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頡廟和墓

蒼頡廟和墓

蒼頡廟和墓 蒼頡廟和墓 蒼頡相傳是黃帝時代的史官,漢字創造者。其廟和墓在白水縣史官鄉。

蒼頡廟和墓 蒼頡相傳是黃帝時代的史官,漢字創造者。其廟和墓在白水縣史官鄉。廟的修建時

間無考,按碑記,東漢延熹五年(162年)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宋明兩代,各有增修。廟址面積十七畝,廟的後殿、正殿是兩座明代建築,而獻殿、前殿、戲樓、鐘鼓樓等,有的是清朝重修的,有的是明朝初年擴建的。後殿裡面,塑造有“四目重光”的蒼聖像,相傳像下有隧道,通入殿後的蒼頡墓中。在正殿、後殿兩旁,陳列著歷代碑刻,其中有“蒼聖鳥跡書碑”、“孔子弟子題名碑”和東漢延熹五年的“蒼頡廟碑”等。

蒼頡墓在後殿的後面,墓高3.2米,周圍44.1米,墓頂有枝幹四出的古柏一株。墓邊圍繞花牆,開闢角門。

廟東一里多,即武莊村,相傳為蒼頡葬地。廟南一里多有史官村,因為蒼頡曾作過黃帝的史官,

後世就以他的官職稱村名。《史記》:“蒼頡居陽武,卒,葬衙之利鄉亭南”,指的就是這個地方。

這個地方, 也就是春秋秦晉彭衙之戰的戰場, 在這裡常發現當時的銅箭頭、銅器和“與天無極”、

“千秋萬歲”瓦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