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桿

蒿子桿

蒿子桿(學名:Chrysanthemum carinatum),又名小茼蒿,是一種菊屬植物,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長形羽狀分裂,花黃色或白色,瘦果棱,高二三尺,莖葉嫩時可食,亦可入藥。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蒿子桿菜蒿子桿菜
蒿子桿(學名:Chrysanthemumcarinatum),又名小茼蒿,是一種菊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南岸,株高約15至20厘米,抽苔開花時,株高可達1米。在歐洲原本是庭園中美麗的觀葉植物,但在宋朝引進中國後,卻成為餐桌上美味的佳肴。蒿子桿適合在溫和或略冷的環境中生長,在溫暖的夏季很快開花成熟。種子於初春或秋季播撒。

形態特徵

蒿子桿蒿子桿
蒿子桿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70厘米,莖直立,通常自中上部分枝。基生葉花期枯萎。中下部莖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8-10厘米。二回羽狀分裂,一回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3-8對。二回為深裂或淺裂,裂片披針形、斜三角形或線形,寬1-4毫米。頭狀花序通常2-8個生莖枝頂端,有長花梗,並不形成明顯傘房花序,或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徑1.5-2.5厘米。總苞片4層,內層長約1厘米。舌片長15-25毫米。舌狀花瘦果有3條寬翅肋,特別是腹面的1條翅肋伸延於瘦果頂端並超出於花冠基部,伸長成喙狀或芒尖狀,間肋不明顯,或背面的間肋稍明顯。管狀花瘦果兩側壓扁,有2條突起的肋,余肋稍明顯。
多生於農田栽培或野生,吉林省有野生,全國普遍有栽培。

營養價值

蒿子桿有蒿子清氣,菊之甘蚝,是一種醫療食兼優的蔬菜。含大量胡蘿蔔素,是黃瓜、茄子含量的15-30倍。此外,它還含一種揮發性的精油以及膽鹼等物質,因此具有開胃健脾、降壓補腦等功效。常食蒿子桿,對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記憶力減退、習慣性便秘等均有益!

藥用價值

蒿子桿的莖葉可做中藥,可平時用於補肝腎,縮小便,寬中理氣。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心煩不安,痰多咳嗽,腹瀉,脘脹,夜尿頻繁,腹痛寒疝等病症。

食用價值

蒿子桿也可做為菜來食用,在中國古代蒿子桿為宮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蒿子桿的莖和葉可以同食,清氣甘香,鮮香嫩脆,一般的營養成份無所不備,尤其胡蘿蔔素的含量極高,是黃瓜、茄子含量的20~30倍。有“天然保健品,植物營養素”之美稱。其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揮髮油,有助於寬中理氣,消食開胃,增加食慾。豐富的粗纖維有助腸道蠕動。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且氣味芬芳,可以養心安神、穩定情緒,降壓補腦,防止記憶力減退。

但應注意蒿子桿辛香滑利,胃虛泄瀉者不宜多食。

繁殖栽培

1.整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濕潤、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為宜。播前深翻土壤,每畝施腐熟糞肥1000公斤。做成寬1.5米的高廂,溝深20~25厘米。

2.栽培季節。山東省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在秋冬季需設施栽培。播種至採收一般需30~60天。

3.播種。蒿子桿植株小、生長期短,可與其他蔬菜間、套作。生產上多採用直播,撒播、條播均可。撒播每畝用種4~5公斤。條播每畝用種2~2.5公斤,行距10厘米。為促進出苗,播種前用30~35℃的溫水浸種24小時,洗後撈出放在15~20℃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經3~4天種子露白時播種。春季選晴天播種,播後用薄膜覆蓋,出苗後適當控水,保持適宜的溫度,促使幼苗健壯生長。夏秋氣溫高,播種後套用遮陽網膜等覆蓋物覆蓋,保持土壤濕潤。幼苗期應及時間苗,保證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

4.田間管理。播種後至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6~7天即可齊苗。冬春播種出苗後應適當控制澆水,幼苗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撒播的,大葉茼蒿6厘米見方留壯苗,中葉或細葉茼蒿3~4厘米見方留苗;條播的,大葉茼蒿株距5厘米,中葉茼蒿4厘米,細葉茼蒿3厘米。充足供水,保持土壤濕潤。

株高10厘米左右時隨水追1~2次速效氮肥,株高20厘米左右時開始收割。割完第一刀後再澆水追肥,促進側枝發生,20~30天后再收穫。每次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500公斤、尿素3~4公斤。

5.病蟲害防治。①病害。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葉斑病及菌核病等。防治立枯病,重點應加強農業綜合防治措施,要注意適期播種、防止播種過密、幼苗徒長;藥劑防治可採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葉斑病,防治上應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②蟲害。蟲害主要有菜螟、蚜蟲等,防治方法同一般的栽培蔬菜,但要避免施用高、中毒農藥。

6.適時採收。株高20厘米時即可採收。在莖基部留2~3片葉割下,以促進側枝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