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縣

蕉嶺縣

蕉嶺縣,舊稱鎮平縣,梅州市下轄中央蘇區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閩粵贛交界處,西與平遠縣相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毗鄰,205國道和天汕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全縣總面積961.64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23.74萬人。下轄蕉城、長潭、三圳、新鋪、文福、廣福、藍坊、南磜8個鎮,縣境四面環山,由北向南傾斜,其中有山地113.4萬畝,耕地11.5萬畝,河、湖水面及其他面積18.7萬畝,是“全國綠化模範縣”,也是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廣東省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全國文明縣城 。 蕉嶺是客家民系聚居的地方,是廣東的重點台鄉之一,約有“三胞”56萬人,其中祖籍在蕉嶺的台胞46萬人。先後湧現出宋代梅州第一位進士藍奎,晚清抗日保台志士、詩人、教育家丘逢甲,以及羅福星、林修明、謝晉元、丘成桐、丘應楠等傑出人物 。 2017年蕉嶺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3846億元,同比增長7.5%,居梅州市第1位 。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蕉嶺縣舊稱鎮平縣。

春秋戰國時屬“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發兵平南越,設南海郡,蕉嶺地屬南海郡龍川縣。漢高后呂雉五年(前183年),分龍川縣為龍川、揭陽兩縣,蕉嶺地屬揭陽縣。

三國吳(222-280年),蕉嶺地屬東官郡,仍屬揭陽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改東官郡為義安郡,仍屬揭陽縣。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蕉嶺地屬義安郡之海陽縣。

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分海陽縣為海陽、程鄉兩縣,蕉嶺地屬程鄉縣。

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設潮州,以程鄉、海陽、潮陽屬之。

五代南漢乾和三年(945年),置敬州,領程鄉縣。

蕉嶺縣 蕉嶺縣

宋太祖開寶四年(970年),改敬州為梅州,蕉嶺地屬梅州。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梅州為梅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廢梅州路,復稱程鄉縣,隸屬潮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0年),析程鄉之義化、長田、石窟、石正等都,興寧割大信-里, 附義田都,合設平遠縣,隸潮州。蕉嶺之置城地址古懷仁及其最富庶之石窟河平原,均屬平遠縣地。

明崇禎六年(1633年),蕉嶺縣鄉賢賴其肖上書明朝當局,請置鎮平縣。兩廣總督熊文燦採納呈文,作《建城疏》,奏準析平遠之石窟都和程鄉之松源、龜漿二都,設定鎮平縣, 隸屬潮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程鄉為嘉應州,領平遠、鎮平、興寧、長樂四縣,-州領四縣之嘉應五屬始告產生。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大吏奏申嘉應州為嘉應府。十七年(1812年),仍改為州,是為嘉應州鎮平縣。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嘉應州,鎮平縣隸屬廣東省直轄。

民國三年(1914年)因河南省已先有“鎮平縣”,廣東之鎮平縣易名為蕉嶺縣。

1949年5月14日,蕉嶺縣解放。6月,蕉嶺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隸屬興梅專區。

1952年,撤銷興梅專區,蕉嶺縣隸屬粵東行政公署。

1952年8月,蕉嶺與平遠合縣,稱蕉平縣。

1954年3月,蕉平分縣,仍稱蕉嶺縣。1956年2月,成立汕頭專署,撤銷粵東行署。蕉嶺縣改隸屬汕頭專區。

1958年12月,蕉嶺與梅縣合併,稱梅縣。

1961年3月,蕉梅分縣,恢復蕉嶺縣建置。

1965年7月1日,梅縣專區從汕頭專區分出,成立梅縣地區,蕉嶺縣隸屬於梅縣地區。

1988年春,撤銷梅縣地區,成立梅州市,蕉嶺縣隸屬梅州市管轄。

行政區劃

蕉嶺縣 蕉嶺縣

2000年,蕉嶺縣轄12個鎮:蕉城鎮、興福鎮、新鋪鎮、高思鎮、長潭鎮、三圳鎮、文福鎮、廣福鎮、徐溪鎮、藍坊鎮、南礤鎮、北礤鎮。

2002年,蕉嶺縣轄12個鎮(蕉城、廣福、文福、新鋪、三圳、北礤、南礤、藍坊、高思、興福、徐溪、長潭),97個村委會、8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蕉嶺縣轄10個鎮(興福、長潭、藍坊、南礤、北礤、蕉城、廣福、三圳、文福、新鋪),共有9個居委會、97個村委會,1514個村民小組。面積975.1平方公里,人口22.53萬。

2004年10月,蕉嶺縣撤銷2個鎮:興福鎮河東片的東山、湖谷、龍安、叟樂、高畲5個村委會併入蕉城鎮,興福鎮河西片的塹垣、滸竹、上村、神崗4個村委會併入長潭鎮;北礤鎮併入南礤鎮。

據蕉嶺縣政府網2018年12月顯示,轄8個鎮(蕉城鎮、廣福鎮、文福鎮、新鋪鎮、三圳鎮、南礤鎮、藍坊鎮、長潭鎮)、97個村和10個居委會 。政府駐地蕉城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蕉嶺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邊陲,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6°01′~22′,北緯24°25′~53′之間。西界梅州市平遠縣,東南與梅州市梅縣區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相連。蕉嶺縣總面積961.64平方公里。

地勢地貌

蕉嶺縣地質構造比較複雜,岩石累主要有砂頁岩、侵入岩、石灰岩、變質岩等。這些岩類構成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縣境四面環山,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山地、丘陵、盆地的比例為6:3:1。境內山系排列由序,山脈走向有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類。共有五列山脈,這些山脈是蕉嶺縣眾多溪河的分水嶺,河谷低地也大致分布在這些山脈中間。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山筆(1170米,蕉嶺縣最高峰)、鐵山嶂(1164米)、皇佑筆(1150米)、大峰嶂(1092米)、小峰嶂(1057米)、樟坑咚(1020米)等6座。

氣候

蕉嶺縣境屬亞熱帶地區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光照充足,雨季長,雨量充沛,由於南嶺山脈的屏障作用,使冷空氣影響減弱,所以冬季並不十分寒冷。

水文

蕉嶺縣境內河流屬韓江水系,主要河流韓江二級支流石窟河在縣境內長61.4公里,集水面積728.2平方公里。石窟河流域(含其支流高陂河、柚樹河、石扇河、廣福河、溪峰河)是蕉嶺縣較大的盆地和主要耕作區。其他河流還有高思河、南河、北河,亦分別沖積成山間小盆谷。

自然資源

蕉嶺縣風光 蕉嶺縣風光

蕉嶺縣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石、錳、鐵礦、大理石、花崗岩、稀土、銣礦等,其中石灰石23.5億噸、大理石4000萬噸、花崗岩2700萬噸、錳240萬噸、銣礦160萬噸。

蕉嶺是廣東省林業生態最好的縣之一,全縣活立木總蓄積709.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9.4%,居廣東省第六位;是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和全省三個南嶺生態區生態發展試點縣之一。

人口

2017年末,蕉嶺縣常住人口21.1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30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53.48%。年末戶籍人口23.74萬人,比上年增加307人,增長0.13%。全年出生人口3500人,出生率14.75‰;死亡人口2551人,死亡率10.75‰;自然增長人口949人,自然增長率4.0‰ 。

2018年末,蕉嶺縣總人口23.74萬人 。

經濟

綜合

蕉嶺縣 蕉嶺縣

2017年蕉嶺縣實現生產總值793846萬元,同比增長7.5%,居全市第1位,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912萬元,同比增長3.9%,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227628萬元,同比增長6.7%,拉動GDP增長2.1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長5.9%,拉動GDP增長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440306萬元,增長9.0%,拉動GDP增長4.8個百分點,其中財政八項支出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全年人均縣內生產總值37614元,增長7.1% 。

產業園區情況
園區名稱總面積備註
廣東梅州蕉華工業園區26.04平方公里2006年確立為省級開發區
廣州南沙(蕉嶺)產業轉移工業園10平方公里/

第一產業

皇佑筆自然保護區 皇佑筆自然保護區

2017年蕉嶺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10149萬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種植業產值106259萬元,比上年增長4.0%;林業產值35098萬元,增長8.4%;牧業產值57105萬元,增長0.2%;漁業產值6709萬元,增長4.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979萬元,增長7.5%。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3.38萬畝,比上年增長2.6%。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7.74萬畝,比上年增長0.6%;經濟作物種植面積4.29萬畝,增長2.9%;其他作物種植面積11.35萬畝,增長5.8%。全年糧食總產量65206噸,比上年增長1.3%,其中稻穀59905噸,比上年下降0.2% ;菸葉總產量1375噸, 比上年下降1.4%;茶葉總產量2048噸,比上年增長2.6%;花生總產量3912噸,比上年增長22.1%;水果總產量45775噸,比上年增長2.6%;蔬菜總產量123337噸,比上年增長6.6%;果用瓜總產量3674噸,比上年增長6.3%。全年肉類總產量21444噸,比上年下降2.6%,其中:豬肉產量為17800噸,比上年下降1.5%;當年豬出欄228758頭,比上年少6929頭,下降2.9%;牛出欄3110頭,比上年下降46%;羊出欄12713隻,比上年下降9.6%。牛存欄5338頭,比上年下降35%;羊存欄5869隻,比上年下降12.6%。全年漁業水產品產量7681噸,比上年增長6.4%。

第二產業

蕉嶺縣工業 蕉嶺縣工業

2017年蕉嶺縣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96562萬元,比上年增長5.9%。在工業增加值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26964萬元,同比增長5.2%;其中國有企業下降51.6%,民營企業增長13.0%,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7.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6.4%,重工業下降1.7%。

2017年,蕉嶺縣具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比2012年淨新增12家;2017年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2.69億元,比2012年多6.1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1.34%,比全市高5.21個百分點;2017年蕉嶺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6.2%,比2012年提高2.1個百分點;2017年,蕉嶺縣規模以上新型建材產業11家,占蕉嶺縣的31.4%,實現產值40.7億元,占蕉嶺縣規上工業企業產值75.85%。

2017年蕉嶺縣規模以上工業六大行業情況表
行業分類 2017年總產值(萬元) 2016年總產值 (萬元) 2017年增加值 (萬元) 2016年增加值 (萬元) 增加值 同比增長 占蕉嶺縣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水泥製造 358911 271055 65091 57464 15.30% 51.3%
電力生產和供應業 42793 73702 15574 24316 -38.6% 21.4%
其他建築材料製造 55257 52872 14792 13218 17.8% 11.7%
家具製造業 19979 18403 5367 5295 7.2% 4.2%
造紙和紙製品業 23852 14308 4646 3074 51.1 3.7%
專用設備和其它電子設備製造業 15794 17516 4033 4404 6.1% 3.2%

第三產業

2017年,蕉嶺縣第三產業增加值440306萬元,增長9.0%,拉動GDP增長4.8個百分點。蕉嶺縣接待國內外遊客42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08%,其中接待國內遊客417.7萬人次,增長12.2%。全年旅遊總收入331835.53萬元,比上年增長13.04%。

2017年末,蕉嶺縣證券市場共有上市公司1家,市價總值126.3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4.46%。全年上市公司通過境內市場累計籌資30億元,增長100%。年末,證券營業部1家,股東賬戶數22862個,增長21.01%,全年股票交易額累計230.52億元,下降4.47%。

2017年末,蕉嶺縣共有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其中,2017年新增2家。

交通運輸

205國道、天汕高速公路、梅河高速公路貫穿蕉嶺縣境內。

至2017年底,蕉嶺縣已投入42輛新能源公車,開通17條城鄉公交線路,實現8個鎮全覆蓋,蕉嶺縣97個行政村中有92個行政村開通了公交線路,覆蓋率達95%。蕉嶺成為廣東省率先落實城鄉客運一體化的縣(市、區) 。

社會事業

教育

蕉嶺書院 蕉嶺書院

1997年底,蕉嶺縣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實施素質教育實驗縣之一。蕉嶺縣被確立為國家級立項的課題3項,省級3項,市級8項,縣級99項。2002年有四項教學科研課題獲市第二屆普教科研成果獎勵,五項科研課題被市普教科研“十五”規劃立項。

2012年,蕉嶺縣有電大進校聯校1所,普通中學19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職業高中1所,國小81所,幼稚園94所;在校學生36044多人,教師2566多人;有省-級學校1間,市-級學校5間。國小兒童入學率為100%;國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為99.75%。形成了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與成人教育“四大體系”教育。

2017年蕉嶺縣有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3所,在校學生8695人,增長0.7%;職業中學1間,在校學生874人;完全國小17間,在校學生人數13376人,比上年同期增長3.96%。2017年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生升學率100%;國中學生升學率98.3%;高中學生升學率92.3%。考入大專以上的人數1256人,比上年增長2個百分點,其中本科607人 。

科技

2017年末,蕉嶺縣高技術產業企業6家,實現產值54938萬元。蕉嶺縣獲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項。全年全市專利申請量91件,增長133.3%。其中:發明16件,增長433.3%;實用新型42件,增長100%;外觀設計33件,增長120%。專利授權量37件,下降17.8%。其中:發明0件,下降100%;實用新型20件,下降23.1%;外觀設計17件,與2016年持平。

2017年末,蕉嶺縣事業單位共有專業技術人員3614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2352人。

文化

2017年末,黃桂清圖書館有藏書22.2萬冊,法剛博物館館藏物品8531件。文化“三下鄉”活動中,2017年共組織送戲下鄉20場,送電影下鄉1164場,送書下鄉31000冊,受教育人數達83.2萬人次。蕉嶺縣有300瓦立體聲調頻廣播電台1座,有線電視在用用戶2.39萬戶,城鄉入戶率95%,電視覆蓋率98.3%。

衛生

2017年末,蕉嶺縣共有各種衛生機構163個,床位797張,平均每萬人擁有病床33.57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有1101人,其中執業醫師341人、助理執業醫師119人、註冊護士403人。平均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6.37人,平均每萬人全科醫生數6人。

體育

2017年蕉嶺縣共有各類體育場、館2個,其中標準運動場1個;共召開了各大中型運動會2場,參加人數2000人。蕉嶺縣體育健兒在省、市運動會中獲得了36塊獎牌,其中金牌16塊、銀牌11、銅牌9塊。

歷史文化

服飾 

舊時用自織的織家機布制被和衣著,今已淘汰,清至民國初期,官吏豪紳及儒生穿長袍馬掛,平民男女服裝為開襟式,女的為在則開襟上衣,稱大襟衫,衣長齊膝,20世紀以來,服飾多樣,中西服盛行。

鞋帽

舊時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粵俗傳統木履,現時的品種多,式樣日趨新穎,舊時冬天男人戴氈帽、禮帽和棉帽。婦女冬日戴帽(頭裙)藍布所做。

飲食

一日三餐,米飯為主。舊時早上用鍋煮飯,用罩撈把飯撈起,盛於飯甑中,供一天吃,傳統名菜、名吃有“蒜頭燜豬肉”、“燜狗肉”、“炒雞酒”、“鹽焗雞”、“扣肉”、“蘸仔鴨”、“釀豆腐”、“魚生”、“仙人粄”、“豬油粄”、“鍋篤粄”、“黃粄”等。
民居

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圍龍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疇交錯的小丘前。其所採用的建築工藝,是中原漢族建築藝術中最先進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的形式,其結構-般是“-進三廳兩廂-圍”。屋前有-曬禾坪,大門之內,分上、中、下3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以兩廂向後延伸,形成馬蹄形的後圍,其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為半軸,左右對稱,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屋結合成-個大極形整體。

地方特產

三圳淮山:三圳淮山外觀呈黃褐色圓柱狀,密生細鬚根,頒斷後,斷口呈乳白色,粘稠汁液多。烹煮時具有久煮不散的特點,煮熟後口感為酥、糯。

蕉嶺縣 蕉嶺縣

蕉嶺冬筍:蕉嶺冬筍筍殼呈淡黃色,筍肉白色或乳白色,筍體飽滿,殼薄肉厚,外形呈馬蹄狀,有沉實感。筍香味濃郁,筍肉口感細膩爽脆,清甜鮮美。2018年3月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蕉嶺冬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8年3月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三圳淮山”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蕉嶺縣 蕉嶺縣

桂嶺蜂蜜:桂嶺蜂蜜是-種天然保健品,富含葡萄糖、蛋白質、果糖、有機酸、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桂嶺蜂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蕉嶺縣 蕉嶺縣

蕉嶺綠茶:蕉嶺綠茶外型細秀,色澤潤綠,緊直勻齊,素以香甘醇滑著稱,具有助消化、除脂減肥、提神解渴、消除疲勞的作用。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蕉嶺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風景名勝

文福古塔 文福古塔

蕉嶺縣名勝古蹟甚多,古有鎮平八景(金城雄獅、玉閘穿流、桃源春色、花皓晴嵐、仙橋飛渡、長潭夜月、文峰插漢等八景),今有長潭攬勝(長潭旅遊區,含閩粵贛釋迦文化中心、長潭綠園、逸士山莊、澳洲山莊等景點)、龍潭飛瀑、源碧水、土樓古韻、鎮山薈萃(鎮山國家森林公園)、逢甲故居(丘逢甲故居)、皇佑奇觀(皇佑筆自然保護區)、世紀花園等“新八景”。

著名人物

宋代 藍奎 宋朝梅州第-位進士
明代 林丹九 明末清初文人
賴其肖明末清初抗清志士
清代 黃觀清 吏部官員
黃香鐵詩人
近代 丘逢甲 抗日保台愛國志士、詩人、教育家
羅福星抗日復台愛國志士
林修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
謝晉元 抗日英雄
丘成桐數學家
丘應楠化學家

榮譽稱號

長壽之鄉 長壽之鄉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世界長壽之鄉、中國長壽之鄉 、中國全面小康生態文明縣、全國文明縣城 中國金融生態縣、全國文化先進單位 、中國生態文明縣、中國宜居宜業典範縣 、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全國綠化模範縣 、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全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先進縣、南嶺生態區生態發展試點縣、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廣東省教育強縣 等。

2019年0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原中央蘇區片區分縣名單。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