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燎沈香

這首詞構成的境界,確如周濟所說:“上闋,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詞選》)而周邦彥的心胸,又當如陳世所說:“不必以詞勝,而詞自勝。風致絕佳,亦見先生胸襟恬淡”《雲韶集》。足見周邦彥的詞以典雅著稱,又被推為集大成詞人,其詞作固然精工絕倫,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實尤為其詞作之牢固基礎。這首詞寫遊子的思鄉情結,寫景寫人寫情寫夢皆語出天然,不加雕飾而風情萬種。通過對清圓的荷葉、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這些情景進行虛實變幻的描寫,思鄉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此詞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的荷花。遊子濃濃的思鄉情,向荷花娓娓道來,構思尤為巧妙別致。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主要描繪荷花姿態,下片由荷花生髮開去,夢回故鄉。

概況

【名稱】蘇幕遮·燎沉香
【朝代】北宋
【作者】周邦彥
【體裁】

原文

蘇幕遮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注釋

①燎:燒。
②沈香:沈,現寫作沉。沈(沉)香,一種名貴香料,置水中則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惡氣。
③溽(rù)暑:潮濕的暑氣。沈約《休沐寄懷》詩:“臨池清溽暑,開幌望高秋。”溽,濕潤潮濕。
④呼晴:喚晴。舊有鳥鳴可占晴雨之說。
⑤侵曉:快天亮的時候。侵,漸近。
⑥宿雨:昨夜下的雨。
⑦清圓:清潤圓正。
一一風荷舉:意味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舉,擎起。司空圖《王官二首》詩:“風荷似醉和花舞,沙鳥無情伴客閒。”
⑨吳門:古吳縣城亦稱吳門,即今之江蘇蘇州,此處以吳門泛指江南一帶。作者乃江南錢塘人。
⑩長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後世每借指京都。詞中借指汴京,今河南開封。
⑾旅:客居。
⑿楫:划船的短槳。
⒀芙蓉浦:有溪澗可通的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唐張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詩:“折桂芙蓉浦,吹蕭明月灣。” 浦,水灣、河流。

詞牌

蘇幕遮
唐教坊曲名。來自西域高昌國(今吐魯番一帶)“渾脫舞”,即“潑寒胡戲”,頭戴油氈帽,高昌語稱為“蘇幕遮”。幕,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蘇莫遮冒》條:“‘蘇莫遮’西域胡語也,正雲“颯磨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後用為詞調。曲辭原為七言絕句體(如張說的《蘇摩遮》五首),以配合《渾脫舞》。《新唐書·宋務光傳》載呂元泰上唐中宗書曰:“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為《蘇莫遮》。”可見此曲流傳中國尚在唐玄宗之前。後衍為長短句。敦煌曲子詞中有《蘇莫遮》,雙調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體。
[編輯本段]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腳▲仄韻腳)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

作者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久被尊稱“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後人改為《片玉集》。

譯文

細焚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舊有鳥鳴可占雨之說),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檐下的“言語”。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乾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這風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吳越一帶,長久地客居長安。五月,我故鄉的小時候的夥伴是否在想我,劃著名一葉扁舟,在我的夢中來到了過去的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

賞析

賞析一

周邦彥的詞以富艷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是清真詞中少數的例外。此詞作於神宗元豐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間,當時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生到任太學正,處於人生上升階段。詞以寫雨後風荷為中心,引入故鄉歸夢,表達思鄉之情,意思比較單純。
上闋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繼寫屋檐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荷搖擺,詞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詞中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下闋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園,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的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盡致。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段落極為分明。一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一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三、四句寫靜中有噪,“鳥雀呼晴”,一“呼”字,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檐語”,更是鳥雀多情,窺檐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葉上”句,清新而又美麗。“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則動態可掬。這三句,實是互動句法,配合得極為巧妙,而又音響動人。大意是:清圓的荷葉,葉面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幹了,一陣風來,荷葉兒一團團地舞動起來。這像是電影的鏡頭一樣,有時間性的景致。詞句煉一“舉”字,全詞站立了起來,動景如生。這樣,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時間,則該是一天的事,而從“鳥雀呼晴”起,則是晨光初興的景物,然後再從屋邊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時間該是拖長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為下闋久客思鄉伏了一筆。
下闋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己身旅泊“長安”,實即當時汴京(今開封)。周邦彥本以太學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為神宗所賞識,進為太學正,但仍無所作為,不免有鄉關之思。“故鄉遙,何日去”點地點時,“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實為不如歸去之意。緊接“五月漁郎相憶否”,不言己思家鄉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這是從對面深一層寫法。一結兩句,“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即夢中劃小舟入蓮花塘中了。實以虛構的夢景作結,雖虛而實,變幻莫測。
這首詞構成的境界,確如周濟所說:“上闋,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詞選》)而周邦彥的心胸,又當如陳世所說:“不必以詞勝,而詞自勝。風致絕佳,亦見先生胸襟恬淡”《雲韶集》。足見周邦彥的詞以典雅著稱,又被推為集大成詞人,其詞作固然精工絕倫,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實尤為其詞作之牢固基礎。

賞析二

此詞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的荷花。遊子濃濃的思鄉情,向荷花娓娓道來,構思尤為巧妙別致。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主要描繪荷花姿態,下片由荷花生髮開去,夢回故鄉。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這裡寫的是一個夏日的清晨,詞人點燃了沉香以驅散潮濕悶熱的暑氣。鳥雀在窗外歡呼著,慶祝天氣由雨轉晴。在詞人眼裡,鳥雀仿佛有著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她們也會“呼”也愛“窺”,如同調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愛。這幾句描寫看似漫不經心,實際上作者是在為下面寫荷花的美麗做感情上的鋪墊。“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國學大師王國維評:“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說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圓潤,就足以流傳千古。至於神理或說神韻,卻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可把這三句譯成白話:“清晨的陽光投射到荷花的葉子上,昨夜花葉上積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紅的荷花在春風中輕輕顫動,一一舉起了晶瑩剔透的綠蓋。遠遠望去,仿佛一群身著紅裳綠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詞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寫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瓏可愛,因為他的故鄉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荷花點燃了詞人的思鄉情,下片開頭他就捫心自問,何時才能重歸故里呢,那美麗的吳門,蘇小小居住的地方。“久”字型現了作者對飄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厭倦,在其它作品中詞人一再以“京華倦客”自稱,可見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鄉。“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結尾三句,詞人恍惚間飛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漁郎正在河上搖著小船,穿梭於層層疊疊的蓮葉……這時詞人忍不住喊道:打魚的大哥 ,還記得我嗎?我是美成啊!情到深處意轉痴,詞人用一個白日夢結尾,給人留下無限的情思和遐想。
這首詞寫遊子的思鄉情結,寫景寫人寫情寫夢皆語出天然,不加雕飾而風情萬種。通過對清圓的荷葉、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這些情景進行虛實變幻的描寫,思鄉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