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本書是蒙台梭利博士對她所進行的教育創新背後的理論原則的揭示,向父母、教師和教育管理者介紹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導原則,傳授了如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學習”。通過本書所介紹的方法,孩子能培養自己的秩序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此書是蒙台梭利博士的第一本兒童教育專著,被譯成20多種文字,是她對自己親手創立的“兒童之家”的經驗總結。

相關內容

正是這本書的問世,使她成為全球兒童教育理論與實踐方面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

基本介紹

蒙台梭利教育法自所以能影響整個世界的教育體系,關鍵在於她總結了盧梭,裴斯太格奇,福祿貝爾等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兒童觀念.她認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的力量。
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臘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畫的木版;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能動的發展著的活生生的人.我們應該仔細觀察研究兒童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促進兒童的智力精神身體和個性自然發展.
兒童發展有一個"胚胎期"即人有生理和心理兩個胚胎期其中心理胚胎期是人類共有的新生兒期就是這個胚胎期的開始它是兒童通過無意識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的各種心理活動能力的時期.成人應專門設定能滿足兒童各種內在需要的環境以儘量排除不利於生命力成長的各種不利因素.
兒童發展有一個"敏感期"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以一種特有的強烈的程度接觸外部世界.在這一時期他們能輕鬆的學會每樣事情對一切都充滿著活力和激情.
兒童發展具有"階段性"第一階段(0~6歲)是兒童各種心理功能形成期其中從出生到3歲是"心理胚胎期"這一時期兒童沒有有意識的思維活動只能無意識的吸收一些外界刺激;另一個是個性形成期兒童逐漸從無意識轉化為有意識慢慢產生記憶理解和思維能力並逐漸形成各種心理活動之間的聯繫獲得最初的個性心理特徵.第二階段(6~12歲)是兒童心理相對平衡發展時期.第三階段(12~18歲)是兒童身心經歷巨大變化走向成熟的時期.
兒童是在"工作"中成長的蒙台梭利認為只有工作才是兒童最主要最喜愛的活動才能培養兒童多方面的能力並促進兒童心理的全面發展.她將兒童使用教具的活動稱之為"工作"而將兒童日常的玩耍和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動稱之為"遊戲"兒童身心的發展必須通過"工作"而不是"遊戲"來完成.蒙台梭利通過對兒童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兒童在工作中有一種對秩序的愛好和追求:他們要求獨立工作排斥成人給予過多的幫助;他們在工作中要求自由地選擇工作材料自由地確定工作時間;在工作中非常投入專心致志;他們對於能夠滿足其內心需要的工作都能一遍一遍地反覆進行直至完成內在的工作周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