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草

蒺藜草

一年生禾草,高15—50cm,稈壓扁,一側具深溝,基部曲膝狀或橫臥地面,近地面節上生根,下部各節常具分枝。葉鞘鬆弛,葉舌短小,葉片線形,質地柔軟,長10—30cm,寬4一8mm,上面粗糙,無毛或疏被長柔毛。

基本信息

物種

蒺藜草

簡介

種中文名:蒺藜草
種拉丁名:Cenchrus echinatus Linn.
種別名 :野巴夫草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蒺藜草屬
屬拉丁名:Cenchrus

形態特徵

蒺藜草蒺藜草

一年生禾草,高15—50cm,稈壓扁,一側具深溝,基部曲膝狀或橫臥地面,近地面節上生根,下部各節常具分枝。葉鞘鬆弛,葉舌短小,葉片線形質地柔軟,長10—30cm,寬4一8mm,上面粗糙,無毛或疏被長柔毛。總狀花序直立,長4—8cm,刺苞球形,直徑5一7mm,其裂片於中部以下連合,背部被細毛,邊緣被白色纖毛,頂端具倒向糙毛,基部具一圈小刺毛,裂片直立或反曲,但彼此不相連線;每一刺苞具小穗2—4個,無柄,披針形,長5—6mm; 第一穎薄膜質,卵狀披針形,具一脈;第二穎卵狀披針形,具3—5脈;第一小花的外稃具5脈,與小穗近等長,內稃狹長,長與外稈近等;第二小花的外稃質地較厚,具5脈;內稃稍短(圖10)。
地理分布:分布於我國廣東、台灣和海南。在海南主要分布於海口、昌江、東方、樂東、三亞等地。

生態特徵

常見於近海邊的沙地、曠野及熟荒地上。常與龍爪茅(Dactyloctenium aegyptiacum)、四生臂形草(Br-achiaria subguadrfPar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等伴生,偶見於路邊。耐乾旱,在海南西南部、年降雨量約為1000mm的海濱砂土上生長良好。
飼用價值:蒺藜草抽穗前期質地柔軟,營養豐富,牛、羊極喜食,亦可割口餵兔、鵝及火雞。但抽穗後因花序具刺苞,牛、羊不再採食,其他動物也難於利用,故其利用期僅限於抽穗前的5-9月。蒺藜草的化學成分如表10。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但由於其刺苞較緊密,很難將種子脫離出來,故播種時常連同刺苞一起直接播下。目前,海南除東方示範牧場曾有少量栽培外,尚無大面積栽培的報導。

生物學特徵及發生消長規律

一年生草本,在潮濕的熱帶地方終年都開花。常生於低海拔的耕地、荒地、牧場、路旁、草地、沙丘、河岸和海濱沙地,能耐受反覆修剪。種子繁殖。刺苞具多數微小的倒刺,可附著在衣服、動物皮毛和貨物上傳播,種子常在刺苞內萌發。

有害外來入侵物種

生物入侵不僅能引起物種的消失與滅亡,還會瓦解生態系統功能。我國面臨生物入侵的形勢是非常緊迫的。數十種入侵生物猖獗危害,數百種入侵生物敲擊過門,數千種生物翹首以待。外來入侵物種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也達574億人民幣之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