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總醫院

蘭州軍區總醫院

蘭州軍區總醫院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的軍隊綜合性醫院。1939年創建於延安,前身為“八路軍軍醫院”,曾命名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總院”。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西北地區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醫院現有創傷骨科、泌尿外科、血液病科、計畫生育優生優育4個全軍中心,1個全軍藥理基地(2004年該基地被批准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9個軍區專科中心,16個博士、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點。

基本信息

醫院規模

蘭州軍區總醫院蘭州軍區總醫院

蘭州軍區總醫院(原蘭州陸軍總院)現設醫務部、政治部、院務部、護理部四個機關部門,30個臨床科室、23個醫技科室。根據總部命令,2004年6月1日原蘭空473醫院整體併入我院,稱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安寧分院。醫院現有創傷骨科、泌尿外科、血液病科、計畫生育優生優育4個全軍中心,1個全軍藥理基地(2004年該基地被批准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9個軍區專科中心,16個博士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點。2002年經國家人事部、總政治部批准,在我院建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目前在站博士後18人。

專家隊伍

蘭州軍區總醫院現有高學歷幹部185人,其中博研76人(在讀21人),碩研109人(在讀27人),占醫藥技系列總數的32.5%;現有高級職稱(教授、副教授)以上人員234人;醫院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專家葛寶豐,全軍第一位“ 南丁格爾”獎獲得者、護理專家 黎秀芳,全軍重大專業技術貢獻獎獲得者、創傷骨科主任劉興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胸外科專家張世范等在軍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專家、教授,2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8名學科帶頭人被第四軍醫大學、蘇州大學、軍醫進修學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蘭州大學、蘭州大學臨床醫學院、青海大學等科研院校聘任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人分別被授予“全軍專業技術貢獻獎”、“全國醫學科技之星”、“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軍模範護士”等榮譽稱號。

發展概況

蘭州軍區總醫院蘭州軍區總醫院

醫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認真貫徹總部、軍區和聯勤部指示要求,注重抓教育明方向,抓中心帶全面,抓改革出效益,抓服務求質量,抓訓練促保障,抓人才保根本,抓硬體打基礎,求實創新,團結進取,醫院建設保持了穩中有進、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思想政治建設

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醫院各項建設的首位,緊緊圍繞醫療中心開展工作,充分發揮服務保證作用。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狠抓各項政治教育,確保醫護人員政治上的堅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確保醫院建設的正確方向。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在內容上整合細化,在形式上結合滲透,在方法上靈活多樣,在效果上潛移默化,切實把整的化零、把空的落實、把遠的拉近、把小的看大,醫院思想政治建設"潤物細無聲"的做法得到了軍區、聯勤部首長的充分肯定。注重典型引路,大力弘揚正氣,引導醫務人員淨化思想境界,強化敬業奉獻精神,加強職業道德修養。今年7月全國著名護理專家、全軍首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醫院專家組成員黎秀芳同志病逝後,醫院組織全院人員深切緬懷黎秀芳同志,及時作出了向黎秀芳同志學習的決定,7月25日《新華社內參》刊登黎秀芳同志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感人事跡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總政治部主任李繼耐、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以及軍區、聯勤部首長先後作出批示,要求深入學習宣傳黎秀芳同志的先進事跡,在全國、全軍總結樹立黎秀芳同志這一先進典型。當前在各級黨委、首長的關心重視下,一個貫徹落實中央、總部、軍區首長指示要求,深入學習推廣黎秀芳同志先進事跡的熱潮正在興起。醫院還注重加強各級黨組織能力建設,著眼"人才興院、特色建院、軍內一流、國內領先"的建院目標確定黨委工作思路,多次到南京、廣州等10多家總醫院學習取經,開拓思想觀念,找準差距不足,確定努力方向。黨委堅持圍繞醫療中心抓大事議大事,實施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核心領導作用明顯

學科特色建設

始終突出醫療工作的中心地位,圍繞"院有優勢,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目標,按照抓大扶小、固強補弱的思路,堅持以全軍、軍區專科中心帶動其他學科建設,努力打造優勢學科群體。定期分析專科建設形勢,對專科中心實施客觀定位,堅持黨委常委掛鈎幫帶制度,指導專科中心建設發展,在人才、經費、設備等方面重點傾斜,促進專科中心的建設發展,在創傷骨科、矯形外科、燒傷、泌尿系腫瘤、神經內、外科、生物細胞移植等領域形成整體優勢,目前醫院大多數專科都有1至2項在本地區占有優勢的特色技術,部分專科擁有1項在全國及軍內特色明顯的技術項目。在原有的3個全軍專科中心順利通過總部評審驗 收的基礎上,新增1個國家中醫藥臨床重點學科、1個國家一期藥物臨床實驗室、1個全軍專病中心、1個全軍重點實驗室,呼吸內科等7個專業還被批准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十五"以來共獲各類科研成果獎61項,其中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含醫療成果)二等獎5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5項,軍隊科技(醫療)成果三等獎40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20篇。近年來醫院各項醫療指標完成逐年增長,去年共完成門急診量43.5萬餘人次,收治2.5萬人次,手術9405台次,醫療毛收入2.57億元。今年上半年門急診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長6.67%,出院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長11.18%。針對空軍473醫院整體併入我院時,人員思想動盪,設備器材老化,先後有38名高學歷人才流失,負債達3000多萬,一度處於半癱瘓狀態的實際,分工2名常委長期進行幫帶,通過配強班子成員、最佳化科室設定、精簡公勤人員、開展業務指導、資源設備共享等措施,幫助該院儘快擺脫困境,去年實現醫療毛收入3300多萬,達到該院建院38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醫療保障改革

根據總部、軍區有關指示精神,醫院從2003年初開始推行軍隊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專門成立了醫改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先後完成了大量的籌備和具體落實工作,從近四年醫改運行的情況看,實行醫改後不僅大大簡化了部隊患者就醫流程,基本實現了"一卡通"的要求,使部隊患者能夠方便、快捷地享受醫療服務,提高了服務效率,而且有效杜絕了非保障人員就醫,精簡了不合理就醫人員,在軍免病人門急診、住院人數逐年增長的情況下,藥品費、檢查費所占醫療費比例明顯下降,大型儀器陽性檢查率明顯提高,大大節約了醫療資源,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套用,普遍受到各體系部隊的擁護和支持,確保了醫改工作正常有序的運行。

為兵服務工作

堅持把為兵服務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注重處理好面向市場與瞄準戰場、追求效益與保障打贏、救治民眾與服務官兵等各種關係,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最佳化服務措施,提高服務質量。專門成立了為兵服務組織領導機構,明確提出了"部隊官兵謀打贏,我為官兵保健康"的服務宗旨,開闢軍人就醫住院"綠色通道",實施住院標準、大型檢查、出院帶藥"三放寬",掛號、就診、取藥、住院"四優先"。在為兵服務上不惜代價、捨得投入,近年來醫院為軍免病人補貼的醫療費用逐年增加,去年達4000餘萬元。在此基礎上,醫院不斷改進服務模式,開拓服務領域,提高服務層次,逐步實現了"三個拓展":

一是由一般治療向預防保健拓展。為指導部隊做好疾病預防,組織專家編寫《部隊各類疾病預防保健》系列叢書下發部隊,為官兵預防疾病提供科學指南,被官兵親切地稱之為"裝在口袋裡的保健醫生";堅持每年派出10 多批以專家為主體的精幹醫療隊,深入基層部隊和干休所,上門開展醫療服務;從前年開始分期分批邀請駐甘、青等高海拔艱苦地區、邊防哨所和夫妻執勤點的官兵來院查體就診,先後使120餘名官兵的疾病得到早發現、早治療;通過下一線部隊調研和對住院官兵病情的綜合分析,先後向上級領導機關和部隊提出合理化組訓建議20多條,為部隊科學預防各類病症提供了可靠依據。

二是由醫藥救治向人文關懷拓展。注重從細節入手,把對戰士的關愛體現在具體行動中,戰士就診我們安排專人導醫,戰士住院上門探望慰問,戰士住院過生日由醫護人員安排籌辦,戰士術後免費供應三天的營養餐。特別是對危重傷病員,我們在精心治療的同時,給予他們更多的精神呵護,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戰勝病魔。另外,對在邊防一線或高海拔地區工作,近年來立過功或受到軍以上單位表彰的官兵親屬,在就診住院時視經濟條件適當減免費用,激勵官兵安心部隊建功立業,切實把為兵服務做在了官兵的心坎上。

三是由隨機服務向規範服務拓展。過去醫院為兵服務隨機開展的多,近年來我們把為兵服務列入黨委重大議事日程,研究確定了遠期目標和近期規劃,對年度工作做出具體安排和責任分工,確保了為兵服務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制訂了32條為兵服務措施和8項承諾,出台了《為兵服務獎懲規定》,將為兵服務作為評選各類先進的重要依據,對存在問題的實施一票否決,在"十五"總結表彰大會上,醫院首次對為部隊服務成績突出的10個科室和60名個人給予了重獎,取得良好的反響。前不久醫院遵照黎秀芳同志的生前遺願,將她省吃儉用捐獻醫院的80萬元、軍區衛生部捐贈的20萬元、醫院拿出的50萬元以及全院人員捐助的10多萬元,共170多萬元共同設立為"黎秀芳為兵服務獎勵基金",用於表彰獎勵為兵服務先進單位和個人,激勵推動為兵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醫院為兵服務的做法得到了總後、軍區和聯勤部首長的充分肯定,新華社、中央電視台、《解放軍報》等各大媒體分別進行了宣傳報導。

人才隊伍建設

醫院始終把人才作為興院之本,注重從對人才的根本態度和使用導向等方面尊重人才、從一點一滴細微的地方關心人才。現在醫院最好的車專家坐,最好的房人才住,院領導和機關一直擠在60年代建的二層老樓內辦公,直到今年年初才得以拆除新建。去年醫院黨委常委還集體到機場迎接一名從美國回院的博士,這在總院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在全院人員當中引起良好的反響。在人才建設上醫院捨得花大氣力、下大功夫。

一是為有本事的人才搭舞台。心內科醫師張衛澤博士畢業回院後,醫院任命他為科室主任,積極支持他大膽開展工作,幫助協調科室內部關係,使他能夠很快承擔起科室主任重任,得心應手地開展工作,科室建設特色更加明顯。放療科主任李莎與中科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聯手攻關,在運用重離子束治療淺表性癌症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添補了國內空白,使我國成為世界第4個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

二是為有缺陷的人才補好台。在人才建設上醫院堅持用人所長、避其所短,不搞求全責備。心血管外科原主任退休後,醫院大膽選拔業務技術過硬、工作上有闖勁、富有開拓精神的科室副主任董逸飛為主任人選,儘管有的同志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黨委仍然堅持上報了任用意見。在負責科室工作期間,該同志牽頭完成省內首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全弓置換術,推動了科室業務建設

三是為有後勁的人才建平台。前幾年醫院一些主任、專家退休以後,很多都被南方一些醫院高薪挖走,一些因為編制所限發展無望的科室骨幹,也紛紛"孔雀東南飛",據了解僅東南沿海長三角一帶,就有從我院出去的人員200餘名。為有效解決人才外流的問題,使他們能夠繼續為部隊服務、為醫院建設發揮才幹,醫院開全軍同類醫院之先河,採取設立院內專家組、科室正副主任等超常措施,把近年來退下來的7名同志吸收進入院內專家組,選拔任用23名科室骨幹擔任院內科室正副主任,讓他們享有與正式任命同等的待遇,擔負同樣的職責,不僅有效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而且為人才使用樹立了很好的導向。

泌尿外科年輕的女博士後哈小琴從軍事醫學科學院學成回院後,醫院黨委破格提升她為實驗科副主任,專門建立了"哈小琴生物基因實驗室",全力支持她開展科研工作。目前她已完成國家"863"計畫重點課題1項、獲得國家專利2項,被國家列入"雛鷹"人才培養侯選人。目前醫院有博士78人,碩士167人,留學歸國人才6人,高級技術職務223人,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專家葛寶豐、全軍重大專業技術貢獻獎獲得者、創傷骨科主任劉興炎等在軍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專家教授,也有一批具有高學歷和實際工作經驗的年輕學科帶頭人。現任科室主任平均年齡47.3歲,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占95%。有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人分別被授予"全國醫學科技之星"等榮譽稱號,有7名科主任擔任全軍專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醫院管理工作

近年來醫院各級管理意識不斷加強,管理方法更加科學,逐步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在醫療管理上,嚴格抓好醫療法規制度和醫護操作規程的貫徹落實,不斷加大對違紀違規人員的處理力度。今年年初,醫院黨委針對醫院硬體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醫療設備逐步完善,體制編制調整圓滿完成,各項建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這一實際,及時調整工作思路,轉換工作重心,突出以質量建設為根本,以科學管理為途徑,在全院廣泛開展"科學管理質量年"活動,並將其作為今年和今後較長一個時期黨委工作的重點常抓不懈,通過改進查房制度,加強門急診建設,嚴格制度規定,最佳化服務措施等途徑,使醫院建設達到硬體與軟體協調發展,人員與設備有機配套,技術與服務齊頭並進的良性循環,真正走開靠內涵建設發展,靠全面建設跨越的路子,目前這項活動正在深入開展當中。

在人員管理上,針對醫院現有招返聘人員多,構成複雜多樣的實際,陸續出台了從招聘培訓到考核、待遇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對節假日科主任在位情況進行抽查,有效管控了私自外出行醫、不假外出等現象。在效益管理上,積極穩妥地推行院務保障社會化,對服務中心、保潔、綠化、鍋爐房等採取依託社會的形式進行承包,對食堂和軍人服務社,採取內部抽組的形式進行承包,對院內住房和水電暖維修實行貨幣化管理,藥品、試劑、耗材、儀器設備實行統一招標訂購,本院人員實行持卡就醫制度,規範了管理,堵塞了漏洞。突出車輛、設備、毒麻藥品等重點,加強安全管理,確保了醫院的安全穩定。

基礎設施建設

"十五"以來醫院先後購置引進總價值約1.1億餘元的儀器設備,引進資金3200萬元建成超高速電子束CT、眼科中心、美容整形中心、皮膚診療中心等合作項目,去年又合作引進一台價值1500萬元、性能更為超前的核磁共振設備。近幾年醫院對整體布局進行了科學規劃,完成了新大門的朝向改建,投資2.5億多元新建了門診大樓、外科大樓、高職住宅樓、病區營養保障中心,將舊外科樓改造裝修後設為內科樓,科技辦公樓新建和幹部病房裝修正在進行當中,患者的就醫住院環境,工作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醫療設備

蘭州軍區總醫院外科樓蘭州軍區總醫院外科樓

2002年以來,合資400多萬元成立了眼科中心、美容整形中心、皮膚診療中心;引進了西北首台超高速電子束CT。2002年經國家人事部、總政治部批准,成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醫院擁有直線加速器核磁共振、X-刀、電子束CT、超聲內鏡等千元以上醫療設備2508台(件),醫療設備總價值2.8億多元。2004年6月1日,根據軍委、總部的指示命令,原蘭空473醫院整體併入我院,編為473臨床部。醫院有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學科(中醫藥臨床)、1個國家一期藥物臨床實驗室(藥理基地)、3個全軍專科中心(創傷骨科、泌尿外科、血液病科)、1個全軍專病中心(腦腫瘤診療中心)、1個全軍計畫生育優生優育技術指導中心、1個全軍重點實驗室(骨病研究所)和9個軍區專科中心、2個軍區研究所,實際展開床位1486張。2005年合作引進一台性能更為超前的核磁共振設備,目前正在實施安裝。

醫療科研

蘭州軍區總醫院完成各項醫療指標逐年增長,2004年共完成門急診量32.7萬人(次),收治患者17994 人次,手術6516台(次)。“十五”以來醫院共承擔科研課題9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全軍重點課題1項、面上項目6項、青年基金3項,軍區科研基金18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4項,醫院自選課題51項。共獲各類科技進步(醫療成果)獎60項,其中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研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3項,軍隊科技(醫療)成果三等獎40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20篇,交流學術論文1272篇,其中在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1355篇,在全軍排名穩定在20名左右,在全國排名穩定在70名左右。今年投入800多萬元,從科室設備更新、課題研究、新業務開展等方面,加大對10個重點優勢學科、10個弱國小科的扶持力度,推動科室建設整體進步了。

蘭州軍區總醫院現有一個全國藥理實驗基地、兩個全軍研究所,分別是醫院藥理實驗基地、蘭州軍區創傷骨科研究所、蘭州軍區血液病研究所。建有心血管、普胸外科實驗室、呼吸內科實驗室、肝膽、普通外科實驗室、泌尿外科實驗室、燒傷整形、頜面外科實驗室、老年病研究室等6個專業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設立以來,醫院成立了醫學科研實驗中心,在醫院科室原有實驗室的基礎上,按照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對實驗室建設的標準和要求,投入大量財力,購置實驗室儀器設備,建立完善了血液病研究所、創傷骨科實驗室、泌尿外科實驗室、全軍臨床藥理實驗中心、燒傷整形實驗室等9個實驗室,為科研搭建實驗平台;實驗室擁有流式細胞儀、凝膠成像儀、程式冷凍儀、PCR儀、高速冷凍離心機、超低溫冰櫃,生物力學試驗機、雙層培養機等各類實驗儀器,設備總價值800多萬元。蘭州軍區總醫院實驗動物科有動物實驗用房600平方米,取得了國家和軍隊頒發的實驗動物設施一級、二級標準使用許可證,可以開展一級(普通級)大小動物的各種實驗和二級(清潔級)小動物的各種實驗。呼吸內科實驗室設細胞培養室和分子生物實驗室。生物力學試驗室配有德國申克MTS生物力學試驗機,是目前國內醫院系統唯一的一台生物力學實驗設備。在開展科研活動中,醫院各種實驗設備均可共享共用。醫院每年投資100多萬元用於博士後來院工作的專項科研經費。每年給研究生培養點的導師資助3萬元的專款,設立“醫院科技成果開發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近幾年,蘭州軍區總醫院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才力,以“花園式”建設方向,對營院綠化等進行了整體規劃改造,營造良好的就醫、工作環境。先後投資2.5億多元興建了新門診大樓、外科大樓、高職住宅樓和病區綜合服務保障中心,基礎設施一流。舊外科樓改造為內科樓的工程即將開始,醫院硬體環境日趨完善。工作、生活環境和患者就醫住院條件將全新的改善。

所授榮譽

1991年至1993年,蘭州軍區總醫院連續三年獲得全軍“白求恩杯”優質服務競賽優勝獎,1993年被國際救援組織接納為全軍首家亞洲緊急救援中心成員,1995年成為全軍首批“ 三級甲等醫院”,同年被國家衛生部評為“愛嬰醫院”,1996年在蘭州市組織的十大醫院優質服務競賽評比中名列第一,1998年被甘肅省評為“十佳醫院”,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稱號,被國家民委評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001年、2003年連續被總部評為“為部隊服務先進集體”。2004年被軍區表彰為“管理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2月被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評為"全軍先進醫院"。

研究中心

總院不孕不育生殖醫學中心

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不孕不育生殖醫學中心是總後衛生部審核批准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心,同時也是全軍計畫生育優生優育技術指導中心。生殖醫學中心主要開展以“試管嬰兒”技術為代表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各種男女不孕不育症。中心擁有國際標準化診療技術,為對每一對不孕不育夫婦進行科學、快速、有效的診療,開展了女性輸卵管堵塞、排卵障礙、卵巢性不孕、內分泌失調、復發性流產及其男性精子精液異常、精索靜脈曲張、睪丸異常、射精障礙、生殖道感染、輸精管阻塞等病因的全面檢查和治療。

中心憑藉一流的專業技術,先進的設備保障,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服務,真誠的為每一對不孕患者診治,讓更多家庭實現孕育夢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