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

2010年9月月底,兩位世界頂級富翁沃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茨將來到北京邀請50位中國富豪參加的一場“慈善晚宴”。因為二人此前在美國成功勸說40名美國億萬富翁公開承諾捐贈自己至少一半的財富,此次蓋茨與巴菲特的中國之行,也被解讀為“勸說中國富豪參與慈善募捐”。

簡介

圖為蓋茨和巴菲特圖為蓋茨和巴菲特

2010年9月月底,兩位世界頂級富翁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將來到北京邀請50位中國富豪參加的一場“慈善晚宴”。

備受關注的“蓋茨與巴菲特中國慈善行”目的終於明確:他們將於2010年9月27日或29日在京舉行一場小型的慈善晚宴,一是倡導兩人慈善理念;二是交流了解中國的慈善現狀。此前的“勸捐”說完全不在計畫當中。

蓋茨和巴菲特此行最初的目的只是在他們訪華(辦理其他事務)期間組織一次與慈善事業相關的聚會,本意並沒有打算“中國要說服中國人進行慈善捐款”,更不會象在美國那樣,動員富人進行“財富捐贈承諾”。
據了解,為了打消中國富人們的疑慮,蓋茨和巴菲特可能會在本周發來一封親筆信,說明有關慈善聚會,只是希望“結交朋友、溝通思想、尋找夥伴”,並不會給他們帶來有關財富捐贈上的壓力。

活動計畫

蓋茨巴菲特慈善中國行活動預計將有8-9天行程。在此期間,比爾蓋茨與巴菲特,除了將參加首次在中國舉辦的與中國富豪的慈善聚會外,還將考察股神巴菲特在中國的商業投資項目。據悉,考察投資行程會涉及北京、上海、廣東。
如果沒有意外,除了4天在北京的行程外,兩人將赴廣東進行考察,知情人士透露,行程可能與巴菲特過去投資的項目相關,包括“檢查工作、了解情況、繼續深化投資等”。

活動目的

圖為蓋茨和巴菲特圖為蓋茨和巴菲特

蓋茨和巴菲特此行最初的目的只是在他們訪華(辦理其他事務)期間組織一次與慈善事業相關的聚會,本意並沒有打算“中國要說服中國人進行慈善捐款”,更不會象在美國那樣,動員富人進行“財富捐贈承諾”。

只是希望“結交朋友、溝通思想、尋找夥伴”,並不會給他們帶來有關財富捐贈上的壓力。

第一個曝出巴菲特將來華訊息的張欣在9月6日的部落格文章中寫道:巴菲特在2010年8月24日發給她的邀請中寫得很明確,“希望此次聚會成為大家就慈善話題交流的一個契機。參與此次活動的嘉賓無需做出任何慈善承諾或是進行捐款。”

英國金融時報則引述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北京首代葉雷的話說,蓋茨和巴菲特舉行晚宴的目的是結交朋友,並與有意從事慈善事業的合作夥伴交流想法,而並非為了勸說中國大亨們捐款。

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的一位新聞發言人7日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蓋茨和巴菲特最快將於本周發表公開信,詳細說明他們在本月末訪華時宴請中國富豪的目的。該發言人說,蓋茨和巴菲特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如何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推動慈善事業。

反應 

圖為蓋茨和巴菲特圖為蓋茨和巴菲特

一、陳游標:不僅裸捐還要留債
對於“巴比”中國行,陳游標3日表示,剛剛收到邀請函,還沒有細看。

記者:您認可蓋茨和巴菲特的慈善理念嗎?對於“捐款誓言”您的態度是什麼?

陳游標:我特別支持和認同蓋茨和巴菲特的慈善觀點。中國富人需要像蓋茨和巴菲特這樣的富人來製造一些壓力,然後將壓力轉化成做慈善的動力。中國富人的成功離不開老百姓和國家政府的支持,富裕後,應該有回報,我現在是左手拿錢,右手回報社會。雖然蓋茨、巴菲特這次來不會勸捐,但我已經準備好主動回應他們,向他們承諾捐款,我會在見面時把自己的承諾書交給他們。

記者:您這次承諾的內容是什麼呢?
陳游標:我這次不是捐一半財產,而是不留任何家產,我不但一分錢都不會留給兒女,我還打算在必要的情況下製造一些債務給他們。我從小就是在貧困家庭中長大,我知道這種環境可以磨鍊一個人的品格和意志。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財富。

記者:那您的子女是否能接受您的這個決定呢?

陳游標:我的孩子一個7歲,一個13歲。這些年,我參加很多捐款活動都會帶著他們,讓他們從小就參與到我的慈善活動中,適應這種行為和理念。他們很認同我的做法,我相信他們完全能接受。

記者:孩子現在還小,您能確信他們長大後,對價值觀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後,還同意您的這個決定嗎?

陳游標:我的子女可以說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他們的綜合素質非常好。我相信,對於我的理念,他們會越長大越理解。

二、晚宴引爭議

新首富宗慶後婉拒邀請:捐出全部資產不是真慈善。宗慶後說,捐出全部資產的行為背後,不過是無法支付高額遺產稅和企業避稅的變通做法,並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續地為社會創造財富才是真正的慈善。

陳游標:將勸蓋茨和巴菲特為中國捐1000萬。9月7日,南京,陳游標接受了早報記者採訪。談及“巴比”中國行,陳游標卻有著自己的打算。“我要勸蓋茨和巴菲特捐款,捐個1000萬也好,為中國慈善真正做出貢獻,為中國富豪做出榜樣。”陳游標說。

主辦:不公布與會者名單 只談慈善不勸捐。“客人的名單和人數我們承諾保密,就一定不會公開。”9月6日當被問及受邀的中國富豪名單時,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媒體負責人張璟如是說。張璟證實,巴菲特與蓋茨將於9月29日舉辦一個以慈善為主題的聚會。屆時,將會有幾十位貴賓應邀出席,“是私人聚會,所以不會有媒體所說的勸捐。”
受邀者:多數默不作聲 有的怕逼捐拒絕參加並不是每一個富人都對於邀請欣然接受。據說,在接到邀請後,很多受邀富豪都會反覆確認是否會在晚宴上被“勸捐”,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因此拒絕參加。即使是廣為人知的受邀者,比亞迪的王傳福,也對此避而不談。

旁觀者:有人鼓掌 慈善行為影響很重要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清華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慶安等人都對此次“巴比”之行表示樂觀。金錦萍認為:“從二人還未抵達中國,就已經引發了這么多的討論來看,就已經算有功了。”旁觀者:有人潑冷水 美國式捐贈未必都合適與中國富豪們的低調態度不同,歐洲的富豪們和媒體並不買巴菲特的賬,他們普遍反感這種美國式的炫富行為,他們認為這是經濟衰退促使美國富人尋求新的地位象徵;華爾街投資大亨卡爾·伊坎認為,巴菲特和蓋茨並沒有很好地告知募得的資金將如何運作。

相關信件

2009年11月3日晚,陳游標與比爾·蓋茨在北京進行私人會晤(資料圖)2009年11月3日晚,陳游標與比爾·蓋茨在北京進行私人會晤(資料圖)

一、陳游標致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
陳游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將在與“巴比”見面的當晚主動向二人做出裸捐承諾,並當場送上捐款“承諾書”信件。昨天,陳游標將剛剛起草完的捐款“承諾書”發給本報,表示在向“巴比”遞信之前,願先向社會公示,以示其“裸捐”誠意。

尊敬的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先生:
作為美國首富和“股神”,你們最近在全球掀起一股慈善風暴,希望世界各國億萬富豪行動起來,將自己半數財富捐贈出來,支持慈善事業,讓我非常敬佩和感動。

去年11月3日晚,我接受比爾•蓋茨先生邀請在北京進行私人會晤,就慈善事業進行了親切交流。這次又應你們共同邀請再商慈善事業,感到非常愉快和高興。今天,當你們來到以“勤勞、智慧、善良”聞名於世的中國時,我在此鄭重宣布:將做第一個回響並支持你們行動的中國企業家。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不是捐出一半財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這也是我給你們兩位先生中國之行的見面禮。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世界各國無論富人還是窮人都是一家人。只是由於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機遇不同,分工不同,所以在擁有財富數量上有了差別。事實上,在中國,每一個企業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離不開穩定的社會環境,更離不開廣大普通員工的辛勤勞動。所以,每個富人應該意識到:能夠成為富人是幸運的,但你擁有的財富絕不可以僅僅屬於自己個人,你有責任為他人、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報社會

我作為一個富人,絕不做財富的守財奴。目前我每年都在把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潤拿出來做慈善。2009年我們公司淨利潤4.1億,我捐出去了3.13億,捐出淨利潤的77.6%。財富是什麼?我認為,財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個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裡,要是有一條河就該與大家分享。

從1998年做企業以來,我每天都在奔跑中,沒有休息過一個周末。為了公司的發展,我總是精打細算,將每一分錢用在該用的地方,因為我要將節省下來的每一分錢用於慈善事業。我認為,慈善不是一時一地的,它永遠沒有終點,我做企業10年來,到目前,累計向社會捐贈款物13.40億,直接受益者超過70萬人,今後我還將一直這么堅持下來。

我一直認為,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當我們活著的時候,能夠轟轟烈烈地為自己的國家乾一番事業,創造財富,創造就業,創造文明和進步,無疑是幸福和快樂的。同樣,當我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把財富歸還世界,讓更多遭遇不幸和貧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離開這個世界,更是一種高尚和偉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則是可恥的。

人類的慈善是不分國籍的,世界會因為我們的慈善行動而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平等,多一些愛,並且會變得更加美好。這正是我們共同的期望。

祝你們永遠健康快樂!你們的中國朋友陳游標
2010年9月

專家分析

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

來華不勸捐或因被唱衰
從聲稱要來中國之始,一個多月來各路媒體均以“勸捐”話題熱議中國富人反應,在這種浩大聲勢下,蓋茨、巴菲特最近聲稱來華不為勸捐。原因究竟為何?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分析,蓋茨和巴菲特來中國的目的和行程被媒體報導已久,二人不可能不關注中國各方反應,因此對於近期中國的各種觀察報導,二人應該有所耳聞。對於最近才明確表示來華不勸捐,很有可能是看到中國媒體一片“唱衰”後做出的決定。該專家還分析,蓋茨和巴菲特雖然跟一部分中國富人有過接觸,但之前的接觸形式並不能讓他們完全了解中國的富人群體和慈善現狀,當“真刀真槍”推行勸捐時,中國富人的現實情況不會如他們的樂觀預期。

慈善行為不僅限於捐財
“巴比”中國行在此前引起關注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富人能捐多少錢。對此,北大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表示,雖然這次大家會關注捐錢,但慈善行為絕不僅僅包含捐錢。慈善行為可以針對所有的有能力的人,不管是經濟能力,或者是其他能力,每個人都有強項,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慈善不單純意味著有錢人幫助窮人,而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各種方式去幫助、支持別人,做各種有益於社會的事。這才是慈善文化

2010年6月,蓋茨和巴菲特在美國聯合發起了“捐款誓言”行動,呼籲億萬富翁承諾將自己過半財產捐獻給慈善事業。兩個人通過打電話和致信向富翁勸捐。截至目前,美國已有40個富有的個人和家族許諾把他們大部分財富捐給慈善事業。這其中,除了蓋茨夫婦及巴菲特之外還包括紐約市長、彭博諮詢社創始人布隆博格、軟體企業甲骨文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埃里森、多媒體公司NNC執行長迪勒、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導演盧卡斯和華裔生物製藥業大亨陳宋雄夫婦等。

對於此次“勸捐”,蓋茨公開承諾,慈善運動不會接受或管理富豪們的捐款,只希望他們做出道德上的承諾,在生前或身後作出捐款,並通過公開信解釋捐款的目的。

在美國40位富翁“作出承諾”之後,巴菲特對媒體表示,9月底,他和蓋茨將前往中國,與中國的富豪們面談。

評論

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

蓋茨與巴菲特的“慈善中國行”,已有50多名中國富豪接受了邀請,準備參加由他們組織的有關慈善的“封閉私人聚會”。而中國首善陳游標致信蓋茨和巴菲特,表示將回響“裸捐”號召,在離世後捐出全部個人財產

其中有則趣聞,蓋茨與巴菲特的“慈善中國行”, 邀請50多名中國富豪參加宴會,而受到邀請的富豪們紛紛打聽是否會在現場被要求作出捐款承諾,以此來決定是否出席。近年來,有關富豪捐款的新聞時常出現在媒體,但是通常都是出現在大災害的時候,而平時的捐款事件則少得可憐。在中國很多的富豪還沒有真正形成慈善意識,將金錢看著身外之物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在中國的傳統價值觀里,我們為“再窮不能窮子女”而奮鬥,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死後把財產傳給子女是理所當然的。

在西方文化里,富人只是財富的社會管理人,金錢是一種財富,但金錢過多也是一種負擔,因為過多的金錢可能會導致子女生存能力的喪失。蓋茨更是提出:給子女過多的財富其實破壞了美國創業社會的一個基本原則,機會均等。在一定層面上,是社會成就了個人,所以西方的很多富豪都把選擇做慈善事業當做自己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

在商言商,追逐能潤是每個商人的天性,但是盈利和社會責任是對等的,盈利越多,責任越大。財富得之於社會,也應該回歸社會,每個商人都應該思考在納稅之外如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即使從功利的角度上將,商人通過參與更多的公益事業也能樹立良好的個人和企業形象,一個熱心慈善的品牌也會是可信賴的品牌。也可以說,慈善也能為商人盈利帶來不小的幫助,陳游標最近在媒體的頻繁曝光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僅如此,中國首善陳游標的“巴菲特”之秀也在證明中國這個剛剛崛起的富豪階層也在漸漸形成了致力公益事業的慈善之風,他應該成為企富豪做慈善的風向標,讓更多的中國富豪看清慈善的意義所在,使得整個社會的慈善事業能夠邁出重要的一步。現代文明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水平。很難想像,一個缺乏慈善意識的社會能夠與文明緊密掛鈎。

僅僅只有一個陳游標的出現並不能夠改變整個社會慈善事業落後的局面,只有更多的陳游標出現才能帶動社會的慈善理念發展。然而對於,也不須太急功近利,畢竟整個社會的富豪集團剛剛形成,財富積累的時間太短,他們對於財富的理解和認識也許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社會看法

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

據媒體報導,蓋茨與巴菲特的“慈善中國行”,已有50多名中國富豪接受了邀請,準備參加由他們組織的有關慈善的“封閉私人聚會”。此次蓋茨與巴菲特的中國之行,目的只是在為了在華辦理其他事務期間,組織一次與慈善事業相關的聚會,本意並沒有打算說服中國富豪進行慈善捐款,更不會象在美國那樣,動員富豪進行財富捐贈承諾。

儘管如此,中國富豪仍然表現得十分謹慎。除一小部分富豪拒絕了邀請之外,絕大部分接受邀請的富豪,也都紛紛打聽是否會在現場被要求作出捐款承諾,以免出現尷尬場面。

在中國,許多富豪還沒有懂得慈善的真正意義,將錢財看作身外之物的富豪少之又少。因此,當蓋茨和巴菲特在美國勸其他富豪捐出過半身家之後,又來到中國勸捐之時,中國富豪感到壓力很大很正常。

近年來,有關中國富豪的捐款新聞,時常會出現在各種媒體,有關部門也對各種捐贈活動進行過表彰和鼓勵。但是,這些捐款更多的還是出現在重大災難發生以後,如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土石流、南方冰雪災害等,且都與地方政府組織的慈善捐贈活動緊密相連。相反,富豪的日常主動捐贈行為卻很少出現。這就讓人產生一個疑問,中國富豪的慈善意識已經形成了嗎?

我們並不認為中國富豪的慈善行為都是被“逼”的,我們更不認為向災區捐款就不是一種慈善行為。但是,慈善行為總與災難結伴而行,可能很難與自覺完全劃等號。因為,真正的慈善,應當是一種完全自覺的行為。蓋茨、巴菲特的慈善行為所以令人崇敬、令人讚嘆,就在於他們的行為沒有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和推動,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的慈善行動。也正因為這樣,蓋茨、巴菲特這樣的富豪參加任何慈善聚會、慈善活動,都不會擔心被要求當場認捐,也不會要求將自己參加慈善聚會的情況保密。

現代文明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水平。其中,富人的慈善意識、社會正義行為、社會道德等,則是社會文明程度高低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很難想像,一個慈善事業主要由政府來推動以及富人尚不具備足夠慈善意識的社會,能夠與現代文明緊密掛鈎。

當前,中國的一些富豪捐贈行為多是在政府的推動下才被動做出。一些富豪在慈善方面的投入並不少,但是,自覺慈善的比例卻不高。這不僅需要富豪們深思,也需要政府深思。中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貧困階層的人口還比較多,而政府在救濟窮人、保障窮人生活方面的能力還嚴重不足,這就更需要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

蓋茨、巴菲特的中國之行,雖然只是一次慈善事業的推廣與宣傳活動,沒有任何的強制要求,但是,對中國富豪來說,千萬不要錯過這次接受慈善教育的機會,更不要將其認為是一次讓自己難堪和尷尬的活動。因為,慈善本身就是一次對企業和個人形象的宣傳,尤其是這種沒有任何政府意志的慈善活動,更容易提升企業和捐贈者個人的社會形象。而在社會慈善事業尚不發達的中國,任何慈善行為,都會贏得社會的高度讚揚和認可,贏來人們的尊敬和支持。這一點,希望中國的富豪們能夠充分理解和把握。

最新動態

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

從來沒有哪一頓晚飯會讓中國的超級富豪如此矛盾。在巴菲特和蓋茨的中國聚會開始前,那些收到或是沒有收到邀請的富豪都在忐忑等待。這個原本單純的聚會因為巴菲特和蓋茨的慈善行為變得越來越沉重。

因為太多的關注,負責此次聚會的蓋茨基金會中國辦事處明顯感受到了壓力。“這不是一個慈善晚宴,而是巴菲特和蓋茨在中國的一個私人聚會。”蓋茨基金會的新聞官張瑾向記者強調。從巴菲特和蓋茨確定中國行程後,輿論一直認為他們會在中國勸捐。

上月初,巴菲特和蓋茨共同號召美國40位億萬富翁承諾捐出自身至少一半的財產用於慈善。根據美國媒體統計,這一承諾捐贈可能超過1250億美元。當時巴菲特就明確表示,他會和蓋茨一起和中國、印度富豪交流慈善理念。

據記者了解,基金會無意公布此份聚會名單。但SOHO中國CEO張欣、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游標、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明確表態收到了邀請,但並未表態一定參加晚宴。在9月29日的聚會上,計畫會邀請50位中國富豪。

雖然巴菲特在發出邀請時就明確表示僅僅是為了“交朋友”,僅僅是為了和中國富豪交流慈善話題,嘉賓無需做出任何捐款承諾或進行捐款。但有了巴菲特和蓋茨的全球勸捐行為,很難讓中國富豪不左右為難。一些受邀請富豪打電話給基金會辦事處,詢問是否需要承諾捐款。

為了打消中國富豪的疑慮,巴菲特甚至考慮在本周專門寫信解釋自己中國之行的動機。但巴菲特還未動筆,國區域網路上已經出現了以巴菲特口吻惡搞中國富豪的信件。“現在還沒有收到巴菲特關於聚會解釋的信件。”張瑾稱。

根據胡潤富豪榜的數據,中國至少有87.5萬名身家上百萬美元的富豪,這其中有130名億萬富豪,數量上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在巴菲特和蓋茨聚會成為熱點話題後,國內富豪明顯分成幾個陣營,以陳游標為首的富豪明確表示回響慈善,並承諾裸捐;部分富豪則表示持開放態度,邊吃飯邊探討慈善。也有人表示根據目前國情,企業家用錢投資、創造就業、稅收是更大的慈善。而絕大多數富豪則選擇了沉默。

晚宴

9月29日下午四點左右,蓋茨(左6)和巴菲特(左8)到達城堡。9月29日下午四點左右,蓋茨(左6)和巴菲特(左8)到達城堡。

2010年9月29日備受各界矚目的蓋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莊園舉行。據主辦單位表示,當晚赴宴的企業家約有50人,並未像此前預測的那樣“有一半富豪拒絕出席”。且“巴比”信守此前承諾,並未藉助慈善晚宴對中國富豪“勸捐”。

據潘石屹透露,當晚的宴會廳大約擺了六七桌,按照每桌8人計算,企業家和家屬合計約50-60人,其中企業家約50人。另據媒體報導,這些企業家中既有此前高調確認出席的王石、陳游標、余彭年、牛根生、馮侖曹德旺,也有之前媒體猜測的柳傳志張朝陽馬雲,還有“壹基金”創始人李連杰以及幾位部委官員,如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和央企領導人等。
據悉,宴會從下午5時20分左右開始,首先是一個由楊瀾主持的討論會。巴菲特和蓋茨分別講述了自己的慈善故事,並簡要介紹了正在提倡的“慈善捐贈承諾”活動。但二人同時強調,中國需要探索適合自己獨特國情的慈善模式。據悉,會議中“巴比”二人並未出現“勸捐”的言辭。
巴菲特稱,慈善捐贈是很私人的決定,此次來中國只是和大家分享經驗。“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樹立了榜樣,他一生都在捐贈。3個孩子都從事慈善,每人管理一個慈善基金會。我給他們每個基金會捐贈了10億美元。”
巴菲特認為,中國慈善發展會超過美國,並告訴準備投身慈善的人們“不要怕失敗,以前我們都有許多失敗。”他還說,對中國而言,現在這一代人是“關鍵的一代人”,當今一代成功的企業家將有機會引領並激勵後來人為慈善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蓋茨也談到家庭對他慈善觀念的影響。蓋茨說,他父親曾教導他,做慈善是讓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蓋茨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財富全部用於慈善,因為他體會到了做慈善的快樂。蓋茨表示很關注捐助會用在什麼地方,他本人重點關注的領域是疫苗研究和教育領域。
現場討論最熱烈的是關於“裸捐”的話題。晚宴中,陳游標繼續大談“裸捐”,稱他的“裸捐”是給蓋茨和巴菲特兩人中國之行的見面禮。但發言的多數人表示反對,覺得在當前國情下,裸捐較極端,應將更多資金用於企業發展。
據悉,昨晚與會人士討論的話題包括對待財富和捐贈的態度,捐贈如何更有效,以及慈善對家庭的影響。根據微博爆料的內容,“裸捐”成了當晚熱烈討論的話題。大家普遍認為,做慈善應該保持理性,富人做慈善也要循序漸進。
李連杰表示,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參加慈善工作;他同時呼籲不要形成向富人逼捐的局面。很多發言人表示,應改善中國慈善環境,為慈善立法
據悉,此次慈善宴會的討論環節持續時間不到兩小時,隨後進入冷餐會。
潘石屹表示,參加晚宴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對於當前慈善環境的關注,對進一步完善慈善制度,規範善款的使用,提高善款使用效率的呼聲很高。他期待中國的慈善環境能進一步得到改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