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良房

藤原良房

藤原良房出生於延曆二十三年(804)。因為嵯峨天皇的眷顧,良房於天長二年(825)出任藏人,其後歷任中判事、大學頭、春宮亮、左近衛少將等職,並在承和元年(834)剛滿三十歲的時候便做到了從四位下參議的位置。依靠著父親的政治力量及妹妹在宮內的作用,良房步步高升:承和二年正月升至從四位上,四月,任從三位權中納言兼左兵衛督,同年任左中將;承和六年,又兼按察使;承和八年,由權中納言升為中納言。

人物

藤原良房

簡介

九世紀初

藤原北家的藤原冬嗣①因為得到嵯峨天皇的寵信,從藏人頭一直升到左大臣的高位,並且將其女順子嫁與正良親王(即後來的仁明天皇)為妃;作為回應,嵯峨天皇也將自己的女兒潔姬嫁給藤原冬嗣的次子藤原良房。

仁明天皇即位時

世稱白河殿、染殿的藤原良房出生於延曆二十三年(804)。因為嵯峨天皇的眷顧,良房於天長二年(825)出任藏人,其後歷任中判事、大學頭、春宮亮、左近衛少將等職,並在承和元年(834)剛滿三十歲的時候便做到了從四位下參議的位置。依靠著父親的政治力量及妹妹在宮內的作用,良房步步高升:承和二年正月升至從四位上,四月,任從三位權中納言兼左兵衛督,同年任左中將;承和六年,又兼按察使;承和八年,由權中納言升為中納言。
仁明天皇即位時,所立的皇太子是淳和上皇之子恆貞親王;但良房一心想讓自己的妹妹順子所生的道康親王成為皇太子。察覺到這種狀況,不願捲入政治權力鬥爭的鏇渦的恆貞親王多次向天皇表明了辭太子之位的心意,卻被天皇和上皇力勸而未能如願。承和九年七月十日,皇太子恆貞親王的親信春宮坊帶刀舍人伴健峰②拜訪了平城天皇的長子阿保親王③,並透露出“嵯峨上皇病情日深,眼見國家變亂將起,將奉太子之命事先往東國早作打算”的意圖,阿保親王隨即將談話內容封書進呈嵯峨上皇的皇后橘嘉智子。橘嘉智子立即召見中納言藤原良房,並將阿保親王的密呈傳奏於仁明天皇。七月十七日,伴健峰及恆貞親王的另一位心腹但馬權守橘逸勢被近衛府拘禁;恆貞親王驚於事泄,再上辭表,但又被仁明天皇慰留下來。到了二十三日的時候,恆貞親王終於被廢,大納言藤原愛發、中納言藤原吉野④、參議文室秋津以下六十餘人被連坐流放。八月四日,道康親王正式被立為太子;良房因功晉為正三位大納言

承和之變

是藤原良房踏入政治舞台後經歷的第一件大事。其時除了阿保親王的密呈之外,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證明恆貞親王意圖謀反,其前往東國的打算,看上去更像是為了逃避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而作出的自保行為;但藤原良房敏銳地把握住了這個機會,顯示了自己果斷狠辣的政治手腕,一舉排除了恆貞親王這個前進道路上最大的障礙,甚至還不惜流放了自己的親叔父藤原愛發和式家的叔父藤原吉野。道康親王終於被立為太子;藤原良房也成功地取代了藤原愛發成為大納言,為自己進入權力中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嘉祥元年

嘉祥元年(848),良房升任右大臣。兩年之後,道康親王即位為文德天皇,其與良房之女明子所生的惟仁親王被立為太子。天安元年(857)二月,良房受封為從一位太政大臣。翌年,文德天皇駕崩,年僅九歲的惟仁親王即位,是為清和天皇。身為天皇外祖父的良房總攬政務,成為事實上的攝政。

貞觀八年

(866)閏三月十日的夜裡,平安宮大內里的正殿入口應天門遭人縱火焚燒,其兩側的棲鳳樓翔鸞樓也一同毀於大火之中。這場人為的災難震驚了朝廷內外。不久,大納言伴善男便告發縱火犯乃是左大臣源信和中納言源融。伴善男向來與源信不和睦,這次更是藉機想一舉除掉源信,於是跟右大臣藤原良相⑤商量,命良房的養子左中將藤原基經包圍左大臣府邸並逮捕源信。基經認為茲事體大,便將此事告知了良房。良房立即向天皇申訴源信無罪,源信才得以免罪。不料,在五個月之後的八月三日,備中權史生大宅鷹取向朝廷告發伴善男、伴中庸父子才是真正的縱火犯,引起了朝廷內外的又一場大騷動。束手無策的清和天皇在八月十九日正式任命外祖父良房為攝政——“重敕攝行天下之政者”,令其收拾事態。良房將伴善男關押起來,開始調查此事。就在這時,伴善男的家臣生江恆山和伴清繩因殺害大宅鷹取的女兒而被捕。在酷刑之下,生江恆山和伴清繩供認出火燒應天門乃是由伴善男、伴中庸父子共謀的。九月二十二日,良房將伴善男、伴中庸父子及紀豐城、紀夏井等共犯流放到伊豆,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財產,排除了最後一股政治上的異己勢力。

大伴氏和紀氏

都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名門。當藤原氏的先祖中臣氏還只是在宮中擔任祭祀占卜的小官時,大伴氏、紀氏就已經是天皇身邊不可或缺的重臣了。對於藤原氏的崛起和壯大,這些沒落的豪門自然是心有不甘。故此,在歷朝針對藤原氏的陰謀中,都少不了他們的影子⑥。承和之變後,伴氏對藤原良房刻意壓制其他豪族的做法十分不滿,與紀氏等同病相憐的豪族逐漸形成了一個反對良房的小集團。良房借這次處理火燒應天門事件的機會,徹底地將這兩個舊貴族勢力排除出中央政權的核心,鞏固了藤原氏的統治地位。

火燒應天門事件之後

良房完全獨掌了朝政大權。貞觀十三年,清和天皇詔賜封良房三千戶,內舍人二人、左右近衛、左右兵衛各六人為隨身兵仗,又帶仗資人三十人,年官並準三宮⑦,良房權勢達到了頂峰。次年九月四日,良房病亡,時年六十八歲。同日,清和天皇追贈良房為正一位,謚忠仁公,封美濃國。其家將良房葬於山城國愛宕郡白河邊。

人物評價

藤原良房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正式的太政大臣⑧,他以外戚的身份開攝政之先河,通過承和之變、火燒應天門等事件,排除了大伴氏、紀氏等自古以來堪與藤原氏比肩的中央豪族,進一步鞏固了藤原氏的獨專地位。由此開始,藤原北家迎來了全盛的攝關時代

藤原家族

藤原家族是日本歷史上的顯赫家族之一。從8世紀後期天皇遷都平安(即京都)以後,藤原家族靠著無數政治謀略操縱日本皇室約300餘年,權傾一時。藤原家族的族長,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左右朝綱。藤原家族是日本歷史上的顯赫家族之一。從8世紀後期天皇遷都平安(即京都)以後,藤原家族操縱日本皇室約300餘年,權傾一時。但是藤原家族的權力和威望不是依靠勇武善戰,而是靠著無數政治謀略取得的。比如藤原家族將家中的女性成員嫁給天皇,這意味著藤原家族的外孫就是未來的天皇。結果,藤原家族的族長,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左右朝綱。藤原家族還利用佛教奪權,他們經常以虔信佛教的幾位天皇出家修行為範例,勸說有獨立思想的天皇不理政務,出世隱退。同時,藤原家族亦絲毫沒有忽視為他們的政治權力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他們慫恿各地貴族將土地託庇於藤原氏名下。這一方面使土地所有者大大減少甚至完全免除納稅的義務,另一方面又使藤原家族得以將國家錢糧飽入私囊。

家族成員介紹

中臣鐮足
藤原家族的始祖是中臣鐮足(FujiwaraKamatari)(614—669),是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7世紀早期,蘇我氏已經完全把持朝政。645年,中臣鐮足和後來的天智天皇(即中大兄皇子)發動政變,殺死蘇我氏的首領蘇我入鹿。天智天皇登基後,任命中臣鐮足為內大臣。他上任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稱大化改新。這次革新的主要內容就是把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移植日本,包括制定法律;丈量土地;登記戶口;把全國分成若干個國(省),由朝廷中央派人治理;發展交通,建設新的道路和驛站;還有就是採取統一的稅制。中臣鐮足死時,天智天皇賜姓藤原。從此,中臣家族便以藤原為姓。
藤原不比等
中臣鐮足之子藤原不比等(FujiwaraFuhito)(659—720)是採用新姓的第一個人。由於父親的威望,他在宮廷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701年藤原不比等成為起草著名的《大寶律令》委員會的領導人。他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聖武天皇,開始與皇族結成裙帶關係。但是直到9世紀下半葉,藤原家族才開始操縱政權。
藤原良房
藤原良房(FujiwaraYoshifusa)(804—872)是在位天皇的岳父,皇太子的外公。857年任太政大臣。天皇死後,於858年扶立九歲的太子登基,是為清和天皇。藤原良房親任攝政,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非皇族血統而擔任此職的人。自他開始,藤原家族把持朝政達300餘年。此後,藤原家族每每說服天皇及早退位,而以幼童登基,以便使他們繼續行使攝政權。在其後的兩個世紀中,這樣的遜位竟達八次之多。藤原家族雖然沒有推翻或取代皇室,但是已經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不過,天皇到了法定親政年齡,是必須結束攝政的,因此藤原良房的侄子藤原基經建立了關白制度。
藤原基經
藤原基經(FujiwaraMototsune)(836—891)872年成為藤原家族的當主,四年後任攝政。他為了進一步擴大權力,創立了“關白”官職。“關白”一職比攝政和首相有著更大的權利,他是天皇的代言人,是天皇與廷臣之間的聯絡媒介,其地位僅次於天皇。884年迫使陽成天皇退位。887年非藤原氏女兒所生的宇多天皇即位,卻不再啟用藤原氏攝政,直至他最後六年的統治也沒有藤原系統的人做關白。但是藤原基經的兒子藤原時平很快重新確立起了藤原家族的霸權。
藤原時平
藤原時平(FujiwaraTokihira)(871—909.4.26)二十一歲成為藤原家族的當主。宇多天皇企圖限制藤原氏的權勢,但由於藤原時平具有行政管理才能,因此宇多天皇不得不任命他為高官。899年藤原時平任左大臣,著名學者菅原道真任右大臣。901年藤原時平設法陷害菅原道真,使其被流放到九州島,從而消滅了他政權獨立的一大敵人。藤原時平雖然始終沒有得到“關白”的職位,但是,他已經成為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由他撰修的行政法規《延喜式》,至今仍有歷史價值。
藤原忠平
藤原忠平(FujiwaraTadahira)(880—949.9.9)909年成為藤原家族的當主。但直到其晚年才開始控制政府。在他當政的時期,各地都發生了叛亂,盜匪橫行,連皇宮都不安全。
藤原道長
當然,最能體現藤原家族的權力的人物是藤原道長(FujiwaraMichinaga)(966—1027)。作為平安中期的攝政,藤原道長的權勢極大。995年成為藤原家族的首領。1017年任太政大臣,一切朝政均由他的“政所”決定。先後有四位天皇與他的女兒結婚。藤原道長在三十餘年的時間裡享盡了榮華富貴,他的府邸比皇宮還要富麗堂皇。日本著名古典小說《源氏物語》和《榮華物語》所描寫的正是藤原道長的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宮廷女侍清少納言的著名隨筆《枕草子》中亦以他為典型,描述了藤原道長的許多事跡。1027年藤原道長死後,藤原家族開始了沒落。
藤原賴通
藤原賴通(FujiwaraYorimichi)(992—1074.3.2)曾任三代天皇的攝政,並建了平等院,其內有日本佛教藝術最優美的裝潢。藤原賴通把持朝政五十二年,直至非藤原氏女兒所生的後三條天皇於1068年即位,藤原賴通被迫引退。到12世紀,在日本朝廷中終於肅清了藤原家族的勢力,此後的日本便是源平二氏之爭的天下。

藤原家族親系資料

藤原家族親系小資料(平安王朝全盛期)
藤原良房:嵯峨天皇女婿,官至大納言,發動“承和之變”——流放伴健岑、橘逸勢,廢恆貞親王皇太子之位。他立自己妹妹順子與仁明天皇所生之子道康親王為皇太子。藤原家族得勢開始。
藤原明子:良房之女,道康親王——即文德天皇后宮,誕清和天皇。自清和天皇起,藤原攝關開始。
藤原高子:良房養女,清和天皇之中宮,誕陽成天皇。她亦是《伊勢物語》中在原業平(六歌仙之首,《源氏物語》主人公光源氏原型之一。)的情人。二人曾經私奔,後被高子的兄長藤原基經追回。成為當時皇族的醜聞。
藤原基經:良房養子,宇多天皇朝太政大臣。
藤原時平:藤原基經之子,宇多天皇朝左大臣。醍醐天皇時將菅原道真以謀反冤案貶謫致死。
藤原忠平:藤原時平之子,與醍醐天皇、宇多太上皇結成三位一體政治體制。俗稱醍醐天皇親政。
藤原穩子:藤原基經之女,醍醐天皇后宮,誕朱雀天皇、村上天皇。
藤原兼家:藤原師傅之子,藤原道隆、道兼、道長、道綱等之父。《蜻螟日記》女作者之夫。
藤原安子、藤原登子、藤原付子:右大臣藤原師傅之女,兼家之妹,村上天皇后宮。
藤原超子:藤原兼家之女,冷泉天皇后宮,誕三條天皇。
藤原詮子:藤原兼家之女,閆融天皇后宮,一條天皇之母。
藤原定子:一條天皇中宮。
藤原道隆:兼家之子,其長女定子為一條天皇中宮。
藤原道長:攝政關白大臣。
藤原彰子:一條天皇中宮,誕後一條天皇、後朱雀天皇;
藤原妍子:一條天皇尚侍;
藤原嬉子:後朱雀天皇后宮,誕後冷泉天皇。
藤原威子:後一條天皇中宮。
藤原賴通:藤原道長之子,攝政。
藤原寬子:賴通之女,後冷泉天皇中宮。
藤原生子:賴通之弟教通女兒,後朱雀天皇后宮。其妹藤原歡子為後冷泉天皇后宮。
藤原教通:藤原家族最後一任關白。從藤原良房到藤原教通,藤原攝關一百八十餘年,子孫七代,出攝關十三任。

註:

①藤原冬嗣為藤原內麻呂之子,藤原房前的曾孫。
②821年以後為避大伴皇子的名諱,大伴氏改為伴氏。
③阿保親王本是平城天皇的長子,但在弘仁元年(810)因與藤原藥子事件有牽連而失勢。
④藤原愛發為藤原內麻呂之子,藤原吉野為式家藤原繩繼之子,兩人均是藤原良房的叔父。
⑤藤原良相為藤原良房之弟。
⑥如長屋王事件中的大伴旅人,橘奈良麻呂事件中的大伴古麻呂等人。
⑦資人是大臣、大納言及中納言用於護衛、驅使的隨從。年官並準三宮即年官與太皇太后宮、皇太后宮和皇后宮一樣,年官是每年的除夕之際,天皇(包括皇族)、後宮的女性(女御、尚侍、典侍)及三位以上的公卿給國司本人俸祿以外的津貼。
⑧此前兩位太政大臣惠美押勝及道鏡均屬特例,後被取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