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輪

蒲輪,是古人乘坐的車子。

古代皇帝要到泰山封禪,古人認為,五嶽中泰山最高,在上面祭天祭地,表示皇帝是上天賜予,藉以表明自己的合法性。官員們沒事就鼓動皇帝封禪,因為這一大典結束之後,每人可上浮一級官階。皇帝所乘之車,都用蒲草包住輪子。迷信也好,減震也罷,在過去沒有纜車與高級轎車的年代,蒲輪至少起到了親善自然的作用,因為古人解釋這種蒲輪不傷山中土石草木。

例如:

1、 宋 劉克莊 《朝中措·元質侍郎生日》詞:“雖老不扶靈壽,有時更上蒲輪。”

2、茅束悲歌於申後;蒲輪見迎於培公。

——佚名撰申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周幽王廢申後,後作告哀詩,有“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句。下聯典指漢武帝嘗以蒲輪迎申培公入都。

3、 《招隱》

汪遵

罷聽泉聲看鹿群, 丈夫才策合匡君。

早攜書劍離岩谷①,莫待蒲輪輾白雲②。

【注釋】:

①岩谷:指諸葛亮未出世之前隱居的臥龍崗。

②蒲輪輾白云: 指三顧茅廬的典故。

4、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蒲輪去漸遠,石徑徒延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