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位大納言

太政官次等官,共有四名定員,「納言」的意思,依據「令義解」是指「下之建言上納予三公,三公之諭向下宣詔」。職務乃為三公提供協助及參議政事。到了明治時代初仍然保留,但到了明治四年(1871)被廢除。

基本資料

正三位大納言 (令制官太政官) (Dai-Nagon) だいなごん

相關資料

太政官次等官,共有四名定員,「納言」的意思,依據「令義解」是指「下之建言上納予三公,三公之諭向下宣詔」。職務乃為三公提供協助及參議政事,也是作為天皇的近侍,把政務上奏予天皇,同時把天皇敕令向下宣詔的要職,又可以在左右大臣不在時代行職務;另外大納言兼為上卿,負責大節禮儀等事務。歷史上著名的大納言有戰國時代的豐臣秀長(世稱「大和大納言」)及桃山時代的前田利家(世稱「加賀大納言」)。到了明治時代初仍然保留,但到了明治四年(1871)被廢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