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蛉

此蟲體長10毫米左右,體形略扁平,全身體表密被銀白色鱗片,鱗片隨蟲體長大而逐漸脫落,通體成為鐵鏽色。其前胸背板略狹於頭部,前部較窄,後部略寬,後緣為彎月形。雌、雄蟲皆有長長的觸鬚,幾乎達到體長的2倍,狀如長鞭。

基本信息

別稱

水蜈蚣, 蛇靖蛉

特徵

頭和前胸是赤褐色,中後胸及腹部是紫褐色,體節兩側有絲狀突起,口器發達,肉食性,存在於輕度污染的水域。

簡介

石蛉又名鱗蟋凱納奧蟋、屬直翅目蟋蟀科。此蟲體長10毫米左右,體形略扁平,全身體表密被銀白色鱗片,鱗片隨蟲體長大而逐漸脫落,通體成為鐵鏽色。其前胸背板略狹於頭部,前部較窄,後部略寬,後緣為彎月形。雌、雄蟲皆有長長的觸鬚,幾乎達到體長的2倍,狀如長鞭。雄蟲的前翅較短,其長度未及腹部之半,端部鈍圓,翅脈模糊,腹背有較多褐色斑點,有長尾,長尾的基部色淺黃。雌蟲沒有翅翼,但有細而長的灰黃色尾須,其長度幾乎達到身體長度的一半。石蛉的整個身體呈扁平形,3對步足均呈淡黃色,並散步褐色斑點。雌蟲具有略向下彎的平直產卵瓣,如佩刀狀。
石蛉可以用老式的陶質蟋蟀罐飼養,由於蟲體細小,不適合用竹篾製成的編織籠,否則容易從洞眼中逃出。也可用細鐵紗製成的方形小籠飼養,它與通氣性好的優點。用玻璃瓶(矮胖大口型的)養雖也可以,但必須用鐵網紗作蓋子。
食物可餵以米粥、嫩菜葉和梨子、蘋果、西紅柿等餌料,要不斷調換品種,以保證營養的全面,一般每天要換2次食物品種。
平時飼養中要避免讓飼養器受到烈日直曬,要給予較好的通氣性。石蛉和斑蛉一樣,也特別需要潮潤的環境,在氣候乾燥時要經常向其生活環境中噴水,並注意選擇含水量充足的食物供餵。
石蛉生性好動,動作極為敏捷,開籠餵食時要特別小心,不要讓它乘機逃出。
進入秋季以後,就要開始注意對其逐步進行保暖。此蟲身體比較柔弱,若稍有疏忽,讓其受冷,即易死亡。深秋後應放置在空調或有其他保暖措施的環境沖飼養,嚴寒時,若無其他辦法,只能放入衣袋內以體溫為其供暖。飼養措施得當,可養至春節,但再要延長,可能性就極小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