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璋

蔡璋(1872-1958),福建人,是中國第一位速記工作者,於1912年正式出版了中國第一本速記專門書籍《中國速記學》。

基本信息

中國第一位速記工作者

蔡璋(1872-1958),福建人,是中國第一位速記工作者,於1912年正式出版了中國第一本速記專門書籍《中國速記學》。
他少年時跟隨父親學過《傳音快字》,青年時留學日本,並曾經研究過日文速記。回國後,適逢清政府推行君主立憲,設立國會式的資政院,聘任他為一等秘書兼速記科長,時32歲。而他所創辦的速記班,也是全中國第一個速記講習班,學員則由全國各省選派。

琉球革命同志會核心人物

蔡璋的政治活動

蔡璋(琉名:喜友名嗣正)是琉球島閩南三十六姓後裔,是“琉球革命同志會”的靈魂人物。
居住在台灣的琉球人組織“琉球青年同志會”的活動。該會於1941年創立,1948年易名為“琉球革命同志會”。 根據“琉球革命同志會”編著的《琉球與中國之關係》,該會之宗旨,"在鼓吹革命解放琉球,歸屬中國,並啟發琉球之民族思想"。 1958年,蔡璋等結合琉球本土力量,與原社會黨黨魁大宜味朝德成立"琉球國民黨",考慮到各方因素,該黨在政治上主張"琉球自主獨立",並強調"在美國的支援下,建設新琉球"。不過,該黨因未能獲得廣泛支持而於隨後銷聲匿跡。
1948年琉球革命同志會曾致信中國全國各省市參議會。

北京立場:默認“琉球歸日本”

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琉球地位的正式主張,不甚清晰。不過,大陸於1972年與日本關係正常化時所簽訂的《中日聯合聲明》中,對琉球主權問題隻字未提。由於中國在該聲明中,強調“反霸權”,卻未言及日本當年單方面以武力吞併琉球,以及其後中日之間留下的“懸案”一事,且正值美國將琉球交予日本之時,因此可視為中國默認日本對琉球的主權。
事實上,兩國恢復邦交以來,中國未曾就琉球的主權發表過任何異議。不僅如此,大陸也不沿襲“琉球”此一稱謂,而跟隨日本改稱“沖繩”。不過,由於中國也未發表過承認“琉球歸日本”的正式檔案,因此也可解讀為是為了為將來琉球地位再次發生變化時,留下轉寰之餘地。
90年代以來,在中國民族主義高漲的時空下,大陸民間對琉球主權的關切越來越高,網路上也充斥著“還我琉球”的聲音。在學術界,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徐勇等人也發表了“琉球地位未定論”的觀點。由於近年來“琉球地位未定論”並不多見,且首次發自大陸,因此也引發沖繩輿論界的關注。

台北立場受沖繩社會內部變化影響

另一方面,就在大陸民間對琉球地位的討論日益熱烈之際,台灣官方卻出現了放棄堅持多年的“琉球非日本”立場。台灣外交部門日本事務會執行長羅坤燦於2006年5月30日在記者會宣布,行政院已通過決定,將“中琉文經協會駐琉球辦事處”正式改名為“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駐那霸辦事處”。
有學者認為台灣官方對琉球地位的認知之所以出現更弦易轍之舉,其背景最主要是因為戰後經歷了社會思潮劇變的沖繩,已不能與昔日竭誠效忠中國的琉球同日而語。
琉球在亡國後雖然曾經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復國運動,甚至甲午戰爭其間,琉球社會也傾向期待中國勝利,在戰後初期也曾對“獨立論”有過熱烈的討論。然而,整體而言,130年來尤其是戰後,沖繩(琉球)社會所努力的方向,其主軸卻是傾向留在日本國內。最讓了解琉球歷史的世人錯愕的是,沖繩人民於戰後五、六十年代,自主地發動了波瀾壯闊、要求儘早“復歸日本”的社會運動。

沖繩左派人士聯署要求回歸“母國日本”

2007年,有學者與琉球大學所做的一項調查中,也反映了沖繩社會的變遷。該調查顯示有七成的沖繩民眾肯定日本當年對琉球的合併。而在身份認同的結構上,四成的受訪者認同“沖繩人”,二成半認同“日本人”,三成則回答“既是沖繩人也是日本人”。雖然,沖繩的本土認同仍是主流,不過贊同沖繩在政治上從日本獨立出去的只有兩成,反對的則高達六、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調查包括涉及對中國的情感與台灣對琉球立場的相關內容。雖然,該調查並無直接問及對中國的感情,然而從“如果三支球隊一起比賽,一支是日本隊、一支是中國隊,另一支是美國隊﹐您會支持哪一隊?”的結果中也可領略一斑:支持日本隊的高達九成以上,而支持中國隊的不足百分之二。
另外,在釣魚台歸屬問題的認知上,也與沖繩主流社會在國家認同上傾向日本的狀況基本一致(《沖繩(琉球)人如何看釣魚島歸屬問題?》)。時值琉球亡國一百三十年之際,許多關心琉球/沖繩的國人都會緬懷過去中國與琉球形同父子的密切關係,感懷在日治時期那些逆流而上的琉球志士為恢復中琉友好不懈努力的事跡。
與此同時,時過境遷,沖繩社會早已發生了巨變,其原因錯綜複雜。無論如何,兩岸政府在對琉球地位認知上的演變,正是基於此一考量下的結果。
有關琉球的歸屬問題,在歷史與國際法上或許仍有值得討論的餘地,可留給學者們繼續去研究。同時,由於涉及近代中日關係與釣魚台列嶼問題,國人對琉球問題的關心當然也可以理解。針對網路上對琉球問題的討論,從言論自由的角度而言,應該得到尊重。不過,當大家在提出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時,應該先了解過去明清二朝與琉球關係的本質,同時認真地去理解今天沖繩社會的狀況包括沖繩人民的觀點。
130年來,沖繩人民飽受苦難;而當下已是二十一世紀,有學者認為一切的討論都應該在理解和尊重今天沖繩人民的基礎上展開。

中國礦業大學能化系教授

蔡璋(1941.5-),女,浙江省金華市人。中國礦業大學能化系教授。1964年7月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有用礦物精選專業。1982年2月至1984年2月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本維吉尼亞大學進修兩年。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煤炭等礦物的分選研究和高等選礦學、選礦專論、分離技術等多門研究生和大學本科課程的教學工作。1998年獲得江蘇省優秀研究生教師稱號。獨立或任主編出版了《浮游選煤和選礦》、〈選煤廠固—液、固—氣分離技術〉和《選礦工程專業英語》三本高校通用教材。發表有關科研和教學研究論文30餘篇。主持了《煤泥分選方法研究》、《選擇性絮凝脫硫研究》、《降低過濾產品水份特效藥劑研究》和協助主持了《浮選數學模型》等多項科研,並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她系研究生導師,已畢業研究生10多名。社會兼職:煤炭部煤炭科學基金委員會礦物加工利用專業組副組長、全國煤炭標準化委員會選煤分會副主任、煤炭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