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案

藍玉案

藍玉案,是指洪武帝朱元璋誅殺大將藍玉的事件,隨後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此為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指控藍玉謀反,並在藍玉府庫內搜出近萬把倭制武士刀之說,朱元璋立刻以“謀反罪”處死藍玉,抄其家產,誅其三族,此案連累一萬五千人被殺,包括一公爵[爵位]、十三侯爵、二伯爵,史稱“藍玉案”。

基本信息

記載

《明史》

藍玉案藍玉案
“藍玉,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婦弟也。初隸遇春帳下,臨敵勇敢,所向皆捷。遇春數稱於太祖,由管軍鎮撫積功至大都督府僉事。洪武四年,從傅友德伐蜀,克綿州。五年從徐達北征,先出雁門,敗元兵於亂山,再敗之於土剌河。七年帥兵拔興和,獲其國公帖里密赤等五十九人。十一年同西平侯沐英討西番,擒其酋三副使,斬獲千計。明年,師還。封永昌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將軍從潁川侯傅友德征雲南,擒元平章達里麻於曲靖,梁王走死,滇地悉平。玉功為多,益祿五百石。冊其女為蜀王妃。二十年,以征虜左副將軍從大將軍馮勝征納哈出,次通州。聞元兵有屯慶州者,玉乘大雪,帥輕騎襲破之,殺平章果來,擒其子不蘭溪還。會大軍進至金山,納哈出遣使詣大將軍營納欸,玉往受降。納哈出以數百騎至,玉大喜,飲以酒。納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請服此而飲。”納哈出不肯服,玉亦不飲。爭讓久之,納哈出復酒於地,顧其下咄咄語,將脫去。鄭國公常茂在坐,直前砍傷之,都督耿忠擁以見勝。其眾驚潰,遣降將觀童諭降之。還至亦迷河,悉降其餘眾。會馮勝有罪,收大將軍印,命玉行總兵官事,尋即軍中拜玉為大將軍,移屯薊州。”

“時順帝孫脫古思帖木兒嗣立,擾塞上。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帥師十五萬征之。出大寧,至慶州,諜知元主在捕魚兒海,間道兼程進至百眼井。去海四十里,不見敵,欲引還。定遠侯王弼曰:“吾輩提十餘萬眾,深入漠北,無所得,遽班師,何以復命?”玉曰:“然。”令軍士穴地而爨,毋見煙火。乘夜至海南,敵營尚在海東北八十餘里。玉令弼為前鋒,疾馳薄其營。敵謂我軍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設備。又大風揚沙,晝晦。軍行,敵無所覺。猝至前,大驚。迎戰,敗之。殺太尉蠻子等,降其眾。元主與太子天保奴數十騎遁去。玉以精騎追之,不及。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餘人。又追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並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諸物,馬駝牛羊十五萬餘。焚其甲仗蓄積無算。奏捷京師,帝大喜,賜敕褒勞,比之衛青、李靖。又破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師還,進涼國公。”

“玉長身赬面,饒勇略,有大將才。中山、開平既沒,數總大軍,多立功。太祖遇之厚。浸驕蹇自恣,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暴橫。嘗占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北征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帝聞之不樂。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慚自經死,帝切責玉。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為涼,仍鐫其過於券。玉猶不悛,侍宴語傲慢。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專,帝數譙讓。西征還,命為太子太傅。玉不樂居宋、潁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比奏事多不聽,益怏怏。”

“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辭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伺帝出耤田舉事。”獄具,族誅之。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手詔布告天下,條列爰書為《逆臣錄》。至九月,乃下詔曰:“藍賊為亂,謀泄,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胡謂丞相惟庸也。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凡列名《逆臣錄》者,一公、十三侯、二伯。葉升前坐事誅,胡玉等諸小侯皆別見。其曹震、張翼、張溫、陳桓、朱壽、曹興六侯,附著左方。”

譯文

藍玉是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梅少白部落格當初隸屬於常遇春的帳下,對敵作戰勇敢,常戰常勝。常遇春多次在太祖面前稱讚他。

二十年,藍玉以征虜左副將軍的身份跟著大將軍馮勝征討納哈出,在通州駐紮。聽說有元兵駐紮在慶州,藍玉趁著大雪,帶領輕騎兵襲擊攻破元軍,殺了平章事果來,生擒果來的兒子不蘭溪回來。梅少白部落格適逢大軍進發至金山,納哈出派遣使者到馮勝的軍營投降,藍玉前往接受投降。納哈出率領幾百騎兵到達軍營,藍玉非常高興,設酒宴招待他。納哈出斟滿酒杯敬藍玉酒,藍玉脫下自己的漢服給納哈出穿,說:“請穿上這件衣服再喝灑。”納哈出不肯穿,藍玉也就不喝酒。爭執持續了很長時間.納哈出把酒倒在地上,看著他的部下很氣憤地嚷叫,將要離去。鄭國公常茂在席間,徑直上前,砍傷納哈出,都督耿忠架著(納哈出)去見馮勝。納哈出的手下驚懼混亂,(馮勝)派元軍投降的將領觀童去規勸他們投降。明軍回師至亦迷河,招降了納哈出剩餘的部隊。適逢馮勝有罪,太祖收去了他的大將軍印,命令藍玉行使總兵官的職務,不久在軍中授藍玉為大將軍,藍玉移兵駐紮到薊州。

當時元順帝的孫子脫古思帖木兒繼承帝位,侵擾邊塞。二十一年三月,太祖命令藍玉率領十五萬火軍去征討。軍隊出了大寧,來到慶州,藍玉通過諜報得知元帝在捕魚兒海,就從小路日夜兼程,進軍至百眼井。離捕魚兒海還有四十里,沒有見到敵軍,藍玉想要領兵回去。定遠侯王弼說:“我們率領十萬多士兵,進入漠北腹地,一無所得,匆忙率兵回去,將用什麼來回復皇上的詔命?”藍玉說:“對!”命令將士們在地下挖洞做飯,不要露出炊煙和火光。又趁著夜晚來到捕魚兒海南邊,敵人的軍營還在捕魚兒海東北八十多里的地方。藍玉命令王弼做前鋒,快速進軍,迫近敵營。敵軍認為明軍缺乏水源和糧草,不能深入進擊,就沒有防備。加上當時起了大風,捲起黃沙,白天亦昏暗無光。大軍前行,敵人沒有發覺,明軍突然到達元軍營前,元軍大驚,匆忙迎戰,明軍大敗元軍。殺了太尉蠻子等人,招降了他手下的士兵。

藍玉不僅身材高大,滿面紅光,富於勇氣和謀略,有大將的才華。中山、開平王,死後,藍玉屢次統帥大軍作戰,多次立功。太祖待他十分優厚。藍玉漸漸地驕傲自滿,畜養了很多莊奴,這些人都仗著藍玉的威勢暴虐兇橫。藍玉曾經搶占了東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問此事,藍玉真的發怒,趕走了御史。藍玉一直到北征元軍回來時,半夜敲擊喜峰關關門,關吏沒有及時開門接納,藍玉縱容士兵打破關門長驅直入。太祖聽說這件事很不高興。先前,太祖想封藍玉為梁國公,因他犯錯改封涼地,還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藍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會上出語傲慢。藍玉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皇帝多次責備他。他西征回朝,太祖讓他做太子太傅。藍玉對位居宋、潁兩公之下感到不高興,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等到他入朝上奏。太祖往往不聽他的,他更加不高興。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借田時發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兩萬人。朱元璋還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列名《逆臣錄》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起因

藍玉案謀反的起因《明史》、《明太祖實錄》等所述都很簡單,歸納起來不過有這兩點:第一,藍玉嫌自己官小,“玉不樂居宋、穎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

第二,藍玉曾向太祖奏過幾件事,太祖都沒有聽,藍玉認為“上疑我矣”。

點作為藍玉謀反之理由未免顯得過於簡單了,《逆臣錄》中豐富的材料則予以補充。下面看看《逆臣錄》中一些人的供狀材料。
府軍前衛一前所管步軍百戶李成的供狀載藍玉對李成等人一說:“我親家靖全侯做到侯的位子,如今把他廢了。前日說教做太師,今番又著別人做了。我想上位容不得人,公侯每廢了幾個,久後都是難保全的。你眾人征南征北許多年,熬得個千百戶、總小旗做,沒一日安閒快活,你肯隨餚我一心時,早晚來我根前聽候。”

興武衛指揮金事董翰的供狀雲:“有本官(指藍玉)對說:‘我親家靖寧侯征南征北,受多少苦,熬得做個公侯地位,也把他做胡黨全家廢了,我自征進回來,見上位好生疑我,料想他必是招出我來。不如我如今趁早先下手做一場,免致後患。我已與庫軍等衛頭日商量定了,未知你眾官人心下如何?”

東莞伯何榮之弟何宏的供狀載藍玉對詹級說:“詹尚寶,你老子同我做東宮官,我說與你,你見本朝文官那一個有始終?便是老太師、我親家靖寧侯也罷了。如今上位病纏在身,殿下年紀又小,天下軍馬都是我總著。”

按《逆臣錄》中供狀所述,藍玉造反之原因除《明史》等所列兩點外還有:

(一)、藍玉當時身為總兵,掌天下之兵權,有造反之實力;

(二)、當時太祖已身患重病,《逆臣錄》中好些人的供詞均提到太祖“病纏身”,太子剛去逝不久,太孫允墳年紀尚小,這些都為藍玉謀反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三)、藍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之士,“征南征北”的,許多府軍諸衛的頭目積極參與藍玉謀反的活動;

(四)、靖寧侯葉升是藍玉的姻親,他被太祖所殺,使藍玉也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以上四點原因是很充分的,看來藍玉的確是有謀反的可能性的,不過可能性歸可能性,歷史上藍玉到底有沒有謀反這一事實呢?呂景琳先生在《藍玉黨案考》一文中論述了這一問題。呂先生從五個方面進行剖析:第一,藍玉並未招供:第二,謀反時間的眾說紛紜:第三,胡編亂造的胡惟庸李善長故事:第四,涼國公府的門庭若市;第五,具體謀反日期露出了馬腳。最後,呂先生得出結論:藍玉根本就沒有謀反的事實。

筆者是贊成呂先生的觀點的,不過如前所述,藍玉謀反的動機還是很充分的。之所以謀反的動機沒有轉變謀反的事實是由於明太祖的老謀深算。面對“悉無臣禮”的藍玉,太祖先發制人,一舉殲滅了藍玉及其同黨:而藍玉只是被動挨打,束手待斃,這位有勇無謀的大總兵在太祖的跟前根本就沒有還手的餘地。

首先,藍玉謀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姻親葉異被誅。《逆臣錄》中多次提到藍玉說“前日靖寧侯為事,必是他招內有我名字”這句話,而葉異則是胡黨中的人物。有關葉界的事跡史雲:“葉異,合肥人,左君弼據廬,異自拔來歸。以右翼元師從征江州……洪武三年論功,金大都府事。明年從征西將軍湯和以舟師取蜀……論功,封靖寧侯,歲祿二千石,世指揮使……二十五年八月坐交通胡惟庸事黨,誅死。”靖寧侯葉異交通胡惟庸一事《逆臣錄》多有一記載:“一招洪武十一年不一記月日,為見胡惟庸行事,好生有權。是翼不合糾同延安侯、李太師、吉安侯、南雄侯、靖寧侯、普定侯、景川侯、會寧侯等,時常前去本官家往來,飲酒結交。”葉異犯案之經過又是怎樣的呢?《逆臣錄》中載指揮金事田珍的供詞回答了這一問題:“二十四年十一月,靖寧侯密與陳指揮說:‘有我舊識蒙鎮撫為事提下了,我怕他指著我的名字,我這一回好生憂慮。’在後本官果為胡黨事發典刑了。”後來有人評價胡、藍、葉之間的關係時說:“然則靖寧之通胡,因蒙鎮撫而發,涼國之謀逆,又因靖寧而成,以此知藍黨者,即胡黨之流禍也。”

其次,據《逆臣錄》中的招供記錄,許多人既參與了胡黨的謀反,又參加了藍玉黨的謀逆活動。如前軍都督楊春,他在早些年“因見胡承相有權,就投門下,來往商量謀事”,後來胡黨案發,他僥倖躲過,又積極參與到藍玉的謀反活動中。再如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等,均參與了兩次謀逆活動。由此可見,胡、藍兩案關係密切。

過程

起因——藍玉本人驕橫跋扈。

藍玉不僅身材高大,滿面紅光,富於勇氣和謀略,有大將的才華。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死後,藍玉屢次統帥大軍作戰,多次立功。太祖待他十分優厚。

藍玉漸漸地驕傲自滿,畜養了很多莊奴,這些人都仗著藍玉的威勢暴虐兇橫。藍玉曾經搶占了東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問此事,藍玉大怒,趕走了御史。

藍玉北征元軍回來時,半夜敲擊喜峰關關門,關吏沒有及時開門接納,藍玉縱容士兵打破關門長驅直入。太祖聽說這件事很不高興。

先前,太祖想封藍玉為梁國公,因他犯錯改封涼地,還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藍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會上出語傲慢。

藍玉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皇帝多次責備他。他西征回朝,太祖讓他做太子太傅。藍玉對位居宋、潁兩公之下感到不高興,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等到他入朝上奏。太祖往往不聽他的,他更加不高興。[12]

案件經過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兩萬人。朱元璋還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列名《逆臣錄》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後續

藍玉一案,族誅一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被殺一萬五千多人,“元功宿將,相繼盡矣。”謀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剮凌遲處死,念及藍玉與自己是兒女親家,朱元璋心一軟,寬大處理:碎剮改成剝皮。這樣,劊子手把藍大將軍全須全尾整張人皮剝下來,算是留了全屍,並把人皮送往他女兒蜀王妃處“留念”。明末農民軍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祭堂發現了這件“文物”。

評價

藍玉自恃有功,專恣橫暴,所為多不法,舉止傲慢,無人臣禮 。而藍玉案和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合稱為“洪武四大案” 。“藍玉案”和“胡惟庸案”都是謀反案,受牽連的大多是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前後十餘年,屠戮上萬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