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慕明

蒲慕明

蒲慕明,1948年出生於中國南京,籍貫廣東大埔縣三河鎮 ,神經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港科院創院院士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Paul Licht傑出生物學講座教授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1970年蒲慕明從台灣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1974年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系博士學位;1976年進入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生物物理系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5年開始在耶魯大學醫學院分子神經生物學系任教授;1988年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系教授;1996年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生物學系擔任Stephen W. Kuffler講座教授;199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200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6年獲得格魯伯神經科學獎 ;2017年放棄美國國籍,恢復中國國籍 。 蒲慕明主要從事細胞膜生物物理、神經軸突導向機制、神經營養因子與神經突觸可塑性的關係、突觸可塑性的機制、神經環路功能等領域的研究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蒲慕明 演講 蒲慕明 演講

1948年,蒲慕明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三河鎮 。

1949年,母親帶著蒲慕明和他的姐姐,從南京的下關乘船到武漢,然後到了廣州,再從廣州坐船到台灣。高中就讀於台中第一高級中學 。

1966年,考入台灣清華大學物理系,在校期間,在老師李怡嚴的鼓勵下,翻譯了美國核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的《湯普金夢遊記 : 近代物理探奇》。

1970年,本科畢業之後赴美留學。1971年作為在美華裔留學生參加了保釣運動 。

蒲慕明 工作 蒲慕明 工作

1974年,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大學生物物理系博士學位,之後先後在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美國普渡大學生命科學系做博士後研究。

1976年9月,申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生物物理系,被錄用,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81年,被派遣赴中國大陸,為北京醫學院和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交流項目開辦的講習班授課,教授神經生理學與細胞生物學課程,這是他離開中國大陸32年後第一次回來。

1984年,受聘兼任北京清華大學生物系系主任(至1986年)。

1985年4月,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分子神經生物學系任教授(至1988年8月)。

1988年7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系任教授(至1995年12月)。

1988年到1991年,參與籌備香港科技大學。

1996年1月,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生物學系任Stephen W. Kuffler講座教授(至2000年10月)。

1999年11月27日,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任期至2008年12月)。

2000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

2000年9月,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1933級講座教授。

蒲慕明 授課 蒲慕明 授課

2002年,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神經生物學部主任。

200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0年,獲得求是科技基金會頒發的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2011年,作為《神經發育與可塑性研究》的研究集體突出貢獻獲得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集體) 。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同年任科技部重大科學問題導向“973計畫”項目“人類智力的神經基礎”首席科學家 。

2012年,任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腦功能聯結圖譜”首席科學顧問 。

2014年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主任 。

2015年,當選為港科院創院院士。

2016年6月7日,獲得格魯伯(Gruber)神經科學獎 。

2017年,放棄美國國籍,恢復中國國籍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蒲慕明在神經軸突生長的導向、神經營養因子和神經元電活動對突觸功能的調節等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發現,推動了神經生物學的發展。他建立了生物物理學和細胞生物學多種新穎實用的實驗技術 。

1974年,他首先對生物膜上膜蛋白的側向擴散性進行測量,定量計算出生物膜的粘度。他為此測量所建立的“光漂白”技術至今仍是測量細胞內蛋白質運動速度的標準方法。

他在神經生長和軸突導向研究領域做出了多項重要發現,如發現胞外電場會影響神經生長的方向,神經生長錐在突觸形成前就會進行神經遞質釋放等 。

在突觸可塑性領域,他於1993年首先發現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可以快速地強化突觸傳遞效能等。在突觸傳遞效率的可塑性方面,他確定了能引起突觸效能長時程增強和長時程減弱所需的突觸前、後神經元相關放電的具體時間窗,被廣泛稱為“依賴於放電時序的可塑性”,推動了神經生理學與計算神經科學的發展 。

人才培養

1981年起蒲慕明積極投入協助恢復和建設中國生物科學研究的工作。1983年至1986年蒲慕明博士參與籌建清華大學生物和生物工程系,並任首屆系主任。1988年至1991年蒲慕明一同參與籌建香港科技大學,並負責生物學科發展、招聘人才等工作 。

蒲慕明堅持科學研究的原創性、本土性,注重有利於科研發展、有利於人才培養、有利於體制改革的科研創新文化建設,倡導建立一個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勇於批評的科學交流態度”、“緊迫與寬鬆”相結合的科研環境 。

蒲慕明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注重結合高水平研究培養後備創新人才,切實做到從各個方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提高他們出國做博士後的回歸率。首先引進了國際慣用的“thesis committee”,開設高質量的研究生專業課程,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些課程。在提高研究生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的同時,鼓勵研究生關心社會、融入社會、做對社會有貢獻的有識之士 。

截至2010年,蒲慕明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培養的學生如下 :

入學年份姓名導師姓名學位畢業年份
1999徐寧龍蒲慕明博士2006
2000李艷蒲慕明博士2005
2000呂江騰蒲慕明博士2007
2001溫雲卿蒲慕明博士2007
2001沈志明蒲慕明博士2008
2001郭煒蒲慕明博士2008
2001蔣輝蒲慕明博士2008
2001梁新華蒲慕明博士2009
2002陳罡(女)袁小兵博士2008
2003李新建郭愛克博士2009
2003李新建郭愛克博士2009
2003徐敏蒲慕明博士2010
2003王冬蒲慕明博士2011
2003尚春峰蒲慕明博士2011
2003徐聖進蒲慕明博士2011
2003張清芳蒲慕明博士2011
2004陳曉冬蒲慕明博士2008
2004董智淵蒲慕明碩士2008
2004趙漫夏蒲慕明碩士2009
2004張海天蒲慕明碩士2009
2004周靜蒲慕明博士2012
2005王旭東蒲慕明博士2011
2005姜宛辰蒲慕明博士2012
2005黃薇蒲慕明博士2013
2006閆行健蒲慕明博士2014
2006佘亮蒲慕明博士2014
2007馬晨燕蒲慕明博士2015
2007劉璐蒲慕明博士2015
2007張燈蒲慕明博士2015
2009王良蒲慕明博士2015
2009姜建蒲慕明博士2015
2010劉丹倩蒲慕明博士2017

榮譽表彰

時間獎項名稱備註參考資料
1998年Javitz 神經科學獎(Neuroscience Investigator Award)美國
2000年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
2001年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
2001年Ameritec Prize美國
2002年吳瑞學會獎
2003年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榮譽博士學位法國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
2010年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中國
2017年葉劍英獎中國

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期刊來源
1994-2001《Journal of Cell Biology》編委
1999-《Neuron》編委
1999-2004《Journal of Neuroscience》編委
2001-《NeuroSignals》編委
2003-《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編委
2004-《Current Opinions in Neurobiology》編委
2011-日本RIKEN腦研究所顧問委員會委員
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個人生活

蒲慕明的父親蒲良梢是上海交大機械系航空工程組的第一屆畢業生,曾任台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逢甲大學航空工程學系系主任 ;前妻胡文真是德州安德森癌症醫學中心的腫瘤科教授 ;女兒蒲艾真是美國社會活動家,並被2012年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的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 。

人物評價

蒲慕明對中華民族有著執著的深厚感情,積極致力於科研文化的建設,擅長於融中西方文化為一體,為中國科研體制的改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中國科學院評)

蒲慕明在神經生物學的研究中發明和發展了一系列新理論技術,創造了神經生長中對導向分子的反映,並闡明了神經生長進行方向決策時細胞類的信號傳導機制。在過去20年發現了神經營養因子可以調節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也對神經信號的時間信息存儲機制進行了定量的分析。這些工作對理解神經環路的發育機制,大腦如何儲存長時間記憶以及如何修復腦神經損傷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 (求是科技基金會評)

中外著名生物學家

以生命為研究對象的成功人群就可以稱之為生物學家。生物學可以分為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所以生物學家又可以細為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微生物學家等。根據研究生命活動的內容,又分為生態學家、生理學家、遺傳學家、細胞生物學家、分子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學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