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螻科

蚤螻科

體型較小,住在水邊的泥或沙里的昆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小型昆蟲,體長14-15mm。蚤螻,蚤螻科昆蟲,節肢動物門,全世界已知20000種以上,全球廣泛分布,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種類較多,而在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的種類和個體數都較少,陸棲性較多,穴居性較少,水邊生活的則更少,大多數能夠發音,有些鳴聲悅耳動聽,是有名的鳴蟲;有的生性好鬥,是引人入勝的玩蟲;還有的形態奇秀或模仿擬態,令人賞心悅目,因此,它們又是重要的觀賞娛樂資源昆蟲。

生活環境

住在水邊的泥或沙里。蚤螻科的昆蟲有時候被稱為矮痣蟋蟀,熱帶最多。

蚤螻總科

本總科2個科,常見的為蚤螻科Tridactylidae(Pigmymolecricket,科名出自希臘文,意為三趾的。蚤螻體小型,10mm以下。前足適合於開掘,但不同於螻蛄,後足非常發達,善跳,其脛節端部有2個能活動的長片,幫助起跳。無聽器和發音器。生活在潮濕的地面上。有一定危害,如日本蚤螻Tridactylusjaponicus。在以往分類中,該類昆蟲放在螻蛄總科下。根據現在的研究,該科與螻蛄外形的相似,是平行進化的結果,將其放在蝗亞目更合適,並升為總科.

種類與分布

全世界已知20000種以上,全球廣泛分布,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種類較多,而在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的種類和個體數都較少。陸棲性較多,穴居性較少,水邊生活的則更少。
本目的特徵可以總結為:後足善跳直翅目,前胸發達前翅覆;雄鳴雌具產卵器,蝗蟲螽斯、蟋蟀譜。

直翅目(一)

直翅目Orthoptera,分為3亞目12總科26科,包括蝗、蟋蟀、螽蟖、螻蛄等。全世界已知近3萬種,我國已知1000餘種。 頭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觸角絲狀。複眼發達,多數單眼3個。前翅狹長且稍硬化,為覆翅,後翅膜質;有些種類短翅,甚至無翅;有的種類飛行力極強,能長距離飛遷,可引起蝗災。後足強大,適於跳躍。腹端有尾須一對,短或中等長,並有產卵器。漸變態,若蟲類似成蟲,但體裁較小,前、後翅位置反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