蛉蟋科

蛉蟋科

蛉蟋科 Trigonidiidae 體較小,一般不超過10mm;頭圓形,額突寬於觸角第1節,複眼突出,觸角細長;雄性前翅一翅具發音器,如缺發音器,則前翅強角質化;足較長,後足脛節背面側緣的背距長而具毛,後足跗節第1節背面兩側緣缺刺;雌性產卵瓣側扁,彎刀狀,端部尖銳,背緣一般具細齒。

基本信息

簡介

蛉蟋科Trigonidiidae體較小,一般不超過10mm;頭圓形,額突寬於觸角第1節,複眼突出,觸角細長;雄性前翅一翅具發音器,如缺發音器,則前翅強角質化;足較長,後足脛節背面側緣的背距長而具毛,後足跗節第1節背面兩側緣缺刺;雌性產卵瓣側扁,彎刀狀,端部尖銳,背緣一般具細齒。此科我國已知有3亞科11屬44種。此科種類大多生活在茅草或灌木叢中。

蛉蟋亞科Trigonidiinae體小,黑色或黃色;頭圓凸,複眼突出,觸角細長,第1節長寬約相等;前胸背板橫寬,具毛;雄性前翅如果具鏡膜,則較飽滿,缺分脈,斜脈1條;跗節第2節扁平,腹面具明顯的短毛;雌性產卵瓣彎刀狀。
此亞科已知有23屬,近300種(Ottel994),廣布。我國已知7屬25種。

其中黃蛉蟋屬sAnaxiphaSaussure,1874國內已知6種,多為著名的鳴蟲。其中尤以灰黃蛉蟋A.pallidulaMatsumura,1911最為著名。此蟲體長約為5~6mm,金黃色;前翅膜質光滑,伸達腹端,雄性前翅鏡膜較大.內具細小的偽脈;前足脛節具膜質聽器;雌性產卵瓣彎刀狀,背緣端部具細齒。俗名:小黃蛉,可人工飼養,在江蘇、上海、台灣等地較常見。

(1)蛉蟋屬Trigonidium
(2)斜蛉蟋屬Metiocheli

(3)突蛉蟋屬Amusurgus
(4)啞蛉蟋屬Metiochodes
(5)墨蛉蟋屬Homoeoxipha
(6)黃蛉蟋屬Anaxiphaho

(7)擬蛉蟋屬Paratrigonidium

直翅目(一)

直翅目Orthoptera,分為3亞目12總科26科,包括蝗、蟋蟀、螽蟖、螻蛄等。全世界已知近3萬種,我國已知1000餘種。 頭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觸角絲狀。複眼發達,多數單眼3個。前翅狹長且稍硬化,為覆翅,後翅膜質;有些種類短翅,甚至無翅;有的種類飛行力極強,能長距離飛遷,可引起蝗災。後足強大,適於跳躍。腹端有尾須一對,短或中等長,並有產卵器。漸變態,若蟲類似成蟲,但體裁較小,前、後翅位置反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