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盆村

於是何仙姑降落雲頭,隨手從籃中取出一朵白蓮花,伸手拋於洶湧的波濤中,然後腳踩蓮花飄遊水上。 何仙姑見此招不行,又從籃中扔出一朵蓮花,頃刻間蓮花變成了一條大鯉魚,和龍王進行殊死搏鬥。 由於龍王的污血浸染了何仙姑腳踩的那朵白蓮花,何仙姑無法收回,那朵白蓮花順水漂游,漂到了沙河北岸九里山下的一個小村莊,變成了一朵石頭蓮花。

魚陵山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西部,是一座位於沙河之南、有著明顯堆積層的土山。魚陵山的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左傳》記載:“楚師伐鄭,次於魚陵,涉於魚齒之下。”這段話所講的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湛阪之戰”,楚國的公子格率領軍隊駐紮在魚陵山之後,再涉水到達對岸的魚齒山。

簡介

花盆村是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北渡鎮的一個村。說起魚陵山和蓮花盆村這兩個地名的由來,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相傳在四千多年前的帝堯之時,洪水泛濫,山嶺被圍,毀滅了無數美麗、富饒的田園農舍。帝堯讓穌之子禹接繼父業治理洪水。大禹拔山涉水,風餐露宿,觀察各地水情,日夜不懈,親自持木耜和人民一起與洪水搏鬥。一日,大禹率領治水大軍來到九里山腳下,經過數天的走訪考察,他決定把九里山和娘娘山相接的山凹挖通,將泛濫成災的洪水引入附近的沙河,讓其順著河水付之東流。引洪工程開始後,正值夏季,連日暴雨,山洪爆發,河水猛漲,淤積的沙河承受不了,致使肆虐的洪水衝出河岸,沙河兩岸的村莊被沖毀,老百姓苦不堪言。大禹見到如此慘景,心中很不是滋味,大雨驟停,他便第一個跳入湍急的洪水中,甩開膀子拚命地幹起來。
恰在這時,雲遊洛水途經此處的何仙姑看到了這一幕情景,她深為大禹治水解救苦難百姓的精神所感動,決定助大禹一臂之力。於是何仙姑降落雲頭,隨手從籃中取出一朵白蓮花,伸手拋於洶湧的波濤中,然後腳踩蓮花飄遊水上。沙河中的一個水怪發現何仙姑後,慌忙跑去報告龍王,龍王一聽喜笑顏開:“好你個何仙姑,八仙過海時沒把你弄到手,沒想到今天你倒自己送上門來了,我看你往哪裡逃!”說完,龍王親自率領蝦兵蟹將前去捉拿何仙姑。剎那間,沙河裡波涌浪翻好似翻江倒海一般。面對龍王強大的攻勢,何仙姑沒有一絲畏懼,她冷笑一聲,伸手從籃中抓出一把花朵兒,往空中一揚,頓時,千萬朵花變成了千萬把寒光閃閃的利劍,紛紛刺向龍王,只見龍王輕輕一擺龍尾,飛劍紛紛落入水中。何仙姑見此招不行,又從籃中扔出一朵蓮花,頃刻間蓮花變成了一條大鯉魚,和龍王進行殊死搏鬥。怎奈鯉魚勢單力薄,根本不是龍王的對手,逃向岸邊累死在沙河南岸的一座小山腳下。後來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條與邪惡勇敢搏鬥的鯉魚,就把沙河南岸鯉魚葬身的這座山改名為“魚陵山”。這時,在雲中等待的另外七位神仙看到何仙姑陷入險境,紛紛跳下雲頭,降落水面,各顯神通,和龍王展開一場惡戰。最終龍王抵擋不過眾神仙,身負重傷敗下陣來,倉皇逃回龍宮,緊閉龍門,再也不敢出來露頭了。由於龍王的污血浸染了何仙姑腳踩的那朵白蓮花,何仙姑無法收回,那朵白蓮花順水漂游,漂到了沙河北岸九里山下的一個小村莊,變成了一朵石頭蓮花。因那朵蓮花大如臉盆,同時為了紀念何仙姑為民除害的義舉,從此這個村莊的名字就改作“蓮花盆村”。

地方特產

今年74歲的劉聚發是個果樹土專家。1980年,他靠種植果樹率先致富。隨後,他決定利用所學技術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從1984年起,劉聚發便開始向貧困戶義務傳授果樹種植技術。凡經試種成功的新品種,他就帶著資料、果樹圖片跑到周邊縣(市、區)向貧困戶推廣,並無償為果農提供建園設計、果樹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服務。他引種“日本巨峰”葡萄獲得成功後,帶動附近石廟、北渡等村連片發展300多畝,使150多戶農民從中受益。 20多年來,劉聚發培育果苗數千萬棵,推廣果樹新品種100多個,在平頂山及南陽、漯河等地帶動農民發展果樹4萬多畝,使3000多戶貧困農民靠種植果樹脫貧致富。他也多次獲得市“科技標兵”、“個體造林綠化模範”、“造林綠化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