蜢總科

蜢總科

蜢總科(短角蝗總科)Eumastacoidea僅蜢科。體側扁,圓筒形或長柱形;觸角絲狀、棒狀或劍狀,具有觸角端器;後足股節強側扁或正常,內側下隆線近基部處常具有布氏器。雄性腹端常多變異,雌性下生殖板較細長,並具齒。對農作物危害性較小。一般分11個亞科,已知240餘屬1100餘種。

基本信息

概述

Otte系統(Otte,1997)該系統將蝗亞目分為2次目8個總科,蚤螻次目只包括蚤螻總科,

蝗次目包括7個總科,除了傳統的蚱總科蜢總科蝗總科3個總科外,又從蝗總科中劃分出了錐頭蝗總科、大腹蝗總科和Tanaoceroidea,從蜢總科中劃分出了三角翅蜢總科;將螽亞目分為6個總科,除將蟋蟀總科螻蛄總科合併為蟋蟀總科外。

中國蜢總科昆蟲32種,分別隸屬於3科4亞科13屬,其中8屬為中國特有屬。這8個屬分別是:秦蜢屬ChinaBurr、小烏蜢屬ErianthellaDescamps、比蜢屬PielomastaxChang、角蜢屬AngulomastaxZheng、蟻蜢屬MyrmeleomastaxYin、五刺蜢屬PentaspinulaYin、褶蜢屬PtygomastaxBey-Bienko和華蜢屬SinomastaxYin

簡介

蜢總科Eumastacoidea是一類較罕見而又較原始的小型昆蟲,其中有些還被認為是第三紀殘遺下來的倖存種類。由於頭部顏面的特殊,狀似馬面被稱為馬面蜢,又由於觸角較短於前足股節也稱為短角蜢。大多數種類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灌木叢或林區內。迄今全世界已知在300種以上。

蜢總科蜢總科
其觸角較短於體長,左,右上顎近乎不對稱,具有較粗的臼齒,跗節多數為3節,但無4節的,後足股節內側常具有一列音齒,腹部基節背板兩側常具聽器,雌性產卵瓣粗端;大多數在白天活動,植食性居多,交尾時雄性爬在雌蟲背上,排卵時形成卵囊,大多產於土內,為農作物大害蟲。

直翅目(一)

直翅目Orthoptera,分為3亞目12總科26科,包括蝗、蟋蟀、螽蟖、螻蛄等。全世界已知近3萬種,我國已知1000餘種。 頭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觸角絲狀。複眼發達,多數單眼3個。前翅狹長且稍硬化,為覆翅,後翅膜質;有些種類短翅,甚至無翅;有的種類飛行力極強,能長距離飛遷,可引起蝗災。後足強大,適於跳躍。腹端有尾須一對,短或中等長,並有產卵器。漸變態,若蟲類似成蟲,但體裁較小,前、後翅位置反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