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晶

蒲公晶

蒲公晶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晶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學名Taraxacum officinale
英文名:Dandelion
拼音:Pú gōng yīng
拉丁名:Herba Taraxaci
科別菊科 Compositae
別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鳧公英(《千金方》)、耩褥草(《唐本草》)、蒲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英(《本草圖經》)、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冊》)、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藥志》)、茅蘿蔔(《四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
花期——3~8月
使用部位——花、葉、莖、根
地區分布:多分布於北半球。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於道旁、荒地、庭園等處。

形態習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軟毛。花莖比葉短或等長,結果時伸長,上部密被白色珠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長約3.5cm;總苞片草質,綠色,部分淡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珠絲狀毛;舌狀花鮮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兩性。瘦果倒披針形,土黃色或黃棕色,有縱棱及橫瘤,中產以上的橫瘤有刺狀突起,先端有喙,頂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於路旁、田野、山坡。產於全國各地。整株植物匍匐於地上,葉如薺菜,只是稍大,無挺立莖,花從植株中心冒出。
它沒有桃李的花朵嬌艷,沒有玫瑰月季芬芳,但它傳播著春天的氣息,散發著頑強的生命力,在田間、溝谷、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等隨處可見它那堅強可愛的身影。
“花罷成絮,因風飛揚,落濕地即生。”每當初春來臨,蒲公英抽出花莖,在碧綠叢中綻開朵朵黃色的小花。花開過後,種子上的白色冠毛結為一個個絨球,隨風搖曳。種子成熟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安家落戶,孕育新的花朵

它是那么不起眼,但卻依然不忘帶著美好的願望在空中自由的飛翔。

使用價值

食用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獨特。生吃: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淨、瀝千蘸醬,略有苦味,味鮮美清香且爽口。涼拌:洗淨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鐘,瀝出,用冷水沖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素、鹽、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據自己口味拌成風味各異的小萊。
做餡:將蒲公英嫩莖葉洗淨水焯後,稍攥、剁碎,加佐料調成餡(也可加肉)包餃子或包子。
食療:①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②蒲公英茵陳紅棗湯:蒲公英50克,茵陳50克,大棗10枚,白糖50克,製成湯,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上等輔療藥物;③蒲公英桔梗湯: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白糖少許,一起煎成湯,對癰有一定療效;④蒲公英玉米湯:蒲公英60克,玉米蕊60克,加水濃縮煎服或代茶飲,用於治療熱淋,小便短赤。

藥用價值

藥學套用簡介: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蒲公晶,對於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淨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不過在沒有專業醫師指導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乾淨、略帶香氣者,乾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乾燥者
蒲公英屬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藥食兼用的植物。據《本草綱目》記載,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被廣泛套用於臨床。《本草綱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農本草經》、《唐本草》、《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
藥材
皺縮捲曲的團塊,根圓柱形,多彎曲長3~7cm,棕褐色,根頭部有茸毛,葉破碎,完整葉片為倒披針形,暗灰綠色或綠褐色,邊緣淺裂或具有羽狀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葶1至數條,頭狀花序頂生,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有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藥用部位: 乾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
套用參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釀1食匙,水煎混合飯後服。
3.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4.清熱解毒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其藥用價值早已載入各種醫書。它全草入藥,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苦素、咖啡酸、膽鹼、菊糖等成分。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有顯著的催乳作用,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助消化,增食慾,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還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種腫癌等功效。
1.感冒傷風:蒲公英;30克,防風、荊芥各1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
2.各種炎症:薄公英60克,金銀花30克,水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日服2次,連服3-5日。
3.慢性胃炎:蒲公英30克,豬肚1個,洗淨加水燉爛,分兩次食用。
4.上消化道出血:蒲公英、地榆等份,烘乾。
5.黃膽型肝炎:蒲公英、茵陳、白糖各50克,大棗10枚,共煮粥食,日食1-2次。
6.肺膿腫: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魚腥草20克,白糖適量,水煎服。
7.痔瘡出血:蒲公英、地榆各30克,焙乾研末,用生薑、大棗湯送服,每次6克。
8.氣管炎:乾蒲公英60克、魚腥草40克,焙乾研成細末,用蜂蜜水送服,日服3次,每次6克。
9.便秘:鮮蒲公英60克,水煎取50-100毫升,加白糖或蜂蜜適量,日服1劑,連服3-5日。
10.小便淋澀:蒲公英、玉米須各60克,水煎濃汁,加白糖調服。
11.急性乳腺炎:鮮蒲公英60克,水剪服,早晚各服1次,同時將蒲公英搗爛敷患處,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加水及適量黃酒,煎濃汁,日服1劑,分2次服用。
12.跌打損傷:鮮蒲公英適量,洗淨搗爛,敷患處。
13.目赤腫痛:鮮蒲公英60-120克,水煎服。
14.油彩皮炎:蒲公英、馬齒莧各30克,水煎取汁,冷敷患處。
15.腮腺炎:蒲公英30-60克,水煎服功搗爛外敷。
蒲公英除藥用外也是早春一種很好的野生蔬菜,食用方法很多,葉片可生食、醃漬或焯後涼拌,也可切細片後與米煮食或油炒食用,還可製成不含咖啡鹼的蒲公英咖啡。其花則可釀製成蒲公英酒。日本已開始利用蒲公英提取物製成糖果、飲料和糕點等系列保健食品

蒲公英茶(蒲公晶茶)

材料:乾燥蒲公英75克、水1000cc
作法
1.將蒲公英洗淨,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蒲公英
2.大火煮沸後蓋上鍋蓋,小火熬煮一小時
3.濾除茶渣,待涼後即可飲用
----------------------------------
蒲公英中藥配伍:配夏枯草:清熱;配地丁:清熱解毒;配金銀花:消癰化瘍;配決明子:清熱瀉火。
蒲公英藥性說明:甘寒清解,苦以開泄,功專解毒消腫,為治乳癰要藥。兼有利濕之功。
蒲公英功效:
1.清熱解毒 可用於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 治療熱毒壅結於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通乳,可內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用途:它可以作食物或草藥。早春的嫩蒲公英是一種蔬菜中傳統的野菜。現在已經有家養出來的,比salut的大很多。嫩蒲公英可以涼拌,燒湯或炒熟。老了的也能吃,但是比較苦。不苦的蒲公英也可以拌肉作餃子餡,味道和西洋菜做的餡差不多。歐洲人在中世紀時就已經用蒲公英花來釀酒。蒲公英葉子含有很多維生素A和維生素C。 蜜蜂也常到蒲公英采花粉和蜜糖。
蒲公英是一種中草藥。《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滯氣,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結核、疔腫。”
蒲公英根也是一種草藥,在加拿大是正式註冊為利尿,解水腫的草藥。烤乾磨成粉之後可以泡茶,據說在飯前喝過可以解胃助消化,在保健食品商店可以買到,但是沒有科學證明這種作用。
蒲公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l兩(大劑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