育膨大的卵,蜂幼蟲孵化後即在寄主幼蟲體內取食,當螟蟲成長時,蜂幼蟲也已老熟,即從寄主體內鑽出,結繭於莖稈內寄主屍體旁邊。據中國農業有害生物信息系統資料,在浙江杭州,5月初在茭白上常見此蜂在尋找二化螟卵寄生。在粟灰螟上的寄生情況,據山西雁北地區農科所調查,一般在5月下旬、6月初,即粟灰螟羽化始期,谷茬中此蜂寄生率為10-25.9%,6月上旬開始出現成蜂,中旬為蜂羽化盛朝。7月下旬為第二次成蜂盛期,寄生率有時可達61.3%。成蜂出現時間,與螟峨產卵期一致,其產卵開始是由卵塊上端向下產,一縱列產卵結束,再從下方向上方產,如此往返進行。

地理分布

中國: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雲南、北京、遼寧、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陝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